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赵杏儿:“我捐一年俸禄”(2 / 2)
“陛下此言不合圣人之道……”侍御史还在说。
“圜阳侯!这长安人争睹秦风,预定新衣,和黄河救灾,矛盾吗?”扶苏没搭理这位侍御史。几年下来,扶苏对侍御史这个官职没啥好印象,这个岗位似乎就是为了恶心皇帝和朝臣的,可是这种人还不能没有。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癞蛤蟆跳脚面恶心人。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天下数十个郡县,总有丰足有灾荒,日子不可能都一样。若是因为有的郡县有灾荒,全天下就要跟着不娱乐,也没有这个道理。”赵杏儿抿了抿嘴。微笑着说。“长安人穿什么衣服,都不会影响济水流域的灾祸。这两件事情混到一起,臣下看不出什么逻辑。不过人们喜欢《秦风》,喜欢买新衣服,臣下看来是一件好事。买东西都是要交商税的,商税入库,朝廷才有钱调拨粮食物资去救灾,臣的角度看,臣下是鼓励民间消费的。富户们消费,就是支持朝廷救灾了!”
扶苏抚掌:“还是赵相有见地,这天下财计,赵相最是精通,我就说嘛,赵相正是年富力强的光景,就应该留在朝中多为朕掌管财计,早早致仕,是国家的损失!赵相,考虑一下,长留朝中吧?”
“臣下只是救灾期间回来帮忙,在巩邑已经领了教职……”赵杏儿嗔道。这个皇帝,你给他个话把他就要留你在朝里做官,这破官有啥好当的?赵杏儿感谢了皇帝挽留之意,讲清楚自己只是来临时帮忙,无意久留朝中,眼角瞥到副计相陈平好像长舒了一口气,赵杏儿心中暗笑,又补了一句:
“刘御史关心灾区民生,臣下也觉得刘御史忠心为国,巩侯电报中说灾民遍野流离失所,臣下心中也是难安,臣下决定,捐出计相全年俸禄,用于赈济灾民!”
赵杏儿计相身在九卿,计相的年俸是两千石,两千石,差不多够两千个灾民一月所食,也确实是不小的一笔。不过赵杏儿这句话出口,朝上已经有好多人心里暗骂:你赵杏儿不过是回来做几天临时计相,哪有什么全年俸禄?再说你们家富甲天下,从来没听说过你家是靠吃俸禄过日子的,这个时候装什么大瓣蒜!充什么阔?你先提出来要捐出年俸,那我们怎么办?
张苍一笑,心道赵杏儿肯定是对朝臣不满很久,在这里挖个坑,却也不能让赵杏儿一下子就坑掉那么多人,弄成太明显的对立。就咳嗽一声:“赵计相捐赠俸禄公忠体国,堪为天下群臣表率,臣下愿意效法,也从年俸中捐赠两千石,赈济灾民。”
张苍是丞相,年俸是一万石,落下后面的大臣好几倍。张苍这个两千石看起来是不少,但是相当于定调,从自己年俸中拿出五分之一而已,就方便后面的大臣们照方抓药。既然前面已经有计相、丞相都先后捐出俸禄,今日在朝上有一个算一个,不出点血是过不了关的。
果然,接下来自太尉、御史大夫到九卿一个一个开始报上自己应承的捐纳,丹墀上的扶苏及时止住:“诸臣工都忠心于国、心系百姓,朕心甚慰。不过就到九卿吧,赵杏儿之外,九卿各自捐纳年俸两成救济灾民,两千石以下的官员也都有家有口,就不要勉强了。朕自己从内府捐纳一万石、皇后捐纳一万石、太子捐纳五千石、后宫嫔妃诸皇子皇女共捐纳五千石。长公主赵芃捐纳一万石!赵计相记一下,这些都汇入朝廷赈济粮食里!”
赵杏儿俯身表示记下了。
扶苏这才又说:“侍御史刘卓,时刻心系灾民,甚合朕意。着令刘卓迁任濮阳县丞,前往濮阳县辅助濮阳令救济灾民,即日就可以出发了!”
皇帝扫过刚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