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顺理成章(2 / 2)
“哼,这些商人,一个个全是老狐狸。“项瞻轻笑一声,带着几分调侃,“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
李晔略一沉吟,拱手说道:“虽然几乎确定了宋家的心思,但毕竟都只是猜测,不妨静观其变。”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项瞻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密切关注宋家动向,已经查封的商铺继续封着,扣押的商队也不要放回,一切保持原样,免得被方令舟觉察到异样。”
“属下明白。”
“至于乔家,”项瞻拿起那封信,扔进了炭盆里,“可派人再去一趟,让他们主动联系方令舟……嗯,就以方令舟抬云关战败为契机,让其主动示好,为方军贡献棉衣,不然,如此大规模的赶制,怕是会引起有心之人的猜疑。”
“主公心细,属下这就去办!”李晔躬身告退,房门开合间卷入一股寒风,吹得炭盆里的灰烬打了个旋。
项瞻独自一人立在案前,嘴角终于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
宋家的事有了眉目,乔家那边也已敲定,棉衣的问题总算看到了希望,只是刘安等人去余山县查探方令舟的动向,至今还没消息,不免让人有些心焦。
他重新坐回炭盆前,却没在拨弄,只是望着噼啪作响的木炭出神。
经历过蓟州城与抬云关之战后,义军诸部虽算会师,但兵力亏空,却始终是隐忧。
龙骧军不足六千,凤翥军还有一万两千,玄龟军虽建制尚全,但也已不到两万兵力,而黑甲军,既需要驻守在抬云关,又需要在显州一带清剿残敌,协助何文俊稳固冀南。
他抬头,望向书案侧方墙壁上挂着的豫北舆图,目光锁定在渔阳郡三字上,眉峰微蹙。
前些日子与裴恪闲聊,他已得知,赫连良平与林如英在处置高顺残部时起过争执,前者主张将一众降兵尽数处决,后者却坚持军规,不可肆意杀降。
二人各执一词,甚至还险些动了刀兵,最后虽按林如英的意思办了,却彼此闭口不谈,连军报里都只字未提。
项瞻自然明白二人的顾虑,一个是除恶务尽,一个是体恤兵力,皆是为了义军,只是立场不同。
他没点破这层窗户纸,因为他自己都有些摇摆不定,最后也只是下了道令:将高顺麾下那些匪兵尽数编入凤翥军,由林如英亲自整肃;而廉澄、王越训练多日的邺邱降兵,则全归入龙骧军,补足赫连良平麾下空缺。
如此一来,既借凤翥军的严纪磨一磨匪兵的戾气,也让龙骧军的老兵带一带新降者,兵力亏损与编制不全的问题,虽没有完全解决,但总算能缓上一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