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凤羽焚天:孤剑饮血,星火燎原(2 / 2)
“对了,侯爷最近心情不太好,那个姓萧的御史,老是在朝堂上跟侯爷作对,还在暗中调查三年前的案子,真是个不知死活的东西。”张谦的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丝阴狠,“侯爷让我们找机会,给他点‘教训’。”
“明白,张大人。我们已经安排人了,过几日,那萧御史定会‘意外’身亡。”
两人的脚步声渐渐远去。
凌霜的心脏猛地一跳。姓萧的御史?调查三年前的案子?难道是……萧景琰萧大人?
萧景琰,大夏王朝的御史大夫,以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着称。三年前凤羽营出事时,他曾试图上书为凤羽营辩解,却被赵烈以“结党营私”的罪名弹劾,险些丢官。没想到,三年过去了,他竟然还在暗中调查此事!
这是一个意外的发现,也是一个潜在的希望!如果能联系上萧御史,或许就能将赵烈的罪证公之于众,借助朝堂的力量扳倒他,远比自己孤身刺杀要稳妥得多,也更能彻底洗刷凤羽营的冤屈!
还有“贵客”?城外据点?这些信息都至关重要。
凌霜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她知道,今晚的收获已经足够多了。再待下去,风险太大。她需要立刻离开,整理这些信息,并想办法联系萧景琰。
她悄无声息地从槐树上滑下,避开守卫,如同来时一样,融入了深沉的夜色之中。这一夜,上京的风似乎更冷了,但凌霜的心中,却燃起了一丝微弱的火苗。前路依旧黑暗,但至少,她不再是完全孤身一人。
**第二章:暗夜交锋,险象环生**
接下来的几日,凌霜一边继续监视侯府的动静,一边开始暗中打探萧景琰的消息。
萧御史为官清廉,家宅简朴,位于城西一处普通的巷弄里。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安全就有保障。凌霜发现,萧府周围,时常有一些形迹可疑的人在徘徊,显然是赵烈派来监视甚至伺机下手的人。
如何才能在不惊动这些眼线的情况下,与萧景琰取得联系,成了凌霜面临的难题。直接上门,无异于自投罗网,也可能会给萧景琰带来麻烦。
她想到了一个冒险的办法。
这日,恰逢萧景琰按例前往御史台办公。凌霜早早地等在了他必经的一条相对僻静的街道旁。她没有选择直接现身,而是准备利用一次“意外”。
当萧景琰乘坐的青布小轿行至街道中段时,几个事先埋伏好的“劫匪”突然从巷子里冲了出来,手持明晃晃的钢刀,凶神恶煞地扑向轿子和随行的几个护卫。
这正是凌霜安排的。她用钱买通了几个在市井中厮混的泼皮无赖,让他们上演一出“劫道”的戏码。她的目的,并非真的要制造混乱,而是要借此机会,将一封密信交到萧景琰手中。
护卫们虽然奋力抵抗,但那几个“劫匪”显然是有备而来,出手狠辣,一时间竟也缠斗在了一起。轿子周围顿时一片混乱。
就在此时,一道黑影如鬼魅般从旁边的屋顶上跃下,直扑轿夫。轿夫吓得魂飞魄散,撒手就跑。黑影一把掀开轿帘,不等里面的萧景琰反应过来,便将一个用油布包裹好的小竹筒迅速塞到了他手中,同时用极低的声音快速说道:“萧大人,凤羽未死,信中自有分晓!小心赵烈,今夜三更,城西破庙,若信凌霜,可来一叙。”
说完,不等萧景琰有所回应,黑影身形一晃,便融入了旁边的巷子,消失不见。整个过程,快如闪电,不过短短数息时间。
那几个“劫匪”见目的(在他们看来是抢走财物)似乎已经达到(其实凌霜交代他们得手后立刻撤退),虚晃一招,也迅速撤离了现场。
只留下一脸惊愕的萧景琰和惊魂未定的护卫们。
萧景琰握着手中尚有余温的竹筒,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凤羽未死”?!难道……是凤羽营的幸存者?三年了,他从未放弃过调查,坚信凤羽营是被冤枉的,如今,终于等来了一丝线索!
他定了定神,立刻吩咐护卫:“此地不宜久留,速速回府!”
回到府中,萧景琰屏退左右,独自来到书房,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竹筒。里面是一卷用薄绢写就的密信。
信中,凌霜简述了自己的身份(隐去了姓名和师门),证实了凤羽营是被赵烈诬陷,并详细列举了赵烈近期的几项罪状:掳掠民女、勾结“贵客”(身份不明)、意图谋害自己等。最后,她提出希望能与萧景琰合作,共同搜集赵烈罪证,扳倒这个奸贼。
萧景琰看完信,激动得双手微微颤抖。三年的隐忍和坚持,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几乎可以肯定,信中所言非虚。那个在轿前一闪而过的黑影,身手之高,绝非寻常江湖人,也印证了对方有能力与赵烈抗衡。
“凤羽未死……好!好啊!”萧景琰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泪光,“统帅,凤羽营的姐妹们,你们的冤屈,快要昭雪了!”
他没有丝毫犹豫。尽管他知道,这可能是一个陷阱,今夜的会面也必然凶险万分。但为了凤羽营的清白,为了大夏的江山社稷,他必须去!
三更时分,城西破庙。
残垣断壁,蛛网尘封。月光透过破损的屋顶,洒下斑驳的光影。
凌霜早已等候在庙中,藏身于一根残破的柱子后面,饮血剑握在手中,全神贯注地警惕着四周。她知道,这是一步险棋。萧景琰可能不会来,也可能来的不是他本人,而是赵烈设下的圈套。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在庙外响起,由远及近。只有一人。
凌霜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握紧了剑柄,随时准备出手。
一个身着便服、面容清癯、眼神锐利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正是萧景琰。他没有带任何随从,显然也是做了最坏的打算。
“阁下深夜约见萧某,不知有何指教?”萧景琰站在庙中央,目光扫视着黑暗的角落,沉声问道。
凌霜从柱子后缓缓走了出来,依旧蒙着面,只露出一双冰冷而警惕的眼睛。“萧大人果然胆识过人。信中所言,大人可相信?”
萧景琰看着眼前这个身形单薄、却散发着凌厉气息的黑衣人,沉声道:“凤羽营忠勇报国,绝非通敌叛国之辈。萧某深信不疑。只是,阁下如何证明自己的身份,又有何证据证明赵烈有罪?”
凌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怀中掏出了一块小巧的、雕刻着凤羽图案的玉佩,扔给了萧景琰。“大人可认得此物?”
萧景琰接过玉佩,触手温润。这块凤羽佩,是当年先帝亲赐给凤羽营统帅的信物,象征着凤羽营的最高荣誉,除了统帅本人,只有她最信任的亲传弟子才能拥有。萧景琰曾在统帅府中见过一次。
“这是……统帅的凤羽佩!”萧景琰激动地抬头,“你是……”
“我是谁不重要。”凌霜打断他,“重要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