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 > 第54章 一乳两疾

第54章 一乳两疾(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1)触诊与辨证要点

仲景让妇人仰卧,左手托住乳房,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以指腹按顺时针方向轻揉内侧硬块。“岩结大小约2.3x1.8,质地硬如石,边缘呈锯齿状,但还能推动,皮色正常,同侧腋窝未摸到肿大淋巴结,说明还在初期,万幸。”

他又查看乳头:“乳头无内陷,无溢血,这都是好兆头。乳岩最怕‘三变’:变硬、固定、乳头变,你这还没到那一步,好好治,能消下去。”

(2)内服主方: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化裁

-柴胡10克(疏肝解郁,解开裹住岩结的“气结”,像松绑)

-当归15克、白芍12克、鸡血藤15克(养血活血,给化瘀开路,好比给干涸的河道注水)

-海藻15克、昆布15克、生牡蛎30克(先煎,这三味是“软坚三将”,能慢慢“泡软”硬块,如醋泡坚石)

-夏枯草20克(清肝火,防岩结因肝火而长大,像给烈火降降温)

-茯苓15克、白术12克(健脾化痰,切断岩结的“痰湿养料”,让它无源可续)

-三棱8克、莪术8克(破血逐瘀,像两把小凿子,慢慢凿开瘀结,不可用猛量,恐伤正气)

-生黄芪20克(补气托毒,绝经后妇人气虚,得靠它推动药力,像给凿石的人加把劲)

“这方子得吃三个月一个疗程。”仲景在药方上画了三个圈,“第一月可能觉得硬块有点胀,是气血开始攻瘀的反应,别慌;第二月会摸到边缘有点软,是药效在起作用;第三月复查,多半能小一圈。”

他又取来一小瓶药丸:“这是自制的‘消岩丸’,用露蜂房、山慈菇、浙贝母各等份,研末蜜丸,每丸5克,每日两次,用黄酒送服。这丸药专攻岩结硬核,像给凿子加了刃。”

(3)外治法:温针灸配合药膏

-选穴:左乳根(肝经穴,乳头直下,第5肋间隙)、膻中(气会穴,两乳头连线中点)、左太冲(肝经原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

-操作:针刺得气后,在针尾裹艾绒点燃,每穴灸3壮。“艾火的温气能顺着针传到岩结处,比单纯吃药快些。”仲景边施针边说,“你自己在家可用艾灸盒灸乳根穴,每次20分钟,经期停灸,免得动血。”

-外敷膏:麝香0.1克(另研)、冰片3克、红花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研末后与凡士林50克调成膏。“每晚敷在岩结处,晨去之。麝香能通窍,带着药力钻进去;红花、乳香、没药活血散瘀,让岩结慢慢松开。”

他特意叮嘱:“麝香贵重,且走窜之力极强,每次只用一点点,经期绝对停用,以防出血过多。”

[一月跟踪]:妇人复诊时,诉内侧硬块触之稍软,仲景在方中加熟地15克,“瘀久必伤阴,加熟地补点阴血,好比给干涸的土地施点肥。”

四、调护禁忌与配合疗法

(1)饮食宜忌:分证忌口,精准补养

-忌:油炸食品(油条、麻花等,加重胃火,助痈毒复发)、辛辣(辣椒、生姜等,引肝火,让岩结变硬)、生冷(冰饮、凉菜等,伤脾,生痰湿)、发物(羊肉、海鲜等,易诱发痈肿化脓)

-宜:

-软坚类:海带排骨汤(海藻、昆布的近亲,能助岩结软化)、紫菜蛋花汤

-健脾类:山药莲子粥(脾健则痰湿不生,断岩结养料)、小米粥

-清胃类:冬瓜汤、绿豆汤(清胃火,防乳痈复发)

-疏肝类:芹菜炒香菇、陈皮泡水(陈皮5克煮水,晨起喝)

仲景写下周食谱:“周一至周三喝海带汤,周四至周六喝山药粥,周日喝冬瓜汤,轮换着来,既不单调,又能对症。”

(2)情志调摄:疏肝气,防复发

“你这病,三分靠药,七分靠心。”仲景指着窗外的柳树,“枝条软,风来了弯一弯就过去了;你性子太硬,气郁在心里,岩结就像树疤,越憋越硬。”

他教妇人一套“呵字诀”导引:每日晨起面对东方,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时念“呵——”(音hē),重复10次。“这是调肝气的,念的时候想想烦心事都随气出去了。”

又建议:“找块青石板,每天傍晚坐在上面,闭目养神一刻钟。石板属阴,能收心火,你这火性体质,得常接地气。”

(3)运动导引:轻缓活动,助气血流通

“别做剧烈运动,尤其别跑跳,免得震到岩结。”仲景示范着,“每天傍晚绕着院子慢走三百步,走的时候甩甩左胳膊,幅度别大,带动左乳轻轻晃动,像给岩结周围松松土,药劲儿才好渗进去。”

他还教了套乳房按摩法:左手托住左乳,右手掌根轻揉内侧岩结,顺时针转30圈,力度以不疼为度;再揉外侧痈肿周围(避开溃口),逆时针转30圈。“每天早晚各一次,能疏通乳络,让气血活起来。”

五、病程转归与预后

三月后复诊,妇人左乳外侧痈已收口,仅留浅淡疤痕;内侧岩结缩小至1.5x1.2,质地变软,推之稍动。仲景调整药方,减三棱、莪术至各5克,加枸杞子15克,“瘀结松了,该补点肝肾,绝经后妇人肝肾渐衰,得顾着点根本。”

他写下预后判断:“再服两月,岩结应能缩至黄豆大小,届时停汤药,改服逍遥丸巩固。乳痈只要忌嘴、少生气,多半不复发。”又叮嘱,“每年春三月、秋九月各来调一次方,像给庄稼除草,别等草长疯了再动手。”

妇人临走时,仲景送她一本《妇人良方》,在“乳病证治”页折了角:“这里面的道理,你慢慢看,治病不光靠大夫,自己懂点医理,才是长远法子。”

药庐外的阳光穿过梧桐叶,照在妇人脸上,她手里的药方被风轻轻吹起边角,像一片即将展翅的叶。我望着案上的两味药,忽然明白:治这同乳异病的杂症,恰是医者对“阴阳”的深刻领悟——阳病需急攻,如救火;阴病需缓图,如耕田。而调护之法,更在“顺其性”三字:顺肝气之条达,顺脾气之健运,顺气血之自然,病邪自无容身之地。

铜炉里的药香渐渐平和,金银花的清苦与当归的醇厚融成一股温润的香,像极了仲景的医道——刚柔相济,急缓有度,于错杂中寻条理,于细微处见功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