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震天雷(1 / 2)
平静的夏天过完以后,孙健的心思就开计划了。
因为他最初的心愿是为了让扶苏真正成为一代明君,像大秦一样一统天下,可是,现在还差很远。
秋意渐浓时,阳安城的晒谷场堆起了金黄的麦垛,像一座座小山。孙健坐在最高的麦垛上,手里转着根麦穗,看着百姓们用木锨扬场,麦粒在阳光下划出金色的弧线,落在铺着的苇席上,发出沙沙的轻响。
“在想啥呢?”扶苏抱着一捆新割的荞麦走过来,荞麦壳蹭在他的布衫上,留下细碎的白。
孙健拍了拍身边的麦垛,示意他坐下:“在想……咱们是不是该往前走一步了。”
扶苏坐下,把荞麦捆放在两人中间,指尖捻起一粒荞麦,圆润饱满,带着阳光的温度。“往前走?”他侧头看孙健,眼里映着麦垛的影子,“往哪走?”
“往更远的地方。”孙健的声音沉了些,手里的麦穗被他转得更快,“你看这阳安城,现在有粮有兵,百姓日子安稳,可周边的小部落还在互相抢地盘,南边的楚军虎视眈眈,西边的匈奴时不时来犯——咱们守着这一城之地,就像在浪里行船,今天风平浪静,明天可能就翻船了。”
他忽然把麦穗往麦垛上一插,站起身,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我刚穿越过来时,总想着帮你回到咸阳,拿回属于你的东西。后来在这阳安城待久了,看着大家种庄稼、盖房子,觉得安稳日子也挺好。可现在才明白,安稳不是等来的,是打出来的,是拼出来的。”
扶苏也站起身,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山影在暮色里显得格外沉。“你想一统河西?”他轻声问。
“不止河西。”孙健转过头,眼里的光像淬了火,“我想让这乱世早点结束。让种地的能安心种庄稼,让读书的能安心教书,让娃们不用再看见刀枪——就像大秦当年做的那样,车同轨,书同文,天下一家。”
这话他藏了很久,像颗种子埋在心里,在阳安城的日升月落里慢慢发了芽。他知道这很难,比修水渠、种庄稼难上百倍千倍,但每次看到学堂里孩子们的笑脸,看到百姓们弯腰插秧的背影,这念头就越发清晰。
扶苏沉默了很久,久到孙健以为他会反对。风卷着麦糠掠过晒谷场,远处传来晚归牛羊的叫声,带着股踏实的烟火气。
“你说得对。”扶苏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安稳不是关起城门就能守住的。去年楚军来犯,咱们能赢,是因为他们轻敌;下次呢?再下次呢?”他捡起地上的一根木棍,在麦垛边画了个圈,“阳安城是咱们的根,但根要扎得深,就得把枝叶往外伸,护住更多的土地,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