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港片:人在洪兴,开局被b哥暗杀 > 第800章 哪怕只亮一次灯

第800章 哪怕只亮一次灯(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散场后,那人主动走到她面前,摘下帽子,露出一张略显疲惫但十分真诚的脸。

“你好,我是周晓舟,”他递上一张名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你爸厂里的车床,我也修过。”

林小满愣了一下,随即心头一暖。

这个名字她并不陌生,父亲生前曾多次提到周晓舟的能干。

她接过名片,低声问道:“你是……”

“是的,老朋友了。”周晓舟的眼睛里闪着光,“我曾是楚墨早期供应链上的外围技师,因为拒绝向外资泄露工艺参数,被除名了。但我的心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

两人在一间安静的咖啡馆里长谈至深夜。

周晓舟的言辞中充满了对技术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林小满被他的真诚所打动,两人决定共建“废材智联”平台,专攻废弃设备再编程技术。

窗外的雨水滴答作响,仿佛在为这段新的合作演奏乐章。

与此同时,白天收到了赵振邦的邀请函,邀请他赴齐齐哈尔指导“锈带实验室”建设。

临行前,他整理教案时,意外发现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里面不仅记录了各种技术原理,还有楚墨亲笔批注的芯片架构草图复印件。

那熟悉的笔迹勾起了他无数回忆,也让他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冗余路径自修复逻辑”的设计思路跃然纸上,白天犹豫再三,最终撕下其中一页,夹进行李箱夹层。

踏上前往齐齐哈尔的列车,他的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忐忑。

抵达后,他才发现当地的工人已经用锅炉管道和报废PLC控制器搭建出一套机械式容错控制系统,原理竟与图纸上的设计惊人相似。

他们将这套系统称为“不死鸟逻辑”。

白天看着那些满脸油污却眼中闪烁着光芒的工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不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精神的接力。

在另一座城市,王艳红在社区组织了一次“爸妈的老机器讲故事”活动。

她收集到一台八十年代进口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打算用它向青少年讲述那个年代的辉煌。

经过周晓舟团队的远程协助,他们成功读取了内部EEPROM的数据,发现其中竟存有原始固件,启动画面上还隐藏着一行小字:“自由不是被给予的,而是靠夺取的。”

这正是楚墨公司初创时的内部口号。

消息传开后,十余个老厂区自发举行“唤醒仪式”,集体重启封存设备,形成跨省联动的“沉默开机”事件。

那轰鸣的机器声仿佛在诉说着一种不服输的意志,让每一个在场的人心潮澎湃。

回到昆明,林小满团队尝试将“心跳欺骗”技术应用于老旧医疗设备延寿项目,但在模拟测试中屡次失败。

她焦虑地在实验室里来回踱步,小伙伴们眼中也透出无奈。

就在这时,张立诚的邮件突然出现在她的邮箱里。

邮件中附有一份昆仑站使用的“伪死亡报文模板”,并附信道:“别让机器装死,要让它学会装病。”团队据此调整策略,不再模拟故障,而是制造“慢性衰竭”假象,成功骗过厂商云端监控系统。

该方法迅速被全国数百家基层医院采用,被称为“张氏疗法”。

林小满看着屏幕上闪烁的绿色信号,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

她轻声对团队成员说:“我们成功了。”

夜幕降临,白天独自巡查实验室,心中回味着这段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旅程。

突然,他听到仓库角落传来轻微的响动,心中一紧,迅速朝声音来源走去。

夜幕降临,白天独自巡查实验室,心中回味着这段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旅程。

突然,他听到仓库角落传来轻微的响动,心中一紧,迅速朝声音来源走去。

手电筒的光束在黑暗中扫过,最终定格在几名十五六岁的技校生身上。

他们正小心翼翼地拆解一台报废光刻机模型——那是楚墨时代遗留的教学展品。

为首少年紧张地说:“老师,我们在试着让它动一下……哪怕只亮一次灯。”白天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感情,沉默片刻后,他缓缓从口袋里取出那张藏了多年的图纸残页,轻轻放在他们手中:“记住,不是我们修好了它,是我们配得上它。”

窗外,一道闪电照亮整座厂房,仿佛回应般,模型上的指示灯忽然闪了一下红光。

白天凝视着那微弱的红光,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轻声道:“你们做到了。”他的目光在少年们的脸上停留片刻,仿佛在传递某种无形的力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