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814章 几十年后的二师与刘家庄!!!

第814章 几十年后的二师与刘家庄!!!(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白日里热闹的街景不复存在,寂静无风的夜晚,会有那么一刻,万物都好像停了下来。

但很快,就会有车辆从刘家庄东岸区空旷的道路上驶过,发出听起来比白天要大许多的声音。

最开始站哨的时候,周小军也会因这样一成不变的内容而感到无聊和困惑。

尤其是和他一同入伍的哥哥周大伟,常常会带给他一些“刺激”。

当年,新兵入伍时周小军被分到燕京卫戍区警卫二师某警卫连,他的哥哥小大伟则去了某“王牌集团军”陆航旅。

好在兄弟俩都在燕京地区当兵,有时间还能在一起团聚。

有一次,周小军休假去了哥哥周大伟单位。

哥哥的战友门拉着周小军去看直升机,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执拗地拒绝。

“我怕自己心里难受。”周小军对记者王林说道。

王林有些明白周小军的心情,比起哥哥的单位,他们警卫连简直太普通了。

如今,周小军早已释然。

在凌晨4点的哨位上,他体验过最深层的宁静。

在连队驻守的师部大院门口,数十米距离外设有一个公交站。

有一天凌晨4点,街道上跟往日里一样,静得连空气都好像凝结了一般。

这时一个年轻小姑娘拖着行李箱,准备去坐夜班公交。

路过师部大门时,她对当时执勤的哨兵周小军说:“谢谢你们,因为有你们在这里看着,我才敢走夜路。”

那一刻,周小军突然觉得手中的钢枪变得格外温暖。

他挺直腰板,向小姑娘郑重地回了个军礼,目送她消失在晨雾中。

这个简单的互动,让周小军这些哨兵们重新审视了这份看似平凡的岗位。

后来,周小军开始留意每一个经过哨位的路人。

清晨送报的邮递员会对他点头致意,遛早的大爷总爱和他聊上几句,就连附近学校的学生们经过时,也会好奇地打量这个笔挺的身影。

他渐渐发现,这座城市的安宁就藏在这些日常的细节里。

哥哥周大伟再来探望时,周小军主动带他参观刘家庄,他如数家珍眼神里闪烁着自豪时,终于理解了什么叫做“平凡的坚守“。

那个曾经羡慕哥哥的弟弟,如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荣耀。

中秋的夜晚,刘家庄的银杏叶在哨位前铺成金色地毯。

周小军依然保持着标准的军姿,只是嘴角多了一抹从容的笑意。

他知道,在这寂静的夜里,自己守护的不只是一道大门,更是千千万万个安睡的梦。

就是这件事让周小军一下子明白了哨兵的意义,也让他的内心不再纷乱——平常生活的背后,也有他们无言守护的身影。

从凌晨3点到5点,经历最深沉的夜色,哨兵周小军和这座城市一同迎来黎明。

刘家庄地区的环卫工作做的非常好,天不亮他们就要开始工作。

清洁工人骑着三轮小车出现在路上,街边的早餐店渐渐忙碌起来。

哨位右侧,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

鸣笛声不断从远处传来,街道上、过街天桥上的行人慢慢变多。

不知不觉已临近换岗时间,周小军依旧站得笔直,双眼注视着面前赶着上班的人们。

周小军沐浴在温暖的晨光里,他的脸上露出笑容,身体也慢慢舒展开来。

漫长的夜晚过去,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当你默默踏上那条熟悉的路,有个影子一起迈开步……”

走在通向哨位的路上,下士老马不禁想起了这句歌词。

从入伍到现在,这首《兵心》,老马已经听了无数遍。

临近中秋节,战友们的思乡之情越发浓烈。

老马18岁就来到了刘家庄警卫二师师部来当兵。

刚开始那两年,老马每天都写日记,连续写了700多天,从没有间断。

厚厚的本子里,许多话都说给了父母。

刚入伍的第一个中秋节,老马感受格外强烈。

月光下,他在日记本上写道:“其实每晚我都感觉是过中秋,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亮就想到你们。

我们新学了一首歌,‘就让月儿把我的思念带回家’。

爸爸妈妈,我想把我的思念转换成你们的健康,转换成你们的快乐……”

日记里的歌其实就是《兵心》,从那天起,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就会常常萦绕在老马的脑海。

带着对家人的思念,老马更加刻苦地投入训练。

老马跟周小军说起他的参军经历,他说他是背负着“全家人的厚望”来当兵的。

老马的姥爷曾经是地下党,他的爷爷参加过八路军。

受老一辈影响,老马从小就想成为一名军人。

“我一直比较向往部队的生活,来到这儿才发现,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城市里的人群,是平常生活中的万家灯火。”

尽管警卫师和想象的野战部队不一样,但老马依然无怨无悔地进行着警卫专业的学习和训练。

很快,老马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成长。

老马曾经在日记里写道:“亲爱的爸妈,我今天上哨了,是第一个投入执勤的新兵。

我上的哨,是全连最难上的哨位。”

即使已在哨位上风雨无阻地坚守了900余天,但老马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踏上哨位时的自豪。

老马第一次休假。

回家后,老马特意做了两件事。

一件,是穿着军装到爷爷和姥爷的墓前,对着他们的照片,郑重敬了一个军礼。

另一件,是带给父母一张报纸。

在连队,除了站哨执勤,老马还喜欢上了写新闻稿。

都说哨兵的生活比较枯燥,老马就想把连队有趣的故事写给大家看。

看到儿子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老马父母感觉三年没见的儿子,好像在一瞬间长大了。

这个中秋节,老马跟战友周小军一样没法回家。

即使和家乡的距离不算太远,他也不愿让父母来燕京来看他。

“分别会更让人难过,想家的时候,就抬头看看夜空。”老马说。

万家团圆时刻,这些身处城市的哨兵心里,有着难以述说的酸楚,但他们也深深懂得“一家不圆万家圆”的道理。

今年是四级军士长老高在部队的第15个年头。

老高执勤的另一个点位,靠近部队的家属区。

家属大院里传来,欢笑声、吵闹声、随风飘来的花香和饭香、一张张由陌生到熟悉的脸……

新鲜而生动的日常气息扑面而来,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兵,老高很难不想念家庭、不想念家里的妻子和女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