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视察耽罗(2 / 2)
耽罗旧城处于北部,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旧城和新城,陆上甚至暂时还没有连接的道路。
乘坐快船,绕岛而行,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船行一百多里,才到达西南的新城。
新城处于岛西南开阔的海面上,西对大明,东对倭国,两国船只可是从大海上直航如此,再无须绕行至狭窄的济州海峡到达北部的旧城,一来一去,无疑可以节约很多航行时间和成本。
这里才是最适合三国海上贸易的地方。
甫一靠港,让李俊业意料的是,小小的临时港口内已经停了不少船只。
倭人的安宅船特征非常明显,其中大数都是!
“你们干的不错,还知道边建设,边开市!这样一举两得!”
面对李俊业的夸奖,窦明新不敢贪功,忙解释道:“这一切都是刘佥事的主意!刘大壮啊!”
大壮在登莱镇的存在感实在不高,以至于窦明新介绍的时候,担心李俊业不知道何人,赶紧补充上他得名字。
“刘大壮?”
李俊业轻语呢喃了一声,表示有些诧异,一旁的窦明新连连点头,表示千真万确。
李俊业又站在码头长长的街道上,眺望了里面一眼,发现长长街道两旁,仅是商家,门口摆满了琳琅货物,各种各样的都有,不过李俊业见到最多的并不是大明的拳头商品,丝绸、瓷器,而是盐和硫磺。
盖倭人土地狭窄,又多阴雨,这种气候并不适合晒盐,何况他们还是煮盐法,根本无法和登莱镇晒盐法下,生产的物美价廉的食盐相抗衡,所以倭人纷纷转头采购登莱镇所产的食盐。
倭国盛产硫磺,硫磺不仅是中药,更是火药不可或缺的原料,随着登莱镇火器的不断发展,火药需求越来越高,聪明的日本商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商机。
李俊业首先走入了码头第一家商铺,商铺外面摆满了盐,还有生丝,瓷器,玻璃,以及香皂等等大明特产。
李俊业觉得这味怪熟的,抬头一看,门口大匾赫然写着四海商会四个金边大字。
这刘大壮果然还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啊!码头最好的第一间门面,就是四海商会。
李俊业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耽罗四海商会占地极大,附近五六间门面加起来也没有他家大,以至于四海商会太大,店内商品暂时都摆不满,以至于空荡荡的。
李俊业仔细观察,店内还有海外的各种宝石珠宝,还有中原地区产的各种药材。
倭国也有中医,不过他们称呼为汉方,所以中原地区的药材,一直是倭国从大明进口的主要商品之一。
李俊业和掌柜聊了一下,发现海外珠宝也在倭国卖的不错,果然上层社会的钱最好赚,不过卖的最多的还是盐和棉布。
李俊业问了一下盐的价格,出口到海外的盐是不含盐税的,一斤竟然只卖到不到十文,如此低廉的价格,这让倭人怎么会不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