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玄武门夜奔 北大营出兵(2 / 2)
他们冲了三次,都被打了回来,折损了近千兵力,连城门都没摸到。
“史文恭这狗贼,倒是有些本事!”
沈从兴啐了口带血的唾沫,眼神不甘。
他原以为凭着兵符和密诏,能一举拿下朱雀门,抢在北路军之前入宫平叛,独占这泼天大功,可没想到,却栽在了这道城门下。
赵宗全坐在临时搭建的营帐里,脸色铁青,手指紧紧攥着案几,指节发白。
他身旁的赵策英也没好到哪里去,眉头紧锁,沉默不语。
原本想着趁北面援军未到,先拿下平叛首功,日后父亲在新君面前也能挺直腰杆,可朱雀门这一败,彻底打乱了他们的算盘。
“顾大人,这可如何是好?再这么耗下去,等徐公爷和齐王来了,咱们这点功劳,怕是连口汤都喝不上了!”
赵宗全终于按捺不住,语气带着几分焦躁。
他本就没什么根基,全靠嘉佑帝那道密诏才有机会掺和进来,若是不能抓住这次机会立下大功,日后在朝堂上,依旧是个无足轻重的宗室。
顾廷烨走到帐中,将长枪往地上一戳,沉声道:“王爷稍安勿躁。方才明兰姑娘送来的密诏有两份,一份给了咱们,另一份定然是送往北疆,徐公爷和齐王那边,想必已经收到消息,援军很快就到。
依我之见,不如暂且休兵,加固营垒,等北面援军一到,咱们南北夹击,定能一举攻破朱雀门!”
“等?”沈从兴猛地站起身,语气带着不满,“等他们来了,这平叛之功,大头岂不是都被他们占了?咱们这近千弟兄的血,岂不是白流了?”
赵策英也附和道:“仲怀,舅舅说得对。咱们若是就这么等下去,日后在齐王面前,怕是连说话的分量都没有。
不如再想想别的办法,哪怕只拿下朱雀门一角,也算有了实打实的功劳。”
顾廷烨苦笑一声,指着帐外:“赵大人,不是我不愿再攻,而是实在攻不下来。史文恭麾下的禁军,都是兖王精心挑选的精锐,又占据城门天险,咱们这边虽有两万多人。
可神卫军刚被咱们接管,军心未稳,禹州兵又是步兵,对上守城的禁军,根本讨不到好。再强行进攻,只会徒增伤亡,到时候别说功劳,能不能保住性命都难。”
他顿了顿,又道:“再说,公明用兵如神,齐王又是监军,他们来了,平叛不过是早晚的事。
咱们只要能在后续的战斗中出力,就算不能独占首功,也能落下个‘勤王有功’的名分。
这对于王爷日后在朝中立足,已经足够了。若是贪功冒进,坏了陛下的大事,那才是得不偿失。”
赵宗全沉默了,他知道顾廷烨说得有道理,可心里终究不甘。
他望着帐外漆黑的夜空,仿佛能看到北面援军疾驰而来的身影,脸色变幻不定。
赵策英也没再说话,只是眉头依旧紧锁,显然也在权衡利弊。
帐内一时陷入沉默,只有帐外传来士兵们的咳嗽声和远处隐约的喊杀声。
过了许久,赵宗全才长长叹了口气,松开攥紧的拳头:“罢了,就按顾大人说的办。传令下去,全军休整,加固营垒,密切关注朱雀门的动静,同时派人往北打探援军的消息,一有消息,立刻禀报!”
“是!”帐外的亲卫领命而去。
顾廷烨松了口气,知道赵宗全终于是冷静了下来。
他望着帐外的火光,心里却明白,这场平叛之战,才刚刚开始。
而他们这些人,不过是这场大戏中的配角,真正能决定战局的,还要看北面那支正在疾驰而来的大军。
与此同时,汴京皇城城,大庆殿内。
兖王正焦躁地踱步,他派去追杀春桃与秋杏的人,只带回了春桃的尸体,却没找到血诏与兵符,至于秋杏,更是不知所踪。
“废物!都是废物!”
兖王一脚踢翻旁边的案几,茶杯摔得粉碎,“两个小宫女都抓不住,朕养你们何用!”
旁边的荣贵妃脸色也不好看,她刚收到消息,英国公府紧闭大门,护卫森严,显然是察觉到了不对劲。
而北大营方向,隐约传来号角声,让她心里莫名发慌。
“王爷,现在不是发脾气的时候!”
荣贵妃强作镇定,“咱们已经控制了两万禁军,只要守住各个城门,不让外面的兵马进来,用不了多久,福宁殿就会弹尽粮绝,到时候陛下只能乖乖下诏传。”
兖王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你说的是。传令下去,让金水门和景龙门的守军,加强戒备,但凡有兵马靠近,直接射杀!另外,再派五千兵马,去搜捕那个叫秋杏的宫女,一定要找到血诏!”
“是!”手下将领连忙领命而去。
兖王走到窗边,望着皇城方向的火光,眼神阴鸷:“徐子建远在幽州,齐王听说在河北受伤了,即便是英国公则远在三百这汴京城里,没人能阻止朕!等朕登上皇位,定要将那些不服从的人,一个个斩尽杀绝!”
他却不知道,此刻,徐子建率领的大军,已经过了雍邱县,正朝着汴京疾驰而来。
马蹄声如雷,踏碎了夜的宁静,也踏碎了他的帝王梦。
子时将至,汴京北郊,一支骑兵悄然出现,为首一人,正是曹盖。
他身披黑色披风,脸色冷峻,望着前方隐约可见的城郭,对身边的韩世忠道:“韩将军,让将士们加快速度,花将军已经在北大营准备好了,咱们一到,就立刻攻城!”
韩世忠点头:“曹将军放心,背嵬军乃是陛下亲军!将士们,早就憋着一股劲,定要将那些逆贼碎尸万段!”
曹盖勒住马缰,抬头望向夜空,只见星辰黯淡,唯有皇城方向,火光冲天。
他握紧腰间佩剑,心里暗中祈祷。
希望陛下、皇后娘娘、还有自家大娘子福康公主可不能有事啊!
……
而在皇城深处,福宁殿内,嘉佑帝靠在龙椅上,脸色苍白,曹皇后正给他擦拭额头的汗珠。
殿外传来叛军的喊杀声,还有箭矢射在殿门上的“砰砰”声。
“皇后,你说……他们,能赶得及吗?”
嘉佑帝声音虚弱,眼神却带着一丝希冀。
曹皇后握住他的手,轻声道:“陛下放心,徐子建有大局观,顾将军忠勇,定不会让您失望。咱们还有皇城司的侍卫,还有那些忠心的将士,定能守住这福宁殿。”
嘉佑帝微微点头,闭上眼,脑海中闪过儿子齐王的身影,闪过徐子建的脸庞,还有那些为了护驾而战死的侍卫。
他心里清楚,这一夜,不仅是他的生死关头,更是大周的生死关头。
寅时已到,汴京北郊,徐子建的大军与曹盖和花荣的兵马汇合。
三万将士,在夜色中列阵,火把将天地照得一片通红。
徐子建手持马鞭,高声道:“诸位将士!兖王逆贼,犯上作乱,围困皇城,陛下危在旦夕!
今日,我等便要杀入汴京,传我军令,卯时拿下玄武门!有敢后退者,斩!”
“诛杀逆贼!护国安邦!”两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震天地。
徐子建马鞭一挥:“进军!”
大军如潮水般涌向汴京,马蹄声、脚步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朝着那座被叛军围困的皇城,发起了冲锋。
一场决定大周命运的血战,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