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相公手段如霹雳(1 / 2)
“宇文公,范员外,我还以为你们不会来见我了。”
陆游没有丝毫意外,挥手将府衙中的官吏全都撵了出去。
范文昌只是个寻常相貌的文士,原本还算是养尊处优,器宇轩昂,但是随着成都府的官吏全都离开,他的气势也变得萎靡下去,甚至要躲在身侧老人的身后。
陆游见状不由得嗤笑出声,上前扶住老者后,缓缓说道:“既然范员外不想说话,宇文公,咱们要后院凉亭中作言语如何?”
老者已经须发皆白,却依旧精神矍铄,闻言点头笑道:“正该如此。”
范文昌呆愣当场,然而在身前老者都不站在自己一边的情况下,他也毫无办法,只能束手而立。
原因无他,这名老者唤作宇文时中,今年已经年过八旬,乃是名臣宇文虚中、宇文粹中的幼弟。
此人在宣和、靖康、绍兴初年乃是地方大员,后来在绍兴九年的时候退隐田园,悠悠林下,算是躲过了绍兴十年之后的政潮。
不知道宇文时中是真的修身养性修出了成果,还是说恬淡性子果真能益寿延年,这厮熬死了在金国的二哥宇文虚中,熬死了在宋国的大哥宇文粹中,甚至将两个儿子都熬死了,如今还能活蹦乱跳,堪称老寿星了。
按照宋国的律法,到了宇文时中的年纪,就算当街杀人也不能处罚,最多也就是将他儿孙拉出来顶罪杀头。
因此,陆游保持了极大的尊重,将宇文时中搀扶到花园小亭,让他坐到石凳上后,方才在巴蜀冬日微冷的寒风中缓缓询问:“宇文公此番前来,可有指教?”
宇文时中扶着拐杖,笑着说道:“陆相公可要让老夫说实话吗?”
陆游点头,恳切说道:“如今乃是私下言语,小侄对长者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宇文时中缓缓点头,脸上雪白的胡须也随之颤动:“那好,陆相公,老夫就托大唤你一声贤侄。”
“老夫这番前来,不是为了什么王氏范氏,甚至不是为了宇文氏,而是为了你来的。”
陆游右手手指在膝盖上轻轻叩动:“宇文公这番话请恕小侄听不懂。”
宇文时中摇头:“以贤侄这般聪明人,如何会听不懂呢?”
说着,宇文时中浑浊的双眼微微失焦,陷入了回忆:“贤侄,以老夫这般年纪,你即便不知道,也可能猜到老夫经历过宣和年间的丰亨豫大,也经历过靖康、建炎年间的朝不保夕,更是在绍兴初年亲眼看着朝廷一点点稳定下来,一点点将金军打回去的。”
“痴长了如此多岁月,即便老夫只是中人之才,也终究还是看明白了一些朝政,心中有了一些想法。”
陆游颔首:“宇文公请讲。”
宇文时中捻须说道:“那就是政争之中,忠奸善恶皆是无用的,想要为国做事,做好事,做大事,就得有能力有手段将政敌全都扫出朝堂才成。”
陆游失笑:“我在北地听过一句话,忠臣想要做事,就要比奸臣更有手段才成。”
宇文时中微微一愣:“这莫非是那刘大郎说的?”
陆游:“正是如此。”
宇文时中长叹:“果真是天下奇才。贤侄,我想说的就是这个了。
如今朝中能顶上大用的,在老夫看来,只有虞相公还有你二人而已,其余人或是心智不坚,或是手段不成,或者干脆就是投机之辈。
若你们不惜身,被朝中小人找准了机会,弹劾下台,国家局势又该如何?”
陆游默然不语,只是以一种奇怪的目光看着宇文时中。
而宇文时中则是恍然未觉:“你仅仅年过四旬就已经成了一任使相,堪称前途远大至极,你为何要如此着急,用出如今激烈手段,授人以柄呢?”
陆游这次沉默了许久方才叹气说道:“宇文公,以下的皆是我私下之言,若是宇文公出去说,我是不认的。”
“贤侄请讲。”
“如此心急的原因倒也简单。”陆游诚恳说道:“那就是时间不够了,真的……不够了……”
宇文时中有些惊疑,上下打量了一番陆游,还以为他得了绝症。
陆游再次沉默了许久,却是说起了另一件事:“宇文公也算是久居江南,可曾见过那幅《韩熙载夜宴图》?”
“自然是见过的。”
“那以宇文公来看,韩熙载是个何等人物?”
韩熙载乃是南唐李煜时期的重臣,但宇文时中知道陆游想要问的不是这个。
“济世之才却生不逢时,放浪形骸却难掩愁思……”毕竟五代南唐连着赵宋开国故事,因此宇文时中立即反应过来,随后脸上泛起了苦色:“如今……如今我大宋也是南唐了吗?”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这点好,一点就通。
陆游长叹说道:“韩熙载二十四岁时曾豪迈放言,他将经邦治乱,救万姓之焦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