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围攻孔明(1 / 2)
大汗轲比能,这位野心勃勃的五胡首领,一心渴望在乱世中成就霸业,而诸葛亮率领的汉军,则是他实现野心道路上最大的阻碍。
为了战胜这位智慧超群的对手,轲比能与匈奴于夫罗、羌族大酋长姚弋仲、羯族首领耶奕于和氐族首领苻洪四位首领围坐在一起,在昏暗的帐篷中,他们的身影被摇曳的烛光拉得老长。
经过一番激烈的商议,一个看似周密的方案逐渐成型。随后,轲比能依计而行,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如一片黑色的乌云,缓缓撤离晋阳城,向着西南方向疾驰而去。
他们的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经过数日的跋涉,大军终于来到了匈奴中部所在的大陵大草原。
这片广袤无垠的草原,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草浪翻滚,然而,在这宁静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无尽的杀机。
与此同时,远在晋阳城的诸葛亮也收到了探马的回报。他身着一袭素袍,头戴纶巾,手持羽扇,端坐在营帐之中,听到消息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的光芒。
他轻轻挥动羽扇,立即下令拔营起寨,那整齐有序的号令声在营寨中回荡。大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向着晋阳城进发,准备与守将马岱将军会合。
马胤快马加鞭,先行一步返回晋阳城。他一路疾驰,马蹄溅起的泥土在身后飞扬。到达晋阳城后,他来不及喘口气,便直奔马岱的府邸。
见到马岱后,他气喘吁吁地报告了情况。马岱听闻丞相诸葛亮亲率众将马上要进城,大喜过望,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立刻率领众将出城相迎,只见远处尘土飞扬,诸葛亮那标志性的四轮车渐渐出现在视野中。马岱和众将连忙跪倒在地,眼中满是敬畏与感激。
诸葛亮连忙起身上前,伸出双手扶起马岱。马岱双眼噙满泪水,动情地说道:“若非丞相率军相救,晋阳城危矣!”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仿佛还沉浸在之前的惊险之中。
诸葛亮微笑着安慰道:“马岱将军辛苦了,若非你挡住草原骑军,中原危矣!”两人闻言,相视一笑,那笑容中包含着信任、默契与对彼此的敬佩。
诸葛亮伸手示意众将起身,然后与马岱一起并马进入晋阳城。城中百姓夹道欢迎,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马岱下令大摆宴席,为丞相等人接风洗尘,并为参战的有功将士庆功。宴席上,美酒佳肴摆满了桌子,香气四溢。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坐在丞相诸葛亮身旁的副都督郭淮借着酒劲,满脸疑惑地问道:“丞相,探马来报,轲比能与四胡首领率领麾下兵马已经向西南方向行进,进入了匈奴中部所在的大陵大草原。看样子,他们是想引诱我军进入无险可守的大草原,然后利用其骑军的优势,重创我军。我们该怎么办?”
众将闻言,纷纷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看向丞相,等待着他的回答。
诸葛亮轻轻摇了摇羽扇,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智慧,他镇定自若地说道:“我们正好可以将计就计,大破草原骑兵,生擒轲比能!”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自信和威严。
马岱轻声问道:“如何将计就计?”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丞相口中得到答案。
诸葛亮笑道:“天机不可泄露,我们大军到达草原后,本相自有安排。”他的笑容神秘而莫测,让众将心中充满了好奇。
众将闻言,纷纷轻声议论起来,大家都猜不透丞相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有的将领皱着眉头,陷入沉思;有的则交头接耳,互相猜测着丞相的计策。
宴席一直进行到深夜才结束。丞相诸葛亮让大家在晋阳休整三日,养精蓄锐。三日后的早上辰时,大军开拔,直奔轲比能大军所在的大陵大草原而去。
六十万人马仍然兵分三路,前军、中军和后军的将士都不变动。唯一的改变是三军行军时放慢速度,按照后军的速度行军,这样三军之间再无距离,以保证任何一军受到袭击时,互相之间可以快速救援。
大军在草原上缓缓前行,扬起的尘土在身后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土龙。
按照诸葛亮的部署,三军顺利到达大陵的大草原,并迅速安营扎寨。诸葛亮在途中已经将自己的计谋密封在锦囊中,并派亲随将锦囊交给了相应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