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阮玉湖出马(1 / 2)
阮玉湖看着暗卫,说道:“说吧,王云知哪儿又出了什么事了。”
“回主子的话,王丞相想请主子您帮忙把各大世家的家主,请到宫里来喝茶。”
暗卫没有直接把话挑明,但是阮玉湖却什么都明白了。
如今上京城里这些世家大族的家主们,大多都是一些上了年纪,已经致仕在家养老的老头子们了。
他们家里还在朝中做官的晚辈们,会跟着去太庙祈福,但是他们因为年纪大了,又致仕在家的缘故,就不会跟着去了。
这些家主们不跟着去宗庙,而是留在上京的话,这的确会造成不小的困扰。
为官者,自然有国法约束,但是这些致仕的老头子们就不同了,他们个个都是元老级别的人物,平日里就喜欢倚老卖老,仗着自己的资历,连皇上都不放在眼里。
若是不把他们控制住的话,大战开始之时,这群老头子必要成为最大的阻力和搅扰的。
“哼,他倒是会给我找事。”
阮玉湖摇了摇头,这个王云知倒真的是会挑人,知道如今上京除了她之外,就没有人能够镇得住那帮人了。
“去吧,好好的把那些老头子们都请进宫里,要静悄悄的不要惊动任何人,告诉他们,是我要请他们来宫里的,让他们来之前把家里安排好,不要让家里人为他们担心才好。”
阮玉湖这话说的风轻云淡,但是里面却充满了危险。
言下之意就是那些老头子们,若是识相听话的话一切都好说,若是不识相不听话,那么就要另当别论了。
“明白。”暗卫悄悄的退了出去,去办阮玉湖交代的事情了。
“菊若,你去安排好这件事吧,那么多人来了的话,总要有个合适的地方安置他们才好。”
阮玉湖眯起眼睛,心里有了主意,或许她该趁着这个机会,从这些老头子们的身上下手,把他们变成辅助沈天娇将来登基为帝的助力。
“是,奴婢这就去安排。”菊若也悄悄的退出去了。
一场惊变,即将要发生了。
昨夜宫里宫外发生的事情,都跟沈天娇没有任何的关系,她睡的安稳,一觉直接睡到了大天亮。
睡眠得到了充分的补足,沈天娇的精神一下就恢复了过来。
从那个恹恹无力,没什么精神的人,一下子就变得生龙活虎了起来。
等沈天娇用过了早膳,各项的事务就呈报到了她的面前。
沈天娇听着那些呈报,心想昨夜这一夜真是热闹的很啊,好戏不断。
不过现在沈天娇关心的却另有其事,严彧昨日去了羽林卫之后,没多久就出城去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消息传回来。
沈天娇从来都不担心,严彧的能力,她现在只担心严彧的安全,失而复得之后,沈天娇开始变得患得患失了起来。
虽然也知道,有那么多人士兵护卫着,还有自己派出去的暗卫保护着,遇到危险的几率几乎为零。
但是没有得到他的消息时,沈天娇还是忍不住会担心的。
沈天娇放下手里的奏报,努力平复了一下心情,开口问道:“西山大营没有消息传来吗?”
“暂时还没有,奴婢一会儿就派人去问。”
夏荷把手里的茶,奉到了沈天娇的面前,“主子,苏文浩来了。”
“嗯,他怎么这么快又来了?”
沈天娇答应了苏文浩的答案请求,同意放过苏家那些没有参与谋逆的人,但是条件是,需要苏文浩自己动手,先把苏家内部处理干净。
这也是个需要智谋和时间的活,苏家不说旁系,单单只是苏畅这一辈,大概就有几百口人。
想要把他们里面不干净的人处理干净,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做的到的。
“让他进来吧。”
沈天娇开口吩咐道,虽然不知道苏文浩是为什么而来,但是人来了,也总是要见的。
苏文浩从外面进来,直接就跪地说道:“草民今日来见皇后娘娘,是为了报丧而来的。”
“昨夜草民的嫂嫂,玉瑶公主,突发恶疾,医治无效,故去了。”
沈天娇微微一怔,随即深呼了一口气,这苏文浩果然是个有魄力的人物啊。
苏文浩做事还真是不走寻常路啊,沈天娇原本以为,苏文浩不会动李玉瑶的,因为李玉瑶这人再不好,毕竟也是皇室下嫁到苏家的公主。
动了李玉瑶,就等于是在挑战皇权的尊严。
但是这个苏文浩偏偏就这么做了,他第一个处置的人竟然就是李玉瑶。
这李玉瑶原本也就不是什么好人,现在死了倒是也省了沈天娇不少的麻烦了。
以李玉瑶的本性,若是她一直活着的话,将来不仅是苏家,乃至整个后宫,甚至前朝恐怕都不会安生了。
李朝晖为人荒淫无度,但是尚且知道有节制,但是这个李玉瑶比起自己的姑姑,可就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她的情人可不仅仅只是,限于苏家的那些小厮们,更多的还是朝中得官员。
李玉瑶的这番做派不言而喻,自然也是想要效法她的意思姑姑李朝晖,但是奈何她有那样的雄心大志,却没有李朝晖的手段,闹到最后也顶多是个祸乱朝野的荡妇罢了。
若是这次李玉瑶没有死在苏文浩的手里,苏家被谋逆问罪的时候,她作为公主,是不会被牵连的。
即便到时候,沈天娇褫夺了她公主的身份,但是她自然会留在上京,继续兴风作浪的。
到时候若是想要她死,恐怕就要大费一番周折了。
而现在李玉瑶死了,而且还死的这么突然,没有给任何人留下把柄,任谁也说不出个什么来的。
沈天娇平复了一下心情,开口说道:“玉瑶公主,也是个苦命之人啊,以后她留下的女儿,你要多多的照拂才是。”
“哥哥如今不在上京,嫂嫂又突然亡故,照顾侄女是草民的本分。”
“草民自当竭尽所能,照顾好那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