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提审张妈(2 / 2)
肖秉义这样说,是因为他看张妈很机警。即使出于好奇心,她也不会不注意取纸条之人。
这一点,被他估计对了,张妈犹豫一会,自言自语:
“我确实注意过取走纸条之人,但几次都不能肯定,自然不敢瞎说。我也奇怪,只要放下纸条,一会就没了。有一次,我放下纸条,回家躲窗后,看谁取走纸条,一直没看到哪个取走。再去检查,纸条不在了。你谁怪不怪?我盯了一个小时,可以说,眼睛都不敢眨啊。”
肖秉义笑道:
“如果真的像你所说的那样,那就真奇怪了。不过我提醒你,一个小时,不可能中桥没人路过吧?你身为佣人,也不可能一个小时不走动吧?”
张妈点点头:
“说没人过桥,也不现实。三三俩俩路过的人,还是有的。但我注意过,没人接近纸条。监视的那一个小时,只上下过一次楼。”
肖秉义笑道:
“我相信,你是保密局训练过的,谁能瞒得了你?我敢断定,你躲窗后观察,上下楼一分钟左右,那人便取走了纸条。纸条内容,别人看的懂吗?”
张妈摇头:
“应该看不懂,王老板规定用麻将牌做暗语。比如说被监视人没有情况,便写‘光板’。如有情况,便写‘条子’。”
肖秉义点点头问:
“光‘条子’两个字,他能知道什么情况啊?你注意一个小时,对过的,哪些人印象深?或者说,你每次传纸条,都能看到哪些人?”
张妈想了好一会,摇摇头说:
“真没注意,不过,印象中,每次传纸条,桥上都有小孩,好像是学生。我估计他们不会拿走纸条。至于你说的‘条子’,到今天都未用过。如有,对方会问,我再电报。”
肖秉义笑道:
“问题就在这儿,小孩子不引人注意,自然成为你的观察盲区。我敢说,就是他们取走了纸条。你对这些孩子,还有印象吗?还有,你传纸条,大约在什么时间?”
张妈思索一会:
“王老板规定下午四点。印象中,有个孩子大约七八岁,平顶头。左耳朵耳垂有个豁口,在桥上停留时间比较长。还有一个小叫花子,眼睛不太好,常在桥东头讨乞。不过,我注意过,他并不看我。”
肖秉义听他描述的小叫花子,估计很可能是邱小秋小兄弟“烂眼”,顿时心中热乎乎。
他去找邱小秋,邱小秋也不清楚他的情况。联系其他小兄弟,才知“烂眼”在横楠镇。
肖秉义心中一喜,当晚回到横楠镇,直接去了中桥头。
天已擦黑,桥上黑幽幽。他摸到桥栏杆石头缝,一摸,果然有张纸条。
拿出一看,上书:光板?还是条子?快出牌。
他寻找小叫花子,扭头看桥下东头,确有一个小叫花子,蜷缩在墙角瞌睡。
他走近一看,果然是“烂眼”,心中一惊。差点掉下眼泪,哽咽着说:
“小兄弟,天凉了。不能睡这儿,跟我回家吧。”
“烂眼”醒来,看是肖哥,竟哭了。
“肖哥,小秋哥上军校了,我没地方去。本想找你问询当兵的事,发现你最近老不在家,不好意思去你家。又怕被你父母看到,只好坐这儿了。这两天没劲,烧饼吃不下去了。”
肖秉义摸摸他额头,还在发烧。赶紧扶着他回到家。
他看“烂眼”脏兮兮的脸,下身还穿着能见到膝盖的破裤子,赤着脚,泪水下来了。
母亲杨铃见儿子为之动容,仔细一看,吃惊道:
“儿子,这不是你小兄弟吗,怎么搞的这样惨啊?”
肖秉义忍着说话不带哭腔:
“妈,我小时候的衣服还在吗?如果还在,快拿一套秋衣。”
杨玲点点头:
“在呀,我还准备让你儿子以后穿呢。我去拿。”
肖有财也没闲着,去厨房找生姜和红糖,准备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