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章 非为百万生灵·兴都承天府(1 / 2)
【当然,明朝朝中也是很清楚开封的价值的,汜水县知县就曾经上书表示:“我之所以痛苦哀叹,不是为了汜水,也不是为了汴梁城,更不是为了周王宗室和百万百姓的安危(亦非为周藩天潢宜轸、百万生灵宜恤也)”,“我唯一担心的是,汴梁城是河南的枢纽腹心之地,是南北交通的咽喉……汴梁失守,河南就不保,河南不保,中原也将不保,而中原不保,河北的咽喉就要被切断……”】
【当然啦,这段内容也再一次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了官员们对整个天下的真实态度:土地很重要,至于土地上面的普通百姓,啊,那就洒洒水啦。】
【只不过,想来许多人都听说过那句话,“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人始终才是战争中的关键,不论是人所代表的人力,还是人所蕴含的人心向背,始终都要比一块地方更加重要,哪怕这块地方是什么交通要道河北咽喉。】
【这个道理吧,倒也不能强求官员和皇帝们都明白,一来很多人是从心底里不把百姓当人看的,二来就算明白也未必能够做到,毕竟这个道理看似是在讲用兵之法作战道理,但是一旦细想,就必然往深里走,一旦往深里走,那就很容易想到一些和制度以及核心利益完全相悖的东西……】
【而这东西,那是真的要命的。】
【不只是要皇帝的命,也不只是要官员的命,还不只是要一个王朝的命,而是要彻底掘了所有人的根。】
将领们,以及很多对军事颇有些心得的皇帝们都对这句话深感兴趣。
“人确实要比简单的土地更加重要。”卫青点头,“若大汉没有足够的骁勇士卒,那是不可能保得住现有的土地的,更何况北伐匈奴。”
刘彻对此也没有什么异议,这个道理他同样认同。
虽然他有时候会搞一些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的事情,但是那不代表他就不懂得这个道理——那也是没办法,在衡量得失之后不得已而为之啊。
人比单纯的土地更加重要,一个简单的表现就是如卫青所说,没有人的话连现在的地都守不住,更遑论主动出击北伐匈奴扩张大汉的控制区域了……怕是匈奴早就侵占了大汉的无数土地,说不定还是不费一兵一卒的那种。
而再进一步说,如果没有人的话,那不只是没有人从军,同样没有人缴纳赋税钱粮,朝廷无法运转的同时,也没有办法给军队发放军饷;这样一来,就算把军队兵力尽可能扩充,这军队有几分战斗力同样难说。
就算军队还存在战斗力,可是这种时候的军队听谁指挥,是否忠于朝廷,那都要保持怀疑。多少军队在这种时候会选择把刀尖对准朝廷呢?
至于说这个道理有多少人明白……要刘彻说,其实许多人都明白的,就算不是非常明白,那心里面也是隐隐约约有那么点认知的。不然的话,为什么每一个朝廷建立之后,都要鼓励人口繁衍,把人丁旺盛作为一个官府的政绩?
人丁繁衍,不只是在开国时期是好事儿,就算是在中期后期,都没人能说这是坏事儿。
只不过,知道归知道,能做到归能做到。
就如明朝这个时候一样,官员们表示比起人,更加在意开封这个地理位置——这有错吗?其实也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