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破庙扎营(2 / 2)
“降者不杀!”孙健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
大月氏人本就缺粮,见粮草被烧,顿时没了斗志,纷纷扔下刀投降。首领是个络腮胡大汉,被押到孙健面前时,还梗着脖子:“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谁要杀你?”孙健递给他一块胡饼,“只要你们不再南下骚扰,咱们可以通商——用你们的良马,换我们的粮食、布匹,不好吗?”
大汉愣了愣,接过胡饼咬了一口,眼里渐渐露出动摇。郑城主在一旁用胡语劝道:“阳安城的人说话算数,跟着他们,有饭吃,有安稳日子过,比打打杀杀强。”
最终,大月氏首领同意结盟,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疏勒城当质子,学习汉人的农耕技艺。
回到疏勒城时,城墙已经修好了一半,护城河也挖了个雏形。百姓们见孙健带回了和平,都涌到街上庆祝,西域的乐师弹起了琵琶,汉人百姓跳起了秧歌,胡饼的香味混着米酒的醇,在城里飘了三天三夜。
郑城主拉着孙健和扶苏,站在城头望着远方:“将军,先生,你们知道吗?我当年逃到这里,以为这辈子都回不了故土了。可现在看着这城,看着这些百姓,忽然觉得,哪里有太平,哪里就是故土。”
孙健望着夕阳下的戈壁,胡杨林的影子被拉得老长,像无数双守护的手。“是啊,”他轻声说,“只要百姓能安居乐业,不管是阳安城,还是疏勒城,都是咱们的家。”
扶苏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从阳安城带来的稻种:“明年开春,咱们教西域人种水稻,让他们尝尝新米的味道。”
郑城主接过稻种,像捧着稀世珍宝,眼里闪着泪光:“好!好啊!等稻子熟了,我亲自酿米酒,咱们一醉方休!”
大军离开疏勒城时,百姓们送了一程又一程,西域商人的骆驼队也加入了队伍,说要跟着阳安军去看看传说中的阳安城。孙大宝骑着新换的大月氏良马,得意地扬着鞭子,嘴里哼着阳安城的歌谣。
孙健和扶苏并辔而行,看着越来越长的队伍,心里都明白,他们走的不只是一条西征的路,更是一条通往“天下一家”的路。这条路或许还很长,或许还会有风雨,但只要沿途的百姓能笑着相送,能盼着他们再来,就值得走下去。
风从西域吹过来,带着葡萄的甜香,也带着远方的呼唤。孙健勒住马,回头望了一眼疏勒城,城墙在夕阳下闪着光,像块镶嵌在戈壁上的玉。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这里也会像阳安城一样,田埂上长满庄稼,学堂里传出书声,各族百姓手拉手,把日子过成最踏实的模样。
而他和扶苏,会继续往前走,把这光,这暖,带到更远的地方去。
大军离开疏勒城,一路向东折返,打算先回阳安城休整,再谋划南下之事。行至河西走廊中段的临泽镇时,却被一场大雪困住了。
雪下了三天三夜,天地间一片白茫茫,连马蹄都陷在积雪里拔不出。孙健让人在镇外的破庙里扎营,升起篝火,将士们围着火堆搓手跺脚,嘴里呵出的白气瞬间消散在冷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