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六章 鏖战(二合一)(2 / 2)
李徽转头看去,却是苻朗缓步走来。换了衣服的苻朗已经恢复了翩翩模样。
“元达怎不歇息?”李徽道。
苻朗笑道:“大战激烈,炮声震耳,我岂能睡得着?”
李徽微笑道:“倒是惊扰了元达兄的美梦了。”
苻朗呵呵笑道:“主公莫要取笑。主公,我有一个建议。”
李徽道:“请讲。”
苻朗道:“虽则周都督能力超群,信都当可守住。但我还是希望主公能够分兵前往,助周都督一臂之力。未知信都战况,以防万一。”
李徽闻言,顿时明白苻朗和李荣一样,岂是很担心信都的战事,对周澈能否守住信都没有信心。
“主公,时间过去太久了。周都督坚守信都已经七八日了,我心中其实颇为担心。周都督的兵马所携物资有限,我恐他们出差错。此刻邺城形势大优,若能分兵接应,可确保稳妥。不知主公意下如何?”苻朗解释道。
李徽皱眉沉吟片刻,缓缓摇头道:“总攻在即,不宜分兵。我判断魏军不久将做困兽之斗,我们将要全力应对。此刻分兵,并非上策。我明白你的担心,其实我也担心,但是攻下邺城干系北伐成败,不可掉以轻心。邺城比之信都更重要。还是按照原本的计划进行为好。况即便此刻分兵增援信都,也要数日才能抵达。兵少无用,兵多不利攻邺城,元达,你说该如何抉择呢?”
苻朗缓缓点头道:“主公所言极是,我也只是提个建议。看来,我的思虑还是不成熟。”
李徽呵呵笑道:“元达莫要担心,我对大都督还是有信心的。我相信他能够坚守信都。待我们攻下邺城之后,再派大军前往接应。我相信他能坚持到那一天。”
苻朗沉声道:“但愿如主公所想。”
……
邺城东府军扭转危局掌握主动之时,西北方向的信都,鏖战已经进行到了第六日。
拓跋顺的大军自从抵达信都第三日之后便发起了猛烈的车轮战。而这一场攻城从开始之后便再也没有停止过。
七万中山大军分为三个攻城梯队,日夜不停地轮流进攻信都,喊杀声昼夜不停。除了短时间的休整之外,这六天来,攻城持续不断。
周澈将东府军也分为三个部分,每次守城出动三成兵马应付,以应对对方的车轮战。
在这六天时间里,双方在西城上下经历了血腥的战斗数十场,杀的血流成河,死伤惨重。
虽未经过详细的统计,但是双方各自军中已有大致的伤亡数据。六天的鏖战,中山魏军死伤达两万之众。这已经超过了中山兵马总数的三成。
一般而言,一场战役,一方兵马损失三成便已经到了崩溃失败的边缘。但是魏军不同,他们彪悍的性格决定了他们不会就此罢休。拓跋顺长孙肥等人都是疯狗性格,此番七万大军攻信都,兵力是对方的数倍,结果却迟迟不能攻下,他们又如何能够甘心,又怎么能够放弃。
更何况,他们已经得知,大魏皇帝拓跋珪已经率领十万兵马从平城出发。鹞鹰带来的消息说,他们已经抵达了和中山一山之隔的太行以西的常山。只需穿过井陉道,便可抵达中山了。
拓跋顺知道,定要在拓跋珪抵达之前拿下信都,否则他没有办法向拓跋珪交代。也将遭受其余将领的嘲笑和讥讽。更重要的是,拿不下信都,无法救援邺城。他承受不了这样的后果。以拓跋珪的性格,一旦邺城丢了,恐怕不少人要脑袋搬家。
事实上,他们也已经取得了进展。信都西城城墙已经被多次突破。东府军之前火力打击凶猛,但这两日明显已经火力不足。若不是对方全力反扑,城墙恐怕早已突破了。
拓跋顺心里其实颇为佩服守城的东府军,尽管他痛恨的他们要死。但不得不说,这是大魏兵马遇到的最为难缠的对手,拥有最为强悍战斗力的对手。
然而无论如何,自已也要战胜他们。对方的火力和人力都折损严重,也许就这一两日,信都就要破了。
确实,北路东府军的损失同样不少。三万兵马抵达信都之后,那晚进攻信都损失数千兵马。在守城这几日,东府军将士的伤亡超过了六千。起初几日,凭借火器和地利之优伤亡还不算多。但后几日,随着火器弹药消耗殆尽,城墙上防守物资的消耗殆尽,敌人一次次的攻上城头。肉搏战越来越多,导致伤亡越来越大。
眼下,大军能战兵马只有不足两万了。上万的东府军死伤以及各种原因的减员,也已经损失了三成多了。
要说不紧张着急,那是不可能的。连续的高强度的战斗,让东府军已经疲惫不堪。虽然分为三个梯队守城,但是对方投入的兵力是已方三倍,在火力和物资不足以压制对手的情形下,在对方攻上城头之后,往往需要大量兵马的增援才能将对手横扫下去。
所以,事实上东府军的将士们只分为两拨。每一拨兵士都要在城头坚守半天时间才能得到轮换休息。兵士们疲惫之极,下城之后也只在城墙附近的简易歇息之处就近歇息,以应付突发情形。将士们已经学会了在任何地方任何巨大的喊杀声中酣然入睡。哪怕是冰冷的雪地里,哪怕是箭支在头上嗖嗖而过,他们也能倒头就睡。
由于对方不间断的进攻,夜晚的气温又极寒。许多兵士因为疲惫辛劳而抵抗力下降,冻伤风寒不断出现。现有的近两万能够坚持战斗的人当中有数千人其实受了风寒,咳嗽声不绝于耳。
情况其实已经相当的危急了,许多将领都已经丧失了士气,失去了信心了。这一点在军事会议之中体现的甚为明显。有人提出应当伺机突围,放弃信都,因为若再不突围,全部人等都要葬身于此。
还有的人提出,要请求邺城大军分兵来帮忙。否则信都根本守不住。
面对这种种的丧失斗志的言论,周澈以坚定的态度将他们驳回。
“休要再提这些动摇军心士气之言。谁再提,军法处置。我东府军从来没有退缩这一说,有的只是死战到底的精神。任何不具备死战决心的人,都不是合格的东府军将士。眼下正是关键时候,主公大军攻邺城,邺城有五六万魏军驻守,主公的兵马在冰雪之中扎营进攻,粮草保暖都成问题,他们才是真正的困难。而我们,据城而守,吃住不愁,比他们好的多的。还有脸要去求援?亏你们说得出口。我知道你们此刻的心情,但这不是你们当怂包的理由。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们扪心自问,东府军何曾亏待过你们,徐青二州百姓多么的仰慕信任你们,你们受到的待遇是何等的优厚。你们难道进入东府军中便是来享受待遇享受荣耀,却在关键时候当怂包的么?若是如此,你们又怎配成为东府军中的一员,那将玷污我东府军的威名。好好想想吧。”
周澈的一顿臭骂让一些人清醒过来,无地自容。
“都听好了,别说城没破,就算城破了,我们也要战斗到底,拖住敌人。守住信都,拦住敌军兵马增援邺城,这是我们的使命。每个人,都要做好战死在这里的准备,包括我周澈,包括我的儿子周毅。周毅三天三夜没合眼,身上负伤四处,也没有说个不字。你们难道连周毅都不如么?我有充足的信心守住信都,但我一人做不到,我需要全体将士都要有此信念。请你们打起精神来,跟我一起全力守城。就算我们都死在这里,那又有什么?莫忘了,我们为何而战,莫忘了,我东府军的使命是什么。天大之事,唯死而已。”
周澈的思想工作有了很好的效果,众将领纷纷发誓,同信都存亡。一些私心杂念也都统统摒除。统一了思想之后,一切反而简单了许多。大不了一死罢了,死战到底,又有何惧。
但现实是残酷的。
第七日凌晨时分,拓跋顺长孙肥纠集了三万兵马发起了数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