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819章 校园社交网络!!!

第819章 校园社交网络!!!(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王慧文也是个天才,要不然也不能就读中科院。

这会儿他一听王星的召唤立马就跟院领导请了个假,然后从中科院附近打车直奔刘家庄西岸区。

王星终于等到来了王慧文,他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了王慧文,没多久,两人便意见一致。

接着,王星又邀请了一位高中时期的伙伴赖彬强,三位毫无经验的年轻人由此开始了他们的创业旅程。

王星跟他的两位至交好友说,人家刘家庄一位普通大爷都能破釜沉舟放弃“金饭碗”下海创业最终功成名就,他们三位天之骄子没道理不成功。

他说:“今后让我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我都不可能再去给别人打工,我一定会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王慧文与赖彬强闻言大受鼓舞,他们觉得年轻人就应当勇于尝试和奋斗。

三人手里没有太多资金拢共就凑了三十万,虽然王星家里有钱,但他心高气傲,不想从家里拿钱,想凭自己的努力搞事业。

就这样,拿着三十万的初始资金王星三人开始了互联网创业史。

由于王星租住的地方在刘家庄西岸,而且还是一栋民房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他们三位年轻又在信息产业园又租住了一家民房,寄居于此。

这时候,他们除了满腔的热情、知识和想法外,还一无所有。

王星他们首先创建了一个名为“多多友”的网站,任何人都能在这个平台上结识新朋友,这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用户量的激增,服务器频繁崩溃的问题开始显现。

某个深夜,三人挤在狭小的出租屋里,盯着闪烁的电脑屏幕,王慧文突然发现数据库出现了严重漏洞。

“必须立即修复!”他推了推眼镜,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赖彬强则忙着接听用户投诉电话,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资金很快见底,王星不得不重新审视创业计划。

他注意到用户虽然活跃,但留存率极低。

“我们不能只做表面功夫,”他敲着白板上的数据说,“必须找到真正的需求痛点。”

创业并非一路顺风,特别是对没有经验的年轻人而言。

在经历几个月的经营后,如果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只能面临失败的选择。

一年后,三位创始人决定重新开始,王星他们借鉴了上次失败的教训,成立的“校内网”在短短三个月内便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吸引了三万名用户。

不久后“校内网”的用户已经超过了100万。

然而,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所需投入的资金也日益增多。

服务器扩容、技术维护、市场推广等开支像无底洞般吞噬着他们的资金储备。

王星每天清晨都要对着账本反复计算,指尖划过那些触目惊心的红色数字时,眉头越皱越紧。

“我们需要尽快与风投达成协议了。”王慧文劝说道。

王星点点头:“你与那几家谈谈看,看谁的估值高,谁给的条件好,天使轮就选择那一家。”

“嗯,好!”

某天凌晨,王慧文突然推开会议室的门,手里攥着刚收到的“红杉资本”的回函:“对方答应投资500万美刀,但要求45%股份,否则免谈。”

三人顿时陷入了沉默,窗外的知了声显得格外刺耳。

赖彬强猛地拍桌:“这不可能,答应了他们,我们岂不是给他们的工了?

我们好不容易熬了三百多个通宵打下的江山,凭什么让人摘桃子?”

“但是其他几家的估值太低,根本达不到我们的要求。”王慧文不甘心地道。

王星皱着眉头说道:“那也不能答应'红杉资本',这只是天使轮就要我们将近一半的股份,再有几轮融资,我们就会丢掉公司的控股权。”

“否决他们,阿文还得辛苦你继续联系其他的风投机构,我就不相信离了张屠户只能吃带毛的猪?”

“成,我再找找别的公司吧!”

王星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闪烁的刘家庄城市灯火,突然转身说道:“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商业模式。

'校内网'用户增长再快,没有变现渠道都是空谈。”

他拿起马克笔在白板上画出三个同心圆,“'校内网'核心是社交,外圈是内容,最外层是服务。

我们可以在校园活动板块引入商家赞助。”

赖彬强眼睛一亮:“比如新生入学季,周边餐馆可以投放广告?”

王慧文立即补充:“还能开发票务系统,学生组织活动时能在线售票。”

三人越讨论越兴奋,凌晨三点还在完善方案。

第二天,他们重新调整了商业计划书,重点突出“校园生态闭环”的概念。

一周后,王慧文带着新方案约见了刘家庄胜利大道的五家风投机构。

这次他明显感觉到对方态度不同,有位投资人说:“你们终于想明白怎么赚钱了。”

最终,还是“京西资本”段勇评段总给出了最高的估值。

“京西资本”800万美金的A轮报价,他们只要25%股份,还承诺引入战略资源。

这样的条件非常不错了,段勇评不愧是号称国内投资领域的“及时雨”。

王星也是非常满意“京西资本”给予的投资条件。

正式签约那天,三人在简陋的办公室开了香槟,王星举杯时手都在发抖:“这只是开始,明年我们要覆盖全国1000所高校!”

“京西资本”的资金很快到账后,“校内网”团队立即启动“校园大使”计划。

随着阿美利卡的扎克伯格在“刘氏海外资本”的投资下提前两年创立的Facebook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王星深感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

一直致力于研究“六度空间理论”的他,决定借鉴Facebook的模式,打造一个面向校园的社交网络平台。

于是,王慧文带着二十名实习生跑遍全国高校,赖彬强则开发出照片标签功能——这个后来被称作“东大版Facebook”的创新设计,让用户活跃度暴涨300%。

当服务器第N次因流量暴增宕机时,三人相视而笑,这次他们知道,幸福的烦恼来了。

随着资金的注入,“校内网”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各大高校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印着橙色logo的海报,学生们见面第一句话从“吃了吗”变成了“加校内网了吗”。

王星每天都要接待慕名而来采访他的媒体记者,办公室里堆满了采访邀约的传真。

一天晚上,王星正在后台整理用户反馈时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女生都在抱怨找不到合适的校园活动服装。

他立即召集团队开会,指着数据说:“看这个需求缺口,我们完全可以尝试做个校园电商板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