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王莽的头(2 / 2)
“学生:史家秉笔直书,一字不改。”
“这位学生上辈子一定是个史官。”
“9:52,怒杀史官。”
……
旁白继续响了起来。
“他详细记录了老师一节课干的所有事情”
“就连老师的心情都描绘的活灵活现”
“8:47叫全班人闭嘴”
“8:48发放狠话,谁讲话谁站起来”
“8:49骂人”
“8:51讲道理”
“8:52讲大道理”
“9:10嫌弃我们”
“9:10又很看重我们”
“9:17突然看向我”
“9:23又突然看见我”
……
大宋位面。
赵匡胤笑麻了。
“你说他认真听课吧,但是一点有用的都没记,你说他不认真吧,他一点神也没走。”
“学生这是把老师当皇帝伺候啊。”
赵匡胤看了一眼密密麻麻的记录,嘴角忍不住上扬。
“这位史官留给世界最后的话:9:23又突然看向我。”
“哈哈,朕居然觉得这很有意思。”
……
视频还在继续播放。
“那么古代人为什么不敢杀史官呢”
“《左传》上有这么一句话:崔杼弑其君”
“而这5个字的历史记录,是三位史官用生命扞卫下来的”
……
大汉位面。
刘彻眼眸中闪过一丝后悔。
君王是不敢杀史官,但敢阉了。
刘彻至今对于司马迁心怀愧疚。
“这算不算是成就了司马迁?”
突然,刘彻猛地摇了摇头,将刚才的念头赶出脑海。
“朕怎么能这么想他。”
“司马迁的名留青史,是因为他写了《史记》。”
“并非受了宫刑之辱。”
……
“春秋时期,大臣崔杼弑杀齐庄公”
“大夫们都屈服于他的淫威之下”
“唯有记载历史的太史伯,据史直书,记下:崔杼弑其君”
这时,满屏飘起了“一字不改”的弹幕。
“崔杼不愿落下弑杀君主的名声,要求太史伯改写为齐庄公病死”
“太史伯坚决不改,此举激怒了崔杼,一怒之下便杀了他”
弹幕:
“这一波,崔杼赚麻了,2000多年了,大家还记得他做了什么?”
“弑君这事在那个年代很常见,但是像崔杼这么“流芳百世”的,不常见。”
“弑君无所谓,但他杀史官,史官这玩意儿能得罪的吗?”
……
春秋时期。
当事人崔杼表示很后悔,他拔出自己的佩剑,脸色狰狞可怖。
“弑君就弑君。”
“我吃多了撑着,跑去杀史官。”
“这下好了。”
“太史一家杀光了,还有南史抱着竹简和笔搁那儿等着,生怕没有死于我的剑下。”
“就等着我斩杀他,好名留青史。”
现在崔杼可算体会到了史官的恐怖之处。
“就算南史一家杀光了,还有全国的史官等着。”
“本国的史官杀光了,还有邻国的史官。”
剑“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崔杼悔不当初。
“就算杀光了所有的史官,也堵不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
视频还在继续。
“太史伯死后,其弟弟太史仲、太史叔先后继任史官”
“他们和其兄长一样,坚决一字不改”
“崔杼勃然大怒,接连杀死了太史仲、太史叔”
“最后四弟太史季继任史官,在崔杼的威胁下,依旧写下了:崔杼弑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