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 抽丝剥茧(2 / 2)
“有米两千二百万石,麦子四百六十万石,生丝三万一千五百斤,绵十七万斤、丝绢十二万匹、布一百六十万匹、棉花十一万斤、草料两千六百万束,还有其他杂项的折色银、折色粮、折色布也不在少数。”
“我大明正是靠着这充裕的物资才得以运转,你让我收上这些宝钞来有什么用?”
裴元知道这会儿没有时间抽丝剥茧的给朱厚照讲解其中的好处了。
他必须得立刻拿出足够冲击朱厚照观念的东西,让他迅速支持自己。
裴元想了下,当即说道,“陛下,臣有几个很简单的问题想问您。”
朱厚照皱皱眉说道,“讲。”
裴元道,“自从年前司钥库上疏一事,朝廷在大运河上重新征收宝钞……”
朱厚照打断道,“商税是商税,朝廷正赋是国家之本,不能乱来。”
裴元道,“臣还没说完。”
朱厚照被小小的堵了一下,要不是想着这家伙也是在竭力的帮他想办法,他真想让人把裴元拖出去打一顿。
朱厚照咬牙道,“说。”
裴元继续道,“自从司钥库上疏的事情传开后,大明宝钞的价格出现了不小的波动,我听说最新的官定报价出来后,大明宝钞的价格甚至一度冲到了‘一贯宝钞兑换四文钱’的价格以上。”
朱厚照又道,“这些价格都是虚的,一旦朝廷动用宝钞采买,势必会让民间积存大量宝钞,再次引发宝钞的价格下跌。好不容易培养起的信誉,就会再次崩塌。”
裴元沉默了下。
朱厚照再怎么反驳裴元,也只是说出心中的引诱,他又何尝不希望裴元说服自己,拿出能够救大明于水火的计划。
见裴元不吭声了,朱厚照反倒不淡定了,他追问道,“怎么了?”
裴元只得又道,“臣还没说完。”
朱厚照怒道,“你说,那你说!”
裴元慢慢道,“之前的时候,大明宝钞的价格甚至一度跌倒了几十贯兑换一文,那时候听到有人要买宝钞,仍旧有不少人愿意拿出来卖。”
“如今大明宝钞的价格到了‘一贯宝钞兑换四文钱’,价值增加了不知道多少倍,但是市场的交易量却并没有放大多少。”
“这说明,经历了这段时间的热炒,不少百姓已经开始相信宝钞的价值了。百姓们虽然看到了不错的价格,但仍旧愿意持有着,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
朱厚照嘴唇动了动,终究没吭声。
裴元继续道,“所以,以臣的观察,宝钞的价值只取决于宝钞有没有用,宝钞使用场景越多,流通越快,且有升值的潜力,百姓们就愿意继续持有它。”
“没有抛售,价格自然就稳得住。”
裴元先给了朱厚照这样一个概念,随后继续慢慢道,“陛下刚才说了朝廷岁入的事情。”
“臣想问问,如果真的按照臣的设想,征收税赋的时候改用大明宝钞,那么这些米、这些麦、这些丝、这些布,这些棉花、草料,要缴纳多少大明宝钞,才能填平这笔税收。”
裴元说着,还循循善诱的提醒道,“现在的宝钞价格是一贯宝钞兑换四文钱,陛下不妨以此粗略估计下。”
朱厚照闻言哑然。
这还用算吗?
以一石米兑换半两银子,半两银子等同于三百五十枚好钱来算,光是这两千二百万石米,就得是个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何况还有其他的那些数目庞大的物资。
裴元接着又问道,“那臣斗胆请问,往些年的时候,朝廷赏赐的宝钞,以及通过各种途径回收的宝钞,大约是个什么数字?”
朱厚照沉吟了下答道,“平常年景在七千万贯上下,去年的时候,因为要大赏霸州平叛的官兵,开支了九千万贯。也正是因为开支的宝钞太多,所以司钥库才上疏,要求在税关重新征收宝钞,弥补不足。”
裴元问道,“那臣且不问那些流落在百姓手里积压的宝钞,只论这些流通的宝钞,敢问可能应对的了朝廷的征税?”
朱厚照不假思索道,“当然不能!”
裴元试着诱导朱厚照的想法,“百姓需要用大明宝钞顶替那两千多万石的米税、几百万的麦税、还有生丝棉布什么的税收。这些数目庞大的多余宝钞,要从哪里来呢?”
朱厚照瞪大了眼睛,“你是说加印宝钞?”
接着继续否决道,“这不行、这不行!我太祖太宗两朝,就是因为加印宝钞,才让宝钞一蹶不振,币值一路下滑的,朕怎么能重蹈覆辙?”
“何况百姓的税赋自有定数,不管是缴纳本色,还是兑换了宝钞折色,我们从百姓手中拿走的不是一样的东西吗?”
裴元闻言,又问了另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陛下,臣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臣只是说假如。”
“假如某一项物资,比如说……”
裴元怕朱厚照简单的代入,就说道,“比如说石头吧,朝廷要将这部分税收货币化为宝钞,现在已有的流通宝钞数字是九千万贯,而我们需要另外印刷的宝钞总数为九万万贯。”
“那么。我们征税的过程是不是,朝廷先拿出这九万九千万贯,去交换百姓手里的石头。然后百姓们拿着这九万九千万贯向朝廷交税?”
朱厚照有些不理解裴元的意思。
说道,“不错,我们最终手里得到的还是这些石头,还平白的要花时间和百姓去交易。”
裴元不动声色的问道,“那陛下就没有注意到,市场上从此多了九万万贯丝毫没有带来影响的大明宝钞吗?”
“朝廷是同时得到了石头,和九万九千万贯。”
朱厚照听得瞪大了眼睛,张口结舌的几乎算不过来了,“这,怎么会?”
裴元道,“这新增的九万万贯,是和石头进行绑定的。在这个石头的交易过程中,有买就有卖,一块石头对应着一贯宝钞。”
“我们在货币化这些石头的同时,一比一的得到了同等价值的财富。如果宝钞的投放减少,宝钞对应石头的价值就会升高。如果宝钞投放的数量多了,就会相对石头发生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