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这个影帝不务正业 > 第874章 喜剧与戏剧

第874章 喜剧与戏剧(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影厅内的笑声几乎就没有停过,一浪高过一浪。杨简和柳亦妃也完全放下了平日里的偶像包袱,笑得前仰后合。杨简甚至好几次忍不住拍着座椅扶手,柳亦妃则常常笑得靠在杨简肩上抹眼泪。

这种全身心沉浸式的爆笑体验,对于刚刚从《火星救援》那种紧张氛围中脱离出来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好的精神按摩和放松。

别说一群大人,就连四个小朋友也被有些场景逗得哈哈大笑,三个小的还时不时笑出了鹅叫。

但《夏洛特烦恼》并非只有单纯的搞笑。随着剧情推进,当夏洛在梦里经历繁华虚幻最终却发现真正珍贵的是什么时,那种笑中带泪的情感内核开始触动观众。尤其是最后夏洛紧紧抱住马冬梅不肯放手的段落,不少观众都悄悄抹起了眼泪。

柳亦妃也看得眼眶微红,低声对杨简说:“没想到后面这么感人。”

杨简点点头,握住她的手:“所以我说它有温度。好的喜剧,最终一定是通向情感的。”

电影结束,全场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灯光亮起,很多观众的脸上还带着笑泪交加的痕迹。

主创团队上台互动,沈藤、马莉等人显然也非常激动和兴奋。现场的反馈是对他们多年舞台耕耘最好的肯定。互动环节,何炯特意又请上了杨简。

沈藤看到杨简上台,立刻作势要单膝跪地:“感谢金主爸爸!感谢杨导慧眼识珠!给了我们这群‘剧星’一个走上大银幕的机会!”幽默的话语又引来全场大笑。

杨简赶紧笑着扶住他:“藤哥你别这样,我还想多活几年。”他拿起话筒,面对全场观众,真诚地说:“刚才我和大家一样,笑了整整一场,也感动了。恭喜麻花团队,恭喜沈藤、马莉、闫飞、彭达魔,还有所有的主创,你们拿出了一部真正优秀的喜剧电影!事实证明,我的眼光没错!我相信,观众会用自己的电影票给出最公平的答案!预祝《夏洛特烦恼》票房大卖!”

杨简的这番话,无疑是对《夏洛特烦恼》最有力的背书。

首映礼结束后,在后台的休息室里,张成又领着麻花的几位核心成员再次紧紧握住杨简的手,感激之情不用多言。他们知道,如果没有杨简的支持,没有天眼影业的投资和发行支持,没有杨简和柳亦妃今晚亲自来站台带来的巨大关注度,《夏洛特烦恼》的命运可能会截然不同。

“杨导,我们都是自己人,多的我就不说了,您就瞧好吧,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待。”张成认真地说道。

沈藤野收起了搞笑,红着眼圈:“谢谢杨导,谢谢柳老师,真的太感谢了!”他这些年虽然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小品演员,也通过《欢乐喜剧人》成为了一名很有知名度的喜剧演员,可是在电影这个行业,他还是个十足的菜鸟,要不是杨简拍板,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出演一部电影的主角。

杨简笑着回应:“都是自己人,不说这些。电影好才是硬道理。接下来跑路演辛苦你们了,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回家的车上,小朋友们也都困了,在自己的位置上呼呼大睡。

而杨简和柳亦妃还沉浸在电影带来的欢乐余韵中,不时讨论着里面的经典桥段。

“那个‘一剪梅’男孩袁华,太有喜感了!”柳亦妃笑道。

“沈藤真是长在观众笑点上的男人。”杨简摇头感叹,“他这种喜剧天赋,独一无二。我只在本善大叔身上看到过这种天赋,或说能力吧。”

沈藤的这种喜剧天赋,杨简都非常佩服。这真的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天赋,沈藤天生就该吃喜剧这碗饭。

喜剧和其他许多行业一样,门槛其实不高,但是想要真正的登堂入室,那就要看天赋了。

简单来说,演喜剧让人笑不算最难,但演好喜剧,成为顶尖的那批喜剧演员,这是表演艺术中最难的领域之一。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喜剧好演?

喜剧的成败非常直接——观众笑了,就是成功;没笑,就是失败。这种即时性让演员能迅速调整,不像悲剧或正剧需要更长的情绪铺垫和回味。

一些喜剧的套路,比如夸张的表情、滑稽的口音、摔倒、出洋相等,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模仿的。很多人觉得做鬼脸谁不会?

还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具备逗笑朋友的能力,这让人们产生一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所以,如果只是以逗乐观众为标准,通过训练掌握一些技巧,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的。从这个角度看,它似乎好演。

但实际情况是,演好喜剧难如登天。

真正的顶尖喜剧表演,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

首先是节奏感的把握。

一个笑点的前置停顿有多长?笑点之后的停顿留给观众笑多久?差0.5秒效果就天差地别。这是喜剧最核心、最难以言传的技巧。

什么时候要像连珠炮一样说话?什么时候要慢下来?动作是快是慢?所有这些节奏都决定了包袱能否抖响。

最高级的喜剧不是演出来的,而是真的。演员必须让观众相信,这个荒诞情境中的人物是真实存在的,他的一切行为和逻辑自洽。

一旦演员自己觉得我在演一个搞笑的人,表演就会变得浮夸、做作,观众会立刻出戏。喜剧演员必须认真地做傻事,信念感甚至要比戏剧演员更强。

还有对分寸感的极致把控。表演差一分,笑料不足;过一分,则变得油腻、尴尬、惹人讨厌。如何让角色可笑又可爱?可悲又不煽情?讽刺又不刻薄?这需要演员对人性有极其深刻的理解和精准的表达。

其实演好喜剧就像成为一位幽默大师,你需要洞察人性,掌握语言和节奏的艺术,举重若轻地化解尴尬,并且拥有一种独特的、引人发笑又发人深省的个人魅力。

所以,总结来说,喜剧好演吗?门槛相对较低,掌握基础技巧就能带来一些笑声,看似好演。

但如果让专业的演员来回答,他们一定会说演好喜剧极难。它是对演员节奏感、信念感、分寸感、心理素质和创造力的终极考验,是表演艺术殿堂顶端的明珠之一。

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如此珍惜和尊敬那些顶级的喜剧表演艺术家,因为他们举重若轻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天赋。

因为逗人笑比惹人哭更难,这也是演员这个圈子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共识。让观众产生悲伤的情绪相对容易,但要让观众发自内心地、自然地笑出来,需要极高的天赋和技巧。喜剧演员必须精准掌控表演的节奏、表情、肢体语言和台词的每一个细微差别。

可是在影视圈。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鄙视链,有的人知道喜剧更难演,但在他们的眼里,尤其是一些抱有精英主义观念的人会下意识地看低纯喜剧演员。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就是喜剧演员很难拿到有分量的表演奖项。

的确,有很多喜剧演员成为影帝,可他们拿奖的作品是喜剧吗?基本都不是。

这是影视和戏剧行业中一个长期存在且很难改变的现象。喜剧演员难以拿到表演奖项,尤其是重磅的“最佳男主角/女主角”奖,并非因为他们的表演不够好,而是由奖项的评选机制、审美偏见、喜剧艺术本身的特性等多重复杂因素共同导致的。

悲剧崇高,喜剧卑微的传统审美偏见是这当中最深层次原因。这是最根本的文化和哲学因素。

这也是为什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喜剧慢慢朝着外衣是喜剧,内核是悲剧的方向发展。

自古希腊时代起,戏剧理论就认为悲剧高于喜剧。

悲剧探讨命运、死亡、人性挣扎等宏大主题,被认为是崇高的,能引发观众的怜悯与恐惧,从而净化心灵(卡塔西斯效应)。悲剧角色通常是英雄或贵族,他们的毁灭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喜剧则多描写普通人的缺点、生活中的尴尬和荒诞,被认为是卑微的。它引发的笑声,在过去常被看作是一种相对浅层次的情绪反应。

这种悲剧更高贵的审美传统深深影响了后世的艺术评价体系。评委们潜意识里会认为,演绎痛苦的、深刻的悲剧角色,比演绎引人发笑的喜剧角色更需要演技和深度。

电影奖、电视奖的评委多为资深业内人士、评论家、学者。这个群体通常年龄偏大,审美取向更偏向严肃、正统的艺术作品。

奖项评选通常在短时间内观看大量影片。悲剧和正剧中的爆发性片段(如哭戏、咆哮、嘶吼)更容易在短时间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被称为奥斯卡诱饵。而喜剧的妙处往往在于微妙的节奏、细腻的表情和整体的氛围,这些优点在片段式审看中不易被充分感知和欣赏。

之前就提到过,喜剧的至高境界是举重若轻。

悲剧表演往往是做加法,情绪外放,更容易被看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