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千秋万代(2 / 2)
不过宋大庄觉得他们可能很快就不需要往北地运红薯粉了,有宋春临在那边,搞不好早就开了一大片地出来,种它个十亩八亩的红薯土豆出来,到时候哪里还需要他们做好运过去,那边自己就能做了。
不得不说宋大庄还是蛮了解宋春临的,只是现实情况还是有些许偏差,宋春临确实是开了一片地不假,但他并没有先种那些高产的土豆红薯,而是直接种稻子。
其他人见他如此大手笔的种了几十亩地的稻子,全都傻眼了。
那么老大一片的土地呢,他不盖房子就不盖吧,但为什么是种稻子呢?
其他人不清楚,但身为他枕边人的顾逢月却是明白,他这是在复刻前世的东北大米呢。
就是这片地确实是太大了些,每年都要耗费许多的人力物力,好在他们马也多,还跟那些蛮子交换了许多的牛回来,有了牛跟马,犁地的效率提高了许多倍,他们也能抽出手来收拾金国人了。
为了那些牛马,宋春临特意选了一块水草丰美的土地,撒了苜蓿,让牛马在里边吃草。
虽然一开始种稻子被很多人反对,但等到丰收的时候,所有人看着那些金灿灿的稻穗,种过地的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的说不出话来。
“这些,真是我们种出来的吗?乖乖,这稻穗长得可真好啊,沉甸甸的,瞧着这收成肯定差不了。”
“那可不,都是小宋公子带着我们种出来的,小宋公子家里就是干这个的,那土豆红薯玉米你们也知道吧,就是小宋公子家弄出来的。”
众人恍然大悟,随着副将的一声令下,众人扛着镰刀,打谷机,吭哧吭哧的开始收割,一筐又一筐的稻子收割好,被运到提前夯实的晒谷场,很快,那晒谷场上被铺上一层金灿灿的颜色,一眼望去全是稻子。
这边丰收的消息很快就被传到了皇帝的手上,同时送达的,还有宋春临带着一群本地老农做的记录手札,里边从选种、育种、插秧、施肥,事无巨细,就连天气温度都记录在册,可谓极其详尽且珍贵。
大司农已经换了一个年轻面孔,他捧着那厚厚的手札,双手颤抖,这样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居然真的全给他了?
“陛下,这些资料实在太珍贵了,不知臣可否拿去大景学院,同农学院的人一起看?”
“事关农桑,你尽管拿去吧,这也是他们记录这些东西的初衷。”
“多谢陛下,陛下爱民如子,我大景必定国运昌盛,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