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代晋 > 第一五三一章 中山(九)

第一五三一章 中山(九)(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李徽笑道:“这我可不能保证,抓到他再说吧。辽西王既读我汉人之书,岂不知这么做非我汉人之行么?”

贺赖卢沉声道:“唐王,我是胡族,可不是汉人。无论我读了多少汉人之书,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李徽微微点头,若有所思。

……

午后时分,拓跋珪登上中山外廓南城城楼之上,向着城下战场张望。

春阳照耀之下,城下一目了然。东府军大营连绵十余里横亘南城旷野。大帐整齐排列,连绵伸展直达远处。营地之中骑兵纵横来去,队列齐整。

大营前方开阔的城下战场上,高大的云霄车已经竖起,顶端赤色大旗和写有巨大唐王字样的旗帜迎风招展。位于距离城池六七百步的位置的大片区域,硕大的土台正在垒砌,数量起码有八九十座,横亘阵前里许之地。大批车辆停在五百步之外,大量的兵士正在敲敲打打的检修车辆。

显而易见,东府军正在为攻城做准备。拓跋珪心知肚明,对方正在加紧准备攻城,攻城的器械正在修缮和架设。

拓跋珪之所以来视察,是他心有不甘,想要看看有无守住中山的可能性。昨日会后,拓跋顺还是坚持认为中山不能丢,他愿意死守中山,挡住东府军的脚步。若中山一丢,那么北边的幽州西边的并州之地便很难保全了。拓跋顺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后果,他希望还是能够试一试。

拓跋珪也心有不甘,所以来南城观察敌情,视察城防。

虽然说中山城的城防确实坚固,内外城城墙都很高大,慕容垂当初对中山城进行过大规模的改造和加固。城池防御设施很是完备,城墙也颇为坚固高大。但是拓跋珪在视察之后,特别是看到了东府军的规模和准备攻城的架势之后,他却知道,想要在东府军的攻击下守住城池恐怕很难。权衡之下,他还是认为不必在此消耗太多的兵马。

拓跋珪已经开始考虑撤离中山的时间和路线了。

刺目的阳光照耀着城下,突然间,有人朝着城下指点。拓跋珪手搭凉棚看去,只见一队东府军骑兵缓缓向城下靠近,来到城下不远处,一人缓缓往南城门方向走来,其余众骑飞驰而回。

“是辽西王回来了。”拓跋顺在旁道:“东府军居然客客气气的把他送回来了。”

拓跋珪也认出了贺赖卢,面色沉静道:“李徽倒有雅量。”

拓跋顺道:“不知道陛下的条件,李徽答应了没有。”

拓跋珪冷笑一声道:“你若是他,此刻占尽优势,挟大胜之威,你会应允么?”

拓跋顺摇头道:“自然不肯。”

拓跋珪道:“那便是了。你都不肯,李徽怎肯?”

贺赖卢在城下叫喊,城头兵士放下吊桥,让他进城。拓跋珪等人已经在城内广场上等候,见到贺赖卢,拓跋珪淡淡道:“朕特意和毗陵王在此等候你,亲自迎接你。此番出使东府军大营,辛苦你了。回去歇着吧,听候朕的旨意。”

贺赖卢说道:“陛下难道不问问此去和议的结果如何么?”

拓跋珪冷笑道:“还用问么?难不成你还能谈成了不成?”

贺赖卢没说话,从怀中取出信来呈上。拓跋珪狐疑的看了贺赖卢一眼,接信撕扯开来,展开黄纸。黄纸上龙飞凤舞笔走龙蛇写了几行字。

“大魏皇帝陛下。今日贵使前来,议论休兵止戈之议。尔等所提条件虽甚为苛刻,令人难以接受。但本着止戈休兵之念,为民生息之想,以和为贵之旨,权衡之后,我愿答应你们提出的条件。即日起,三天为期,双方派员于城下签立和议,三日之后,尔等撤出中山。我军派一万兵马入驻之后,大军也将按和议撤离。自此,你我止息纷争,各遵和议,不得违背。若有违背。李徽拜上。”

拓跋珪神色讶异之极,不可置信的再一次读了一遍,确认之后,满脸迷茫。

“他居然答应了?这……这着实有些不可思议啊。”拓跋珪愕然道。

贺赖卢道:“陛下,黄纸黑字,就在眼前。数日之内便要正式签订和议。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和议达成,可保全幽并之地矣。事情总算没有那么太糟糕。臣也不辱使命。”

拓跋珪心中满是狐疑,但却也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事实。况且,这也是件好事。当真达成和议,对自已是个极好的喘息回旋之机。这是求之不得的。

虽然自已对贺赖卢满是厌恶,但他竟然能够完成此次和议,达成目的,也确实是让自已松了口气。

“好,好,甚好。辽西公,你立了大功,朕绝不食言。朕便下旨,为你加辽西王爵。真是没想到啊。呵呵呵。”拓跋珪神情大悦,点头说道。

贺赖卢躬身道谢。多年来他求王爵不得,今日被封王爵,理当兴高采烈才是。但此时此刻,贺赖卢却并没有兴奋之感,反而有些觉得意兴索然。因为他已经有了更高的目标,那便是借此机会,取而代之。王爵对自已而言,已经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了。

一旁的拓跋顺看了信,皱眉沉吟不语。

当日,拓跋珪召集众人,宣布了和议达成的好消息,并当众为贺赖卢赐王爵。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达成保全幽并二州的和议,这是最好的结果。面对强大的东府军的兵临城下,所有人都忧心忡忡,此刻和议既成,可以不和东府军交战,那更是最好的消息。许多人心中想的是,最好这一辈子都不要遇到东府军了,因为这支兵马太变态太可怕了。

次日开始,双方派员磋商签订合约履行和议之事。东府军这方已经提供了俘虏和马匹盔甲的清单,准备签订和议之后履行交还。而魏军这边,也开始准备撤军退出中山。按照拓跋珪的命令,城中青壮男女和孩童要全部带走,这是能带走的最大的资源。一时间城中鸡飞狗跳哭喊连天,魏军兵士们开始将青壮百姓和妇人孩童全部羁押起来,准备随军带走。

关于撤军的路线,众人商议之后一致决定从井陉道撤往太行以西的常山郡。距离又近,加之常山郡本设立行都,又距离平城更近,更为快捷。不过由于兵马太多,加上要携带的数万百姓,这支庞大的队伍要是从井陉道走,实在太拥堵缓慢。要知道那山道处处险峻,最窄处在悬崖峭壁之侧,只可行一辆车马,危险之极。十多万人的队伍,外加大量的车马,根本无法顺利通行。

于是商议之后,拓跋珪拍板,兵分两路。他自已率领三万骑兵经由井陉道去常山郡,之后回平城休养生息。拓跋顺率两万骑兵和数万百姓以及大量车马物资往北走大道,经由幽州往西归于平城。这样两全其美。

魏军上下开始大规模的拔营准备。中山城中凡是能带走的人力和物资统统带走,不留下分毫。若不是怕激怒东府军,他们恨不得连整座城池的房舍都全部烧毁,让李徽得到一座被全部损毁的城池才好。

三天之期中的第二天的傍晚时分,东府军派人在城下百步距离设下帐篷,双方签订和议的人员出城在此签订和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