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镇国公拒天子于门外,方孝孺被怼破防(1 / 2)
这一声尖锐的嗓音,并不是别人,正是在洪武时代伺候他,又在建文年间伺候朱允炆的常侍太监王升。
朱元璋听到王升的嗓音之后,当即就转过身来。
他只看见这连接着定淮门的码头大道两旁,不论是过往百姓,还是各地商旅,又或者是搬运货物的力夫,都接连下跪。
随着下跪的人群看去,只见一位身穿龙袍正装的年轻男子,正在缓步走下龙辇。
紧接着,他就在常侍太监王升以及随行锦衣卫的扈从下,径直向龙江码头而去。
“大家都平身!”
“大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因为朕的到来,影响我大明的漕运!”
朱允炆的声音,在王升以及随行锦衣卫的齐声扩散下,传遍码头的每一个角落。
紧接着,‘陛下圣明’这几个字,就传遍了码头上的每一个角落。
好一阵子之后,码头上的人就开始各忙各的。
可这条直通码头的大道,却再也无人踏足!
很快,朱允炆就与朱元璋擦肩而过了。
也就是这一刻,他才看见紧随朱允炆之后的,还有齐泰和黄子澄与方孝孺三人。
此刻的朱元璋,再看他们三人之时,已经不像之前那么高兴了。
哪怕是他再看朱允炆,都觉得不甚满意!
可他们君臣四人,却看着那不断下水的舰船,高兴得难以言表!
“走,”
“我们去龙江造船厂!”
朱允炆话音一落,他们一行人就浩浩荡荡的往造船厂而去。
朱元璋随着朱允炆远去的方向看去,只看见造船的大门,正不断有人进出。
而且,还是各种推车的车夫在进出。
被推进去的车,不仅货物满载,还盖有帷幔,生怕被人看见货物的模样。
而被推出来的车,则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远远看去,这整个龙江造船厂,就是一头长在巨口,只进不出的饕餮巨兽!
朱元璋看过这一幕之后,再看那已经下水,正在做最后准备舰船,也明白了过来。
“这是在做最后的安装与调试?”
“只要做好了这些,就该出海了!”
“林昊一走,他朱允炆就可以......”
想到这里,朱元璋瞬间就知道,朱允炆他们为什么在看到这些舰船之后,如此的高兴了。
他想到朱允炆他们高兴的原因之后,他却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自从他认识‘未来的林昊’开始,他就一直以为林昊才是未来的‘大明之害’!
而他要做的,也是见证林昊为祸未来之后,回到他的时代,用除掉林昊的方式,为大明的未来除害。
可是现在,事情却一直在往反方向发展。
想到这里,朱元璋就不敢再往下思索。
原因无他,
只因为要是事情真的往他所预料的‘反方向’发展的话,他老朱家可就丢人丢大了。
当然,最丢人的还得是他朱元璋!
可他再怎么不想事情往他所预料的‘反方向’发展,他也还得见证下去。
没有办法,他唯有心中一横,就赶紧不情不愿的跟了上去。
很快,他们一行人就来到了造船厂的大门口。
“大胆!”
“陛下你也敢拦?”
已经上了年纪,且有了大太监风范的王升,瞅着造船厂守卫道。
造船厂守卫虽然不着官衣,一副江湖打手打扮,但他们的气质却不输身着锦衣,腰挂战刀的锦衣卫。
为首的守卫,先是对朱允炆行了个礼。
紧接着,他就昂首挺胸的说道:“镇国公说了,如果遇到皇帝陛下前来,必须先行礼。”
“可紧接着,就要把皇帝陛下阻拦在外,唯有得到他的同意,皇帝陛下才可入内。”
“是为,先礼后兵!”
为首的守卫话音一落,方孝孺直接就站了出来,紧接着就是一套‘天地君亲师’再加‘礼义廉耻’的组合输出。
可这些守卫却不仅不生气,一副看猴戏的样子,看着他输出。
“方大学士,可累否?”
“你......”
方孝孺看着不仅不生气,还一副看猴戏的众人,只觉得这些人真就是跟林昊久了,也学了林昊三分模样。
不等方孝孺继续说下去,为首的守卫又继续说道:“镇国公说了,如果方大学士要道德绑架,我们就得对您说,让您重新回去学,什么叫做‘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况且我们也不是兵’!”
这名守卫话音刚落,方孝孺真就是连一个‘你’字都说不出口了。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虽然觉得这些草莽怼方孝孺很爽,但也觉得林昊实在是欺人太甚。
在天子脚下,还敢把天子阻拦在外?
别说这不是他林昊的私人产业,即便就是他林昊的私人产业,也不能把皇帝阻拦在外啊!
“他是怕允炆看见什么吗?”
“他一定是怕允炆看见什么......”
想到这里,朱元璋就又想到了,林昊带着船队去绕海外绕一圈,就突然回来炮口对内的设想。
“一定是这样!”
“他表面上阻止允炆强势削藩,却在明知道自己一旦离开,允炆就一定会强势削藩的情况下,还不暂停出海。”
“他就是想要朝廷和藩王开战之后,再突然折返,坐收渔翁之利!”
“可是......”
朱元璋刚想到这里,又觉得他的设想不怎么对头。
原因无他,
只因为他虽然没有看到林昊所写的七封信内容,可他却明着让有可能带兵削藩的耿炳文和李景隆故意输。
这是什么部署?
这是为了让朱允炆知难而退的部署!
这也是尽可能的减少大明人力物力和财力内耗的部署!
如果他真是为了出海之后,突然折返,再坐收渔翁之利的话,又为什么要如此部署呢?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思索之时,朱允炆就在目光尖锐的看了守卫一眼之后,又淡然一笑道:“无妨!”
“这本就不是朝廷的产业,这是老师的私人产业。”
“所以即便是朕,也必须征询老师的同意,才可入内。”
“还请前往通报!”
朱允炆的大度与纵容,表面上看,是对老师无底线的孝心。
可在此刻的朱元璋看来,却是朱允炆在用无底线的孝心,在麻痹他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