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未命名草稿(2 / 2)
他一脸的尴尬。
…
接下来的几天,李琦手头其他紧要事务暂时告一段落,索性又多跑了几趟央视大楼,与总导演袁德妄进行了几次深入沟通。
他去年春晚筹备时,其实还有一些质量不错、但或因时长、或因主题等原因最终未能登台的“备选节目”和创意,被搁置了。
李琦觉得其中几个节目底子很好,比如那首充满童趣和亲情的歌曲《吉祥三宝》,以及反映都市普通人生活百态的小品《大城小事》等,经过适当修改和打磨,完全可以拿到今年的春晚上,正好可以弥补今年语言类节目创新不足的短板。
在主持人的人选安排上,则出现了一个小插曲,颇有意思。
原本内部消息都传遍,说是年轻一代的董清将顶替前辈倪平,成为今年春晚的女主持人之一。
董清自己也为此做了大量准备,没日没夜地背诵台词、演练走位。
没想到最终公布的名单出来,竟然是原本传闻要逐渐淡出的倪平再度出山,稳稳地占据了女主持的位置,将一心期盼、眼巴巴等着“上位”的董清,又硬生生地给压了回去。
“不是……这到底是凭什么啊?”在后台休息室,董清得知最终结果后,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眼圈泛红,对着关系密切的同事哽咽道,“之前……之前不是各方面都沟通好了,说今年是我吗?为了这个机会,我付出了多少?你们知道吗?我每天晚上加班到深夜背台词,核对流程……我……我为了在央视站稳脚跟,我连……我连婚都离了!我……我走到今天这一步,我容易吗我?”
她越说越激动,委屈的眼泪帘子忍不住,啪嗒啪嗒地往下掉。
相比倪平、朱君、文青这些根正苗红、直接从广播学院毕业就分配进央视的主持人,董清的晋升之路要曲折得多。
她最早是从申城卫视起步的,主持一档名为《流金岁月》的节目,初期几乎没什么人气。
为了做好节目,她每次录制前都会把嘉宾的资料背得滚瓜烂熟,深入了解对方的经历、爱好甚至生活习惯,靠着一点一滴的积累,慢慢赢得了观众的口碑。
这时候,董清迎来了一个对她事业极其有帮助的爱情。
对方是申城卫视的导演,比董清大3岁,沉稳帅气,董清跟他在一起的几年时光里,台里资源那是相当给力。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她主持《综艺大观》,开始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
在申城卫视风也风生水起。
可对于董清这种女人来说,她怎么可能甘愿被框死在申城这一个地方。
于是她拼了命的想敲开央视的大门,在那位导演的帮助下,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拿到了华夏主持界最高奖项“金话筒奖”,得以借调进入央视。
前脚进了央视,她后脚就和申城卫视的那个导演一拍两散。
踏入央视,她最先主持《欢乐华夏行》。
这个节目需要她一年跑几十个城市,每次录制前,她都会提前赶到当地,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辛苦至极。
可作为前申城台柱子的她,放在央视里面,可就显不出来了。
比她强的两只手都数不过来,于是她瞄上了央视的名人,也是央视的当红炸子鸡。
大她十岁的程某。
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了情侣关系,作为“资深前辈”的程某给董清再次带来资源和便利,于是她再次迎来了高光时刻。
如今,眼看就要触碰到主持人最高荣誉的春晚舞台,却在临门一脚时被换下,这种打击可想而知。
“你再克服一下,明年,明年我一定让你上。”台长只能说道:“你也知道,今年春晚的压力很大,不能出错......”
…
再说回春晚这边。
而当赵本讪接到袁德妄电话,得知总导演要虚心听取他对语言类节目的意见,这位见惯了大场面的“小品王”也吓了一跳,拿着电话愣了半天。
“啥?让我给央视春晚的总导演提意见?还……还让我主导改编本子?袁导,您这不是拿我老赵开玩笑吧?这……这可使不得啊!”
赵本讪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
“真的,赵老师,这次是真心实意想听听您这位专家的意见。”袁德妄在电话那头语气异常诚恳,“你之前不是提到过《办证》那个本子,觉得很有潜力,但怎么让它更贴近生活、更让老百姓喜欢,还得您这样的高手来把关、来‘动手术’啊!”
“真的?袁导,您这话……可别开玩笑?”
直到这时候,赵本讪还是不相信。
“你让我怎么说你才能信,要不然这样,李部就在我跟前,让他和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