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代晋 > 第一四八五章 细节(二合一)

第一四八五章 细节(二合一)(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李徽思索良久,忽然想起了穿越之前小时候的事情。小时候住在老家农村,池塘里边也结冰,岸边全是枯枝杂草的地方坚固无比,没有杂草枯枝的地方便薄弱许多。这其实是个常识,冰层有了骨架和依附之物,冻结的会更坚固更厚实。

眼下这情形,或许可以通过人力干预来让冰层变得更坚固更牢靠。

“传令,收集枯草,编制草帘。织成长长的草帘。”李徽大声下令道。

众人皆有些疑惑,李徽解释了一番,他们才明白李徽的意图。不过颇有些将信将疑。按照李徽的做法,当真能加固冰面不成?

但李徽的话便是军令,当下郑子龙朱超石等人化身为割草将军,带着兵士在荒山野岭之地开始收割茅草枯藤。一捆捆的长草被运来河滩上,兵士们开始搓制绳索,编织草帘。这倒也不是难事,草帘子的要求也不高,编织成型便可。

忙到午时时分,数十张长达数十步的草帘编织完成。之后再李徽的指挥下,兵士们拉着草帘一张张的铺在清扫了积雪之后的河道中心的冰面上。

下一个步骤便是浇水。大春大壮在冰面上凿出孔洞,兵士们用木桶打水,将草帘浇的湿透。在冷风的吹拂之下,不到一个时辰,草帘上已经全是冰,冻得邦邦硬。但这还不够,李徽命兵士不断的浇水,每冻结一层,便浇上一层水。到天黑时分,已经浇了三遍水。整个冰层上方的覆盖的草帘已经全部冰冻住。厚度达两寸许。

与此同时,后军按照李徽的要求,对满载重物的大车的车轮部位进行了改装。出征之前,为了应付极端冰雪天气的路况,李徽知道满载重物的车辆会很容易陷入淤泥冰雪之中,所以遇到这种路况,当作准备。

于是李徽请荀康制作了合乎车轮距离的一种船型滑板,其实就是工字型的一种简单的雪橇,用时将两支车轮卡在船型滑板之中,大车便从滚动变为滑行。以适应泥泞冰雪路面的行动。

眼下这玩意正好起到作用,滑板接触面积大,可进一步的分摊车辆的压力,进一步增加过河的安全性。

当晚,一夜寒风呼啸,清晨起来,寒气森森入骨。李徽却很高兴。经过这寒冷的一夜,河上冰层愈厚。河中心冰层上的人造冰层也必定更加的结实。

先头兵马前往检查之后,一切正如所料。河心位置的冰冻了结结实实。那铺上的草帘就像是混凝土中的钢筋一般,将上方的冰层连接在一起,让冰层有附着之处。兵士禀报说,他们要长刀砍削,数十下才能砍开冰层露出茅草席,坚硬无比。

辰时时分,吃饱喝足的东府军开始了正式的渡河。步兵骑兵还好说,对他们来说只需要防止滑倒便可,毫无性命之忧。只不过,李徽还是下令,兵马不可一窝蜂的过河,以散兵阵型过河,且一次过河人员不得超过五百人。

这样的谨慎或许在有些人看来毫无必要,但李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任何的小心在意都是有必要的,在眼下这种情形之下,顺利渡河为第一目标,绝不能出现差错,那将影响整个大局。

到午时时分,四万步骑兵全部安全渡河。剩下的便是两万后军兵马和两千二百多辆满载物资器械的大车了。这些大车重的超过两千五百斤,轻的也有一千斤,本身便是以极为坚硬的榉木打造而成,自重都超过七八百斤,渡河之时绝对有必要格外的小心。

李徽用了更加谨慎的策略,每次只许十辆车下到冰面上,且错开行进的路线,相隔百步缓慢前进。同时用数根粗麻绳拴住车辆缠绕在对岸的几棵大树树干上,并派大量兵士拉住绳索。这是防止冰层碎裂,大车落入河水之中。起码可以确保安全,将大车连人带货拉上来。

车辆通过河中间位置的时候,李徽的心都是悬着的。兵士们也都能听到冰层吃重发出的喀喀声。但加固后的冰层承受住了压力,第一批车辆通过之后,李徽长舒一口气。检查冰层,除了滑行留下的痕迹之外,冰层并无任何皲裂迹象。

一直到天黑时分,所有的车辆全部安全过河,众人精疲力竭,但又雀跃不已。整个渡河过程耗时两天,虽耽搁了些时间,但是全军顺利渡河,没有发生任何的意外,这本身就已经是巨大的胜利。

入夜时分,李徽在帐中和众将商议明日的进军路线的时候,李荣派人送来了最新的消息。他们已于两天前攻克滑台,兵马已经渡过滑台北边的黄河渡口,抵达了黄河北岸,距离邺城只有四十里了。

他们还禀报了一个令众人颇为无语的坏消息。李荣的兵马渡河之时,马步兵安全涉兵渡河,但是后勤车辆没能完全渡河成功。八百辆大车只过了一半,河心冰层断裂,十三辆大车落入冰水之中,赶车的车夫和辅助的上百士兵落水,无法救援。落水的车辆中包括三门火炮和一些帐篷石炭等物资。

李荣说,剩下的车辆只得择机再觅渡河地点,绕行他处。他对自已事前没有注意到冰层的强度,急于渡河的举动表示了极大的自责。表示这完全是他的责任,他愿承担此责,接受责罚。

李徽心情复杂。一方面为李荣攻下滑台而高兴,另一方面也恼火李荣的毛躁。李荣虽早已独当一面,但他对细节不够注意,考虑不够周到全面。这便是渡河出现事故的后果。不但送了不少人的命,还损失了宝贵的物资。而且为了等后续的车辆过河,他的兵马必须在在北岸等待。

不过,好消息是,李荣大军只需一日便可抵达邺城。就算拖延一日也是应该的,他和自已将同时抵达邺城,这是件好事。现如今邺城之中必定集结了大量的兵马,若李荣的兵马率先抵达,反而极有可能遭受对方趁着李荣立足未稳,城下兵马不多的时机发起的突然进攻。

或许这便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

邺城。

这座曾经大燕的故都,引来了多少次战火燃烧的时刻。经受过多少次血与火的洗礼。曾经为燕人的铁蹄踏破,成为燕国都城。但后来,又被大秦的铁蹄踩在脚下,在苻坚志得圆满的目光中臣服。

曾迎来慕容垂复国的大军,也曾经历北府军统帅谢玄率领大晋北府军的进攻,更经历过他成为城池几百年来第一次遭受的东府军炮火的轰鸣。几年前,还曾经历了浩劫大火,烧了几天几夜,遍地瓦砾。

邺城就像是个伤痕累累的老人,默默的见证了发生在这里的一切争斗杀戮和死亡。他斑驳的城墙上几乎每一寸的角落都沾满了干涸的血肉和刀兵的伤疤,烈火的焚烧的痕迹。

而如今,一场大战又将在此处发生,而且再所难免。

如李徽所料。在得知了东府军进攻关东的消息之后,大魏卫王、骠骑大将军、定州刺史、尚书令、都督六州军事的邺城守将拓跋仪便立刻开始了准备。

他原本的计划是,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主动出击,截击东府军。从东府军踏入关东的第一步开始,便以强大的骑兵让东府军铩羽而归。

然而,一场大雪让这个想法不得不流产。骑兵并非不能再雪地上冲锋,但是速度会大打折扣,战斗力会下降。一支失去了灵活机动和快速冲锋作战能力的魏军骑兵,其战斗力将被腰斩,死伤将会成倍。

与其如此,不如守城。索性坚壁清野,将所有的兵马集中于邺城,以逸待劳,等待他们的到来。在守城之中消耗他们的兵马,消耗他们的粮草物资,最终击溃他们。

这是个实际的想法,而拓跋仪恰恰是大魏如云的战将之中最为实际的将领。他总是会选择最为实用的战法,从不会玩那些冒险的勾当。合理的利用已方的优势,骑兵的优势地形的优势各种优势来增加自已的胜利的可能,是他最擅长的事情。

此番,以骑兵作战为主的魏军,在天时不利的情形下瞬间切换为守城兵马。并且毫不犹豫的收拢各地兵马,将所有的百姓和物资粮草全部撤到邺城,让进攻者得不到任何的帮助。

此刻的邺城,热闹的可怕。城中各地被驱赶来的百姓便有十余万之多。

吸取了之前遭到慕容青率领的大军的突然袭击的教训之后,邺城以及周边守军增加到了六万余。此番全部被下令回到邺城防守。

六万大军守城,十余万百姓可用,物资充沛,人力充沛,城池坚固。整个邺城已经成为了一座铁桶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