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空落落(1 / 2)
电梯装好那天,七楼的周大爷非要拉着孙健坐第一趟。电梯缓缓上升,周大爷激动得直抹眼泪:“活了七十岁,终于不用爬楼了!孙师傅,谢谢你啊!”
孙健笑着说:“大爷,该谢大家,是大家都体谅着对方,这电梯才能起来。”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孙健的头发里又添了些白丝,脸上的皱纹深了些,但精神头很好。他学会了用智能手机打车、付款,甚至会用短视频看新闻;他知道了哪家的生煎包最好吃,哪个地铁站的人最少,哪条路的梧桐叶落下来最漂亮。
他依旧会想起阳安城,只是不再像从前那样怅然。他明白,无论是在古代筑起一座城,还是在现代修一扇窗、装一部电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在认真地生活,踏实地做事,守着心里的那份热乎气。
有天傍晚,他在小区门口的花坛边坐着歇脚,看着孩子们在玩滑板车,老人们在跳广场舞,年轻情侣手牵着手散步。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风里带着晚饭的香气。
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摇摇晃晃地过来,手里举着半块饼干,递到他面前。孙健笑着接过来,说了声“谢谢”。小孩咯咯地笑了,摇摇晃晃地跑开了。
他看着小孩的背影,又抬头看了看远处的高楼,灯火一盏盏亮了起来,像星星落在了人间。
“挺好的。”他低声对自己说。
不管是阳安城的万家灯火,还是这小区里的一盏灯,只要亮着,就暖着人心。而他,不管在哪个时空,能做点亮灯的人,就够了。
夜色渐浓,孙健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往自己租住的小屋走去。脚步不快,却很稳,每一步都踩在这现代都市的土地上,踏实而坚定。他知道,明天还有活儿等着他,还有人等着他去帮忙,这日子,就有奔头。
小区里的日子像杯温吞的茶,平淡里透着些微的回甘。孙健在这里待了三年,成了街坊邻里口中最靠谱的“孙师傅”。谁家有难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他的工具箱越来越沉,里面不仅有扳手螺丝刀,还多了创可贴、备用钥匙,甚至有帮独居老人代缴水电费的零钱袋。
那年夏天,上海遭遇了罕见的台风。狂风卷着暴雨,把小区里的几棵老树都吹得歪歪扭扭,电线也断了好几处。物业全员上阵,孙健跟着队伍在雨里忙活了两天两夜。
他踩着没过脚踝的积水,给低洼处的住户搬家具;爬上湿漉漉的屋顶,用防水布盖住漏雨的天台;在黑暗里摸索着接电线,手电筒的光在雨幕里晃出一圈圈光晕。有次差点被吹落的广告牌砸到,是旁边的保安一把将他拉开,两人都摔在泥水里,相视一笑,又爬起来接着干。
台风过后,小区里一片狼藉,但没有一家住户出事。居民们自发地煮了姜汤,送到物业办公室。周大爷拉着孙健的手,看着他满是泥污的脸和磨破的手掌,眼眶红红的:“孙师傅,你这是拿命在拼啊。”
孙健喝着姜汤,辣得鼻尖冒汗,心里却暖烘烘的:“大爷,这不是应该的嘛。大家住一个院儿,就跟一家人似的,互相帮衬是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