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被鞭尸的串子(2 / 2)
如何讲述受害者故事,如何表现施暴者,都需要极度的谨慎和同理心。必须确保影片的创作是出于对死难者的缅怀和对历史的尊重,而非简单的利用。任何商业化的操作或艺术上的轻浮都可能被视作对死难者的不敬。
其实最容易的处理方式是塑造绝对的恶魔(小日子军人)和绝对的天使(华夏受害者)。但最高级的艺术往往追求更深层的人性探讨。如何在不淡化侵略者罪恶的前提下,探讨战争如何异化人性、体制之恶与个人之罪的关系等复杂问题,是对导演功力的极大考验。处理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巨大的争议。
这类题材很容易拍成“爱国主义教育片”,流于口号和情绪煽动,而失去了艺术本身的力量。如何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人故事,让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产生共情和理解,是极大的挑战。
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商业市场残酷现实,绝大多数观众进电影院是为了娱乐和放松。面对一段极其压抑、令人心碎的历史,很多人会本能地选择回避。这使得这类影片的票房前景天生黯淡,所以就很难吸引大的投资。
不过这个对于杨简来说压根不算事儿,他就是自己贴钱,他也要拍出来。他不但要在国内上映发行,他还要在全球进行发行。
无非就是钱的事情,要是不行,那就是钱给的不够。
哼,钱这玩意儿,杨简是最不缺的了。
从1995吴子牛导演的《南京大屠杀》到2009年陆串的《南京!南京!》,再到2011年张一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在这几部电影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之后,这个题材似乎成为了一个“高地”甚至“禁区”。
后来一段时间内没导演去触碰这个题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述影片已经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索,也各自引发了巨大的讨论和争议。后来的导演如果想要超越,必须找到全新的、更具说服力的叙事角度和艺术手法,这难度极大。
从风险与回报比例来说,投入巨大精力、承受巨大压力去拍摄一部几乎注定不会赚钱且可能引来无数骂名的电影,对于任何一位理性的导演和投资人来说,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使命感。
不管是吴子牛导演、陆串,还是张一谋,不管屁股歪不歪的,都挨骂了。
杨简其实都没把握自己不会挨骂,不过他认为《金陵照相馆》的剧本非常出彩,他很喜欢。也相信,只要诚意足够,观众们是能感受到的。
退一步来讲,挨骂就挨骂呗,反正都要退休了,挨几句骂又不会掉块肉。
另外,随着时间推移,公众对于历史题材的审美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简单的悲情叙事已难以满足需求,而更深度的、需要复杂人性描写的创作又以上所讲述的那样,步步惊心,所以不管是从商业考量还是创作人员不想去干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也好,现在大家很少去触碰这个题材。
总而言之,拍摄金陵大屠杀题材的电影,不是在拍一段历史,而是在小心翼翼地捧起一个民族的“情感圣骨”。它要求创作者同时是严谨的历史学家、富有同理心的心理学家、技艺高超的艺术家,还要有面对商业、甚至是外部政治压力的强大心脏。
拍摄和上映此类题材的点映必定会引发小日子国内的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应。甚至还会对杨简说三道四,给他使绊子。
杨简每每想到这里,其实不是担心,而是莫名的激动。他真的想看看那群小日子怎么给他使绊子,怎么对他说三道四,到时候让统子教育一下小日子。
统子作为一个华夏统子,教育一下小日子不过分吧?
金陵大屠杀的题材不是不能拍,而是太难拍好。每一次触碰都需要巨大的诚意、勇气和智慧。杨简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更好的方式,让这段历史以更富有力量、更能被世界所接受的方式被铭记。
媒体舆论、网友们几乎都是支持杨简的,可是在支持之余,也有理性的声音讨论其面临的巨大挑战。
“题材太沉重了,如何平衡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感染力?”
“拍摄难度极大,如何准确还原历史场景和氛围?”
“在全球市场发行时,可能会遇到不小的阻力,如何让世界接受并反思这段历史?”
“这不仅仅是电影,更是一份责任,杨简的压力太大了。”
......
结束了一天的拍摄工作,夜里收工回到家里,柳亦妃也看到了网上翻出的旧账和激烈的讨论,她有些担忧地看向丈夫:“小剪子,你和陆串当年的事情……现在又被翻出来,会不会显得是……我们干的吧?毕竟大家都知道你和他之间的矛盾也不仅仅是那一次。”
杨简放下手中的剧本,无所谓的说道:“我当时写那些,是因为我真的觉得他那条路走歪了,不吐不快。现在大家翻出来,这就是个巧合而已。大家觉得怎么样无所谓了,我们当公众人物的,这点小误会算什么。”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深沉:“历史题材,尤其是金陵大屠杀这样沉重的历史,创作必须怀有极大的敬畏之心。任何试图取巧、试图用所谓的‘艺术性’或‘人性复杂’来模糊历史本质的行为,都是危险的。网友们的看法我觉得还是说挺正确的嘛!都是成年人,这是他该承担的后果。”
他握住柳亦妃的手:“我们要做的,是用一部配得上那段历史的作品来说话。陆串有他的选择,我有我的坚持。”
柳亦妃依偎在他怀里,点了点头:“我明白。只是现在的舆论,把你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把陆串压得有点狠。我有点担心……”
作为枕边人,杨简知道自家小少妇担心什么。尽管柳亦妃对杨简有着无比的自信,她也相信杨简能拍出一部优秀的金陵大屠杀题材的电影,可作为妻子,对自家男人有信心的同时,心里的担心也是在所难免的,这是作为妻子的一种本能。
“不用担心。”杨简安慰道,“舆论总是这样。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清醒,专注自己的事情。其他的,任由别人评说吧。”
尽管杨简本人无意借此炒作,但这段往事的重提,无疑极大地强化了他作为“历史正义担当者”的形象,同时也将公众对他未来这部电影的期待值推向了顶峰。而陆串,则不得不再次吞咽下多年前种下的苦果,在舆论的对比中显得格外落寞和失意。
他倒是想要像当年那样,和杨简公开地辩论一下,只是杨简压根就不理会现在的舆论,专心拍他的电影。
陆串找不到人,他也不能自己主动去招惹杨简吧?
其实杨简这次还是有一定压力的,不过并不是因为外界的舆论,而是他自己给自己的。
以前拍电影,更多的是为了兴趣、为了赚钱、为了证明自己、为了刷资历。但这一次不一样。这是历史,是无数同胞的苦难,不能有丝毫轻慢和差错。
这也是他少有的有压力的时候。
“我相信你,小剪子。”柳亦妃握住他的手,语气坚定,“你一定能拍出一部震撼世界的作品。我和宝宝们都会全力支持你。”
当妻子的就是这样,担心是本能,对自家男人有信心,那也是本能。
“谢谢你呀,我的茜茜公主。”杨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不过那都是后话了,现在嘛……”他的嘴角又勾起那抹熟悉的坏笑,手开始不安分起来,“……先完成眼前的重要任务。”
“嗯……”一声好听的呢喃响起,伴随着些许羞涩。
灯火朦胧,春色悄然盈满一室。窗外,网络世界的喧嚣仍在继续,但屋内的温情与承诺,却比任何舆论都更加真实而沉重。
......
杨简筹备拍摄金陵大屠杀题材电影的计划,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娱乐圈乃至文化界的范畴,迅速上升为一个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文化事件甚至是政治符号。这不仅仅是因为题材本身的敏感性和沉重性,更因为杨简这个人本身的独特性和巨大影响力。
他并非一个普通的导演。他是全球瞩目的商业巨头,全球首富,在全球最知名的导演、演员、歌手,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大量粉丝的流行文化偶像,更是华夏新一代精英中极具代表性的面孔。他的一举一动,本就吸引着全球媒体的目光。当他将目光投向金陵大屠杀这段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时,其引发的关注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