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鸠占鹊巢2(1 / 2)
绍彦晨,乃当朝少詹事绍修然的次子。
他自小浸在锦衣玉食里,上有一位沉稳谦和、事事照拂的嫡长兄,下有个粉雕玉琢、黏人可爱的嫡妹,三人皆是一母同胞,手足情笃。
父亲绍修然对他们兄妹三人,虽在学问上要求极严,背书错一字便要罚抄百遍,却从无疾言厉色,闲暇时还会亲自指点课业,慈爱藏在眉眼间。
母亲乔氏更是性子温婉,待子女耐心细致,家里总是暖意融融,从没有过别家宅院里那些争风吃醋、鸡飞狗跳的龌龊事。
即便父亲后宅有几名侍妾,也都是官场同僚或上司所赠,推拒不得才收下的。
她们平日里只被派去打理庭院杂务,父亲从不许她们近身伺候,自然也未曾留下半分庶出子嗣,惹母亲伤心。
母亲乔氏虽是商户出身,却贤淑明理,持家有道,与父亲夫妻情深。
成婚十余年,父亲对她始终爱重如初,从未因出身有过半分轻慢。
父亲时常在家中感叹,若当初没有岳家倾力帮扶科举所需的银钱与门路,他不知还要在功名路上蹉跎多少岁月,才能得偿所愿步入仕途。
他也常当着兄妹三人的面“自夸”,说他们外祖家当年真是慧眼识英雄,一眼就看出了他暗藏的不凡。
他还曾细细说起绍家往事:
祖上并非一直寒门,最荣耀时出过二品大员,当年在京城也是有头有脸的世家,只是后世子孙一代不如一代,渐渐没落,再也难现昔日荣光。
往上数到曾祖父一辈,还出过一位九品县令,可自那以后,族中便再无像样的人才。
家族也从县城迁回了上河村。
这里是绍氏聚居之地,村里大半人家皆是同宗同族,始终恪守“诗书传家”的祖训,举全族之力,每一代都全力支持有资质的子弟踏上科举之路,就盼着能出个大人物,光耀门楣。
而父亲绍修然,自幼便比族中其他兄弟聪慧几分,天生就是块读书的料子。
其六岁启蒙入学,过目不忘,十岁便一举考中童生,十三岁更是顺利拿下秀才功名,成了上河村远近闻名的神童。
那一日喜讯传到村里时,已卧病在床多日的祖父,枯槁的脸上总算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攥住父亲的手,颤声道:
“吾儿争气……绍家有盼了……”
没过几日,祖父便含笑九泉,再无遗憾。
也因祖父仙逝后,父亲需守孝三年,科举之路被迫中断。
许是之前的好运已然用尽,守孝期满后,父亲接连三次参加乡试,皆名落孙山。
待到二十二岁那年,族中已隐隐传出“江郎才尽”的闲话,看向父亲的眼神也多了几分异样。
恰逢彼时族里又冒出几个不错的读书苗子,其中有个少年的天赋甚至不输父亲当年,族人的心渐渐动摇,对父亲的支持也不再如从前那般倾尽全力。
毕竟族中资源有限,自然要向更有希望的后辈倾斜。
可科考耗费巨大,笔墨纸砚、来往路费、拜师束修,哪一样都要花钱,单靠父亲他们这一房的微薄积蓄,早已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族中长辈见状,纷纷上门劝说父亲:“不如先娶妻生子,留在祖祠教书糊口,待攒够银钱,再图科举不迟。
父亲陷入两难,满心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