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我在抗日卖军火 > 第887章 毫米加农炮

第887章 毫米加农炮(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不得不说林毅这个家伙是真的不怕事大,在他心里觉得不管是德国人还是苏联人,两边打得越凶、死的人越多越好,最好是两败俱伤。

他还偷偷盘算着,等将来局势朝着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没准还能借着机会,从苏联人手里拿回一些曾经失去的领土呢。

签完56式轻机枪的合同,林毅把笔往桌上一放就起身,手刚碰到椅背上的外套,罗天行就伸手按住了他的胳膊,脸上挂着熟稔的笑:“林毅,你别急着走啊,都说了有好东西给你,总不能让你白跑这趟茶馆。”

林毅无奈地坐回椅子上,指尖揉了揉眉心:“老罗,我欠你的人情刚用两万挺轻机枪还了大半,你这是打算一次把我这点‘余粮’全薅走?”

林毅的心里可是门儿清,国内军火储备库里最少都堆着的超过50万挺56式轻机枪,罗天行今天敢塞两万,下次就敢提五万、十万——这老小子向来是“得寸进尺”,自己要是不守住底线,迟早得被这些“老货”缠上。

林毅可是知道56式轻机枪从1956年定型开始生产,1963年经改进设计又定型为56-1式。该枪直到1994年正式停产,在近30年的生产历程中,总产量超百万挺。

在服役方面,56式轻机枪可谓战功赫赫。它参与了Z苏边界冲突、对猴子的自卫反击战和跟阿三的边境战争等多场重要战事。

在1962年的跟阿三的边境战争中,面对阿三军装备的英制斯登冲锋枪、李?恩菲尔德步枪和布伦式轻机枪,56式轻机枪凭借100发弹链供弹,在火力持续性上远超采用30发弹匣供弹的布伦式轻机枪,为我军压制敌军立下大功。

作为步兵分队近战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关键武器。以12人制步兵班为例,全班的火力核心就是1挺56式班用轻机枪,由正副射手操作。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95式班用机枪列装部队,56式轻机枪开始逐渐退出现役。先从一线部队全部撤出,二线部队一直使用至21世纪初也全部退役。

退役后的56式轻机枪,部分因超过服役年限、存在硬性故障(如枪管弯曲、膨胀或有裂纹、弹膛烧蚀致不能退壳等),以及战术技术性能下降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如在规定距离上射击精度不达标)等原因被销毁。

按照规定,需要长时间储存的枪械要达到A级防护标准,如将枪械用耐油包装材料包好,放在带有固定、缓冲装置的枪箱中然后用钉子封装。部分状态较好的56式轻机枪则作为战备物资被储存起来,一旦有需要,经过清理、调试等流程,仍可发挥作用。

罗天行却没接这话,只是从公文包里掏出个深蓝色封皮的文件夹,推到林毅面前,语气带着几分神秘:“先看看这个,你要是看完真瞧不上,我绝不多说一个字。”

林毅挑眉拿起文件夹,封面上“59-1式130毫米加农炮”几个字刚入眼时,他还漫不经心,可当他翻开第一页,目光扫到参数里面“发射杀爆弹射程30公里,底部排气增程弹时最大射程38公里”那行参数时,手指猛地顿住,之前的随意瞬间被惊喜取代,连呼吸都下意识放轻了些。

他顺着参数往下看,越看心里越热:这59-1式130毫米加农炮采用单筒身管,炮口装着双室制退器,能把后坐力削减近40%;炮架是液压制退机配弹簧复进机,行军时能把炮身转180度贴在炮架上,缩短行军长度;

弹药除了常规高爆弹,还能发射杀爆燃榴弹、A型远程杀爆榴弹、b型远程杀爆榴弹、底部排气增程弹、反坦克子母弹、箭式榴霰弹、烟雾弹、照明弹。”

在现代炮兵武器体系中,底部排气增程弹(简称“底排弹”)与火箭增程弹是实现火炮射程突破的关键弹种。

二者通过不同技术原理将普通炮弹的射程提升20%至50%,但这种性能跃升并非无代价——其采购价格普遍比同口径普通炮弹高出一倍以上,同时为适配增程结构,战斗部装填的炸药量往往会减少,形成“射程提升”与“成本、威力”之间的核心权衡关系。

从技术原理来看,两种增程弹的结构复杂性直接推高了制造成本。底部排气增程弹的核心是在弹丸尾部加装一个由燃气发生器、排气孔、点火装置组成的底排装置。

发射后,底排装置内的燃料缓慢燃烧,产生低压燃气持续排出,填补弹丸尾部的真空区,大幅降低空气阻力(可减少30%以上的底部阻力),从而延长飞行距离。

这一过程需要高精度的燃料配方(通常为烟火药或复合燃料)、耐高温的金属壳体,以及与弹丸飞行姿态匹配的排气控制技术——仅底排装置的零部件数量就比普通炮弹多15-20个,且燃料纯度、壳体加工精度要求远高于普通弹体,单这一部分的制造成本就比普通炮弹增加40%以上。

火箭增程弹则采用“火炮发射+火箭助推”的双重动力模式,弹丸尾部集成了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当弹丸飞出炮口、达到预定高度和速度后,火箭发动机点火,通过喷射高速燃气为弹丸提供额外推力,进一步加速并延长射程。

这种设计的技术门槛更高:火箭发动机需要微型化的点火控制系统、高能量密度的固体推进剂(如端羟基聚丁二烯推进剂),以及能承受火炮发射时高温高压的发动机壳体。

此外,为避免火箭推力影响弹丸飞行稳定性,还需在弹体上加装姿态修正组件——这些精密部件的制造成本占比超过弹体总成本的50%,直接导致火箭增程弹的价格比普通炮弹高出1.2-1.8倍,部分高精度型号甚至达到2倍以上。

成本的攀升还体现在生产流程的复杂性上。普通炮弹的制造流程主要包括弹体铸造、炸药装填、引信装配,工序相对标准化,生产线通用性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