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 第12章 安置

第12章 安置(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县令遵照长安的命令,打开粮仓进行赈济,最初几日每日发放粥饭。确保每个人三餐都有厚粥可以食用。当定居点开始建立起来,就开始发放生米。每个人每天可以领半升米。领一把盐干菜。这些东西自己烹煮,聊以果腹。

清水资源并不充裕。巩邑的工匠在定居点建设了几个压力井。这种井没有井口,靠一根下压的杠杆从地下抽取清水。大河泛滥期间,地下水位相当充裕,经过土层渗透,污浊的泥水被层层过滤,压力井里出来的水看起来还清澈,至少比河水要清亮很多。

不过压力井是要靠气压提水,而压力井的管道中充满缝隙,靠人工去压水,也并不能把水提起来,需要先往管道里倒入一盆水才能密封管线,再通过压力抽水,最初抽上来的水里面还是充满泥水的,总需要多抽一段,才能保证出来的水是清澈的。

村民没有见过压力井,也不懂得这压力井的原理,但是看到压力井出水清澈,而且几乎是随用随有,也都非常满意。压力井很快在这一地区普及起来。一个压力井的全部设备,价值在数千钱。在这场水灾之后,整个洪泛区都流行起压力井,这是后话。

而以工代赈的政策也初步确定。为大河小河修筑河堤的人,都可以得到一份粮食。男丁可以去堤坝上抬土打夯,壮女可以去舂米,老妇人也可以去浣洗衣服。一场大水,这些居民的家都没有了,这场县里组织起来的集体劳动,把受灾的居民组织起来,留在原地,而没有成为出去乞讨为生的流民。

张诚带了一个小队,进行防疫工作。

从周边未受灾地区调拨了大量煅石灰、木炭粉,泼洒在一个小小的营地中,营地里设置了帐篷,男女分营居住,所有入营的人要温水洗澡、旧衣服脱去用开水熬煮,男女都换上调拨过来的干净麻衣短衫。然后入营分别居住。

发烧、呕吐、腹泻的患者根据症状分类居住,对发烧患者喂服退烧药物。营地中人员便溺都在营区角落中搭建的厕所排便,每天有人向厕所倾倒生石灰消毒。

针对身体不适、有症状的人群集中收治,分类隔离管理。倒是避免了受灾区域出现瘟疫。这个时代对疾病和传染病基本上没有太多靠谱的治疗方法,但是传染病处置的原则,张诚倒是很清楚: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通过集中收治、集体消毒、服用退烧药降低症状提高身体抵抗能力这样简单的办法,在张诚所过之处,大灾所引起的瘟疫确实没有流行起来。

而这个收拢灾民、以工代赈、防治疫病、建造水井的方法,通过朝廷的总结,以诏谕方式下发,已经在相邻的灾区开始普及。就成为一个简单的、标准化的操作。

很多从来不曾接受过标准救灾训练的郡守县令,也通过这个简单的操作手册,快速掌握了救灾的标准动作,总算是稳住了水灾区域的居民,把大灾之后的混乱提前控制了起来。

一样米养百样人,大多数人在大灾之中只想活下去,总有冒险家在大灾之中试图挑动混乱,浑水摸鱼。就有传布谣言、说大水是上天不满暴秦的惩戒。也有人在水灾之中劫掠财物趁火打劫的。韩信的陈县士兵进入灾区,配合县令们的组织和识别,把这些心怀叵测分子一一抓住,简单审判后就地斩首挂在大树上,砍下来的人头就这样震慑着整个灾区,告诉所有人,那个严厉法条背后拥有握刀之手的大秦,又回来了。

但是这场大水还是让无数本地居民恐惧,觉得既然今年能发水淹没万顷良田,那么明年是不是也会有这么大的洪水?黄河边儿上是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这个时候,赵芃的一份传单开始在灾区流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