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朱元璋:削藩,从今日开始!臭小子,你放心了吧!(1 / 2)
随着朱应四个字落下。
朱元璋与朱标则是一脸愕然。
似乎不明白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此话为何意?”朱元璋问道。
朱标也凝视着朱应,等待着回答。
“简单来说。”
“哪怕以后真的要对宗室有所供养,这一笔钱也不能从国库里支出。”
“国是国,宗族之宗族。”
“不可混为一谈。”
“如若混淆其中,哪怕此间断了对宗室的供养,未来也必会有所另类支出。”
“惟有彻底斩断。”朱应沉声道。
“那你说说该如何改变?”
“你说的话,咱是越来越听不懂了。”朱元璋十分疑惑。
虽然在这时代。
朱元璋之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九五之尊,但朱应所提的说法,国策,他是真的完全不懂。
“首先。”
“将国之产业与皇家产业区分。”
“国之产业,那便是赋税,田地,税收,这些归于国有。”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此乃延续国运之根本,不可作为私用,哪怕是皇上,哪怕是太子。”
“只能将国库钱财用之于国。”朱应沉声道。
“那我皇族开销从何处得?”朱标问道。
“这就是我要说的皇家产业了。”
“就比如自沈家收取的产业,可整合为皇家产业,收入不入国库,而是归于皇家财政。”
“而利用这皇家产业,还可以继续在民间继续扩开,赚取钱财,同样在扩张的同时也可以提供给百姓更多的活事,让百姓赚取钱财。”朱应缓缓说道。
话到了这。
朱元璋与朱标似乎也明白了。
“咱明白了。”
“按你的意思,就是国库收入与我皇族无关,不要以国库来供养我皇族,而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而这皇家产业的收入才是我皇族受用根本。”朱元璋有些恍然的说道。
“正是如此。”朱应点了点头。
“等等。”
朱元璋回过神来,想到了一个关键点:“说了这么多,你还没有说怎样供养宗室啊?”
‘如今国库供养宗室都年消耗两百万两白银了,就算有了这皇家产业,那也供养不起啊。’
显然。
朱元璋最为关注的还是这一点。
“刚刚我说了财权分立。”
“国家财政与皇家财政不能混淆。”
“然后便是皇家产业。”
‘你老不是分封了各藩王吗?以后每一个藩王便负责一个封国的皇家产业,在其封国内的产业利润的五成可以作为他们的供养,剩下五成上缴即可。’
“至于得到的五成利润他们如何分配,那就与我们无关了,他们要怎么分给自己的子孙就怎么分,与我们无关。”朱应缓缓开口说道。
一听这。
朱元璋父子两人都是眼前一亮。
似乎。
这宗族供养在朱应的面前根本就不是什么难题了。
“沈家产业如今都已经归于户部直接执掌,虽然赚取不少,但想要以此供养宗室,凭沈家的产业似乎还不足,毕竟沈家原本的产业也并非真正的遍布天下。”朱元璋略带思虑。
“酒。”
“我的酒坊可以出。”
“未来我也可以推动其他面向民间的商品,绝对可以让皇家产业成为赚取钱财的利器。”
“但事关国本的盐,炭,诸多国之物绝对不能充入这产业之中。”朱应沉声道。
“得了。”
“你说这么多,咱也不懂。”
“这一次你提及的藩王之策,还有宗室供养弊端都被你说的的,总之,你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皇家产业既然是你提出来的,那咱就全权交给你。”朱元璋大手一挥,直接将朱应去掌控了。
听到这。
朱应一笑:“皇上,如若交给我执掌,那这产业的大头就是我来占了啊,我可以提供酒水酿造,可以提供其他的畅销之物,这些可都不是无本买卖。”
“你这臭小子。”
“未来整个大明都是你的,这皇家产业自然也是。”朱元璋没好气的说道。
“这可是你说的。”朱应点头一笑。
然后丝毫不客气的走到了桌子前,拿出了一封空白圣旨。
然后又将毛笔沾上了墨,将之递给了朱元璋。
“写。”
“以后皇家产业一切皆归于我执掌,钱财调动,无人可干预。”朱应直接道。
反正就是一点,口说无凭。
“你这小子。”
见此。
朱元璋也是无奈的一笑。
但还是接过了笔,直接在圣旨上写了下来。
朱应一看。
上面一句话。
“皇家产业一切皆归皇长孙朱雄英掌控,钱财调动使用,人力调动运用,一切以皇长孙为尊。”
然后。
朱元璋盖上了大印。
见此。
朱应也是满意的一笑:“这才对啊。”
然后直接从桌子上将圣旨收了起来。
“领取圣旨一封,奖励普通宝箱一个。”面板提示道。
一听这。
朱应眼前一亮:“这样也行?以后那就让老朱多写一些圣旨为好啊,一封圣旨一个宝箱。”
“还有什么药说的都一并说了吧。”
“趁着今天都被你气够了。”朱元璋没好气的说道。
朱应一笑,对着殿外喊道:“拿进来。”
“是。”
自殿外。
刘磊捧着两个盒子,快步走入了大殿内。
当到了朱应的面前后,刘磊不知道将盒子放在何处。
“直接放上来。”
朱应指了指这御案说道。
刘磊不敢怠慢,立刻将两个盒子放在了御案上。
“下去吧。”
朱应说道。
刘磊躬身一拜,便立刻退了下去。
“这是什么?”
朱元璋看着两个盒子,不解问道。
“未来皇家产业的支柱。”朱应笑了笑,直接伸手打开了盒子。
入眼。
一套玻璃制品。
两个玻璃瓶里面装着的精盐还有蔗糖。
映入了朱元璋父子的眼中。
只是一眼。
立刻就让父子两人的目光移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