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老野道士的威力,致命的七封奏疏(2 / 2)
很快,他就得出了一个结论。
“他们师徒二人,都不能用常理度之啊!”
“他们师徒二人,很多时候的言谈举止,都很是反常。”
“可事情到了最后,这些反常的言谈举止,不仅很是正常,还很值得重视。”
想到这里,朱元璋当即就重视起了张邋遢说的那句话。
“咱孙儿的命,他保了?”
“难道,真有人会要咱孙儿的命?”
“是谁如此大逆不道?”
“又是谁有如此巨大的本领?”
朱元璋不知道谁会想要他自以为的好大孙,朱允炆的性命。
如今的朱允炆,不说已经成为了老百姓心目中的大帝,但也绝对是一个好皇帝。
很明显,绝对不会有人想要造反。
即便是有这样的乱臣贼子,也绝对不会成功!
可既然如此,又有谁会想要他的命呢?
朱元璋想了半天之后,脑子里又出现了一个人的名字。
这个名字不是别人,正是‘大奸似忠’的司马懿!
司马懿前期一直以忠臣示人,可他一旦原形毕露,那就是为曹家带来灭门惨祸的刽子手。
朱元璋一想到司马懿灭曹这事,当即就想到了‘大明司马懿灭朱’这几个字。
“难道,这个张邋遢预感到林昊要动手,他是要在林昊的手上保下允炆?”
“是啊!”
“这普天之下,还有谁要杀允炆之时,需要他张邋遢出手保护?”
“除了他林昊有这个资格,就再也没有别人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真就是越往这个方向去想,就越觉得合理。
可也就在他用尽是杀意的目光,看向这个时代的镇国公府方向之时,他又突然觉得不对头了。
原因无他,
只因为在他看来,以张邋遢和林昊的关系来看,张邋遢绝对不会和林昊对着干。
如果林昊真的要对朱允炆动手,他张邋遢就该是林昊最大的帮凶。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不禁皱起了眉头。
“除了他林昊之外,谁还有让这个如鬼又似仙的家伙出手的本事?”
也就在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他面前的场景,就再次发生了转换。
他头顶上的享殿穹顶,再次凭空消失。
而那肉眼可见的星月,虽有变换,但也只是位置肉眼可见的发生变换,并未出现圆月变太阳的场景。
足以见得,他所处的时间虽有快速过去,但却依旧当晚。
很快,他所处的孝陵享殿就彻底消失了。
紧接着,一座极尽奢侈的府邸,又在他眼前拔地而起。
而这座极尽奢侈的府邸,正是大明镇国公林昊的,镇国公府!
面对这样的场景变换方式,朱元璋并不感到陌生。
毕竟,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懒人场景变换方式了。
而且,他还很喜欢这种,不需要把他弄到天上去,再狠狠砸下的场景变换方式。
朱元璋自然知道,这种不受控制的场景变换,必定是这里有值得自己看的东西。
也可以说,这是上天的安排!
朱元璋环顾四周之后,直接就把目光锁定在了林昊的书房。
原因无他,
只因为林昊的书房,不仅灯火通明,还有人影在窗内书写。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当即就想到了张邋遢对林昊说的那番话。
“经过张邋遢的提点,他就火急火燎的赶了回来。”
“他现在,一定是在针对‘削藩’二字,做着尽可能减少损失的计划!”
想到这里,以灵魂之姿存在于此的朱元璋,一下子就飞到了林昊的身边。
可好巧不巧的是,他刚飞到林昊的身边,就看见林昊已经停下了手中的笔。
他只看见林昊就这么瘫在椅子上,一脸的疲惫之色不说,还额头在冒汗。
朱元璋很是惊讶,以他林昊的身体,怎么会写点东西就累成这样?
很显然,他不是写累的,而是在写东西的时候,集中精力动脑子给累成这样的。
想到这里,朱元璋就把目光集中在了,他书写的内容之上。
可摆在他眼前的,并不是摊开的纸张,而是已经折叠好的好几本奏疏。
当然,这里的奏疏,指的并不是给皇帝看的奏疏。
这里的奏疏,指的是这些折叠小本子,正是朝廷定制的空白奏疏。
而这些已经重新折叠好的奏疏的封皮之上,却没有一本写着‘建文皇帝亲启’!
“大明太祖高皇帝四子,燕王朱棣,亲启?”
“大明太祖高祖皇帝五子,周王朱橚,亲启?”
“大明太祖高皇帝七子,齐王朱榑,亲启?”
“大明太祖高皇帝十二子,湘王朱柏,亲启?”
“大明太祖高皇帝十三子,代王朱桂,亲启?”
“长兴侯,耿炳文,亲启?”
“曹国公,李景隆,亲启?”
朱元璋看着这七本‘奏疏’封皮之上的文字,以及他林昊的落款和印鉴之后,直接就愣在了那里。
“什么玩意儿?”
“他因为给咱的五个儿子写奏疏,因为给两个武将写奏疏,累成这样?”
“这里面都写了什么呀?”
此刻的朱元璋,是真的很想知道这里面的内容。
他想知道,这里面的内容,如何减少‘削藩’二字,所带来的损失?
他想知道,他这几个儿子和这两位公侯,与这件事情有着怎样的联系?
他还想知道,他和这几个儿子和这两位公侯,与朱允炆的性命,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而这些疑问的答案,也一定尽在这七本奏疏的内容之中。
“你要不要,再打开检查一下?”
“如此重要的信件,可不能有任何的疏漏啊!”
朱元璋意识到这七本奏疏内容的重要性之后,当即就看着还瘫在椅子上的林昊,暗自期待道。
好一阵子之后,缓过劲来的林昊,这才再次看向这七本奏疏。
朱元璋那尽是期待之色的目光里,
林昊扫视一眼这七本奏疏之后,就把目光完全落在了,他写给‘皇四子燕王朱棣’的‘奏疏’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