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钻进了口袋(2 / 2)
“天下太平,”孙健轻声说,“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扶苏抬起头,笑了:“还不够。咱们还要让长安,让更南边的地方,都变成这个样子。”
窗外的雪,轻轻落下,盖在咸阳城的屋顶上,也盖在草原的新田上。但无论是城里还是草原,都有温暖的炊烟在升起,像无数根线,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紧紧连在了一起。
属于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这故事里,没有王侯将相的权谋,只有一个个想好好过日子的人,用双手,把乱世的碎片,一点点拼回成一个完整的天下。
不久后,一封来自长安的加急书信打破了咸阳城的宁静。信中说南方的一些郡县因赋税过重,百姓苦不堪言,多地爆发了小规模的骚乱。扶苏放下信,眼神坚定:“是时候践行让更南边的地方变好的诺言了。”
他即刻召集阳安军将领,商议南下之事。众人虽担忧长途跋涉,但想到扶苏为百姓谋福的决心,皆表示愿追随。
扶苏带着阳安军南下,每到一处,便开仓放粮,减轻赋税,还教百姓先进的耕种技术。他倾听百姓的诉求,解决他们的难题。原本骚乱的郡县渐渐恢复了平静,百姓们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在扶苏的努力下,南方也有了温暖的炊烟,与咸阳、草原连成一片。而他心中构建完整天下的故事,还在不断书写,向着更广阔的天地蔓延。
南方的雨,总带着一股子黏腻的湿热。扶苏的靴底沾满了红泥,裤腿卷到膝盖,正蹲在田埂上,看着老农把阳安城带来的稻种撒进秧田。“这稻子耐涝,”他用树枝在泥地上画着水渠的走向,“你看,把田埂筑高半尺,雨水就积在田里,不用怕淹。”
老农捧着稻种,指腹摩挲着饱满的谷粒,眼里的疑虑渐渐变成了惊喜。这地方三年两涝,种下去的谷子十有八九会烂在水里,去年冬天官府还加了三成税,百姓们实在活不下去,才跟着山匪闹了些动静。没想到这队带着“民”字旗的兵马来了,不打人,不抢粮,反倒给种子,教种地。
“官爷,”老农蹲下身,帮着扶苏扶正歪倒的秧苗,“你们真的不收重税?”
扶苏笑了,露出被南方的太阳晒黑的脸颊:“税要收,但只收够官府修路、办学的就行。你种得越多,留得越多,咱们算过账,这样大家才有力气好好种。”他指着不远处正在搭建的水车,“那玩意儿不用牛拉,靠水流就能转,一天能浇十亩地,等建好了,你们就不用半夜起来挑水了。”
水车是苏小宝带着工匠赶制的。南方多水,他把阳安城的卧式水车改成了立式,叶片更大,转得更稳。此刻他正踩着木架调整轴承,额头上的汗珠滴进水里,溅起一圈圈涟漪。“公子,这水车能管用到秋收!”他朝扶苏喊,声音里带着得意,“我还加了个竹筐,能顺便捞水里的鱼虾,晚上能给弟兄们加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