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冲击奥斯卡影后的策略(2 / 2)
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奥斯卡公关是需要真金白银和大量人脉资源投入的。同时支撑两个重量级奖项的争夺,即便对于新世界影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还存在潜在的内部竞争风险——虽然最佳男主和最佳女主是不同的奖项,但在资源分配和舆论引导上,难免会有侧重。
杨简几乎没有犹豫,直接给出了明确的指示:“莱昂纳多这边,你在和那些老朋友见面的时候,也提一提。按照顶级冲奥片的规格进行公关,该动用的关系要动用,反正也只是顺手的事。至于资金的事情里不用操心,他想要拿影帝,这钱他会自己解决。不过我们不直接插手具体事务,只需要配合莱昂自己的团队去操作。至于亚利桑德罗那边,也是同样的。但你最主要的工作,依然是确保Crystal拿到最佳女主角。”
杨简的思路非常清晰。答应帮小李子,是出于商业合作的信誉和一点朋友情分,毕竟小李子是也是奥斯卡的评委之一,他也有投票权,而且看在他在《荒野猎人》上没按照市场价去要片酬,还答应客串《火星救援》,帮肯定是要帮的。但这个帮,是在不影响核心目标的前提下。
“正常支持?”马丁确认道。
“对,正常支持。”杨简肯定道:“意思就是,该有的造势、影评人关系、评委拉票、行业活动,一样不少。但我们不把它作为必须完成的死命令,不投入超越常规的额外资源。简单说,就是尽人事,听天命。其实你看过成片,你肯定知道莱昂自己的表演和影片质量足够硬,加上我们的助力,他和亚利桑德罗肯定能拿奖,那皆大欢喜。”
他顿了顿,嘴角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而且,你觉得以莱昂那股不拿影帝不罢休的劲头,以及他背后自己积累的人脉,他会不全力以赴吗?我们只需要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我们作为制片方应该提供的平台和资源就够了。”
马丁立刻明白了杨简的意图。这就是典型的“老板思维”:分清主次,抓住核心,对于次要目标,给予支持但不孤注一掷。既履行了承诺,又保证了核心利益不受影响。
“我明白了。”马丁点头,“我们会把握好这个度。莱昂和亚利桑德罗的团队很专业,两边的团队对于各自的目标奖项运作在这些年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常规支持足够让《荒野猎人》保持在竞争的第一梯队了。”
可不是有经验吗?小李子不必多说,多年陪跑。亚利桑德罗在欧洲三大电影节和奥斯卡多次折戟,好几次还是败给杨简,可以说经验都要溢出了。
“嗯。”杨简满意地颔首,“另外,你跟莱昂和亚利桑德罗团队沟通的时候,也告诉他们,该给的支持不会少,让他们放手去干。”
没必要跟他们说杨简这边最主要的目标是最佳女主角,虽然没有给予他们争夺影后小金人那么大的支持,但是按照往年的经验,杨简给的支持已经是最顶级的规格。而且他们一个是美国人,一个是常年混迹好莱坞的墨西哥人,电影也是一部纯正的好莱坞电影,拿奖肯定要比《婚姻故事》这部华语电影要容易。柳亦妃虽说是美国籍,但她却是纯正的华夏面孔,不是那种长得奇奇怪怪的二代、三代华裔,所以拿奖难度不一样,需要的资源肯定也不一样。
“好的,这个交给我。”马丁记下了这一点,随即又想到一个问题,“杨,还有一个情况。今年的最佳男主角竞争,除了莱昂,可能还有几个很强的对手。比如埃迪·雷德梅恩在《丹麦女孩》里的变性人表演,同样很受青睐,题材也占优。还有……迈克尔·法斯宾德在《史蒂夫·乔布斯》里的表现也很抢眼。”
他顿了顿,补充了最关键的一点:“而且,学院里有种声音,觉得……觉得莱昂还年轻,可以再等等。这种论调对他其实不太有利。”
杨简嗤笑一声:“年轻?不过是借口罢了。学院那帮老家伙,有时候就是喜欢玩这种平衡游戏。看谁顺眼,或者谁背后的势力更大而已。”
他对此看得很透。奥斯卡从来就不完全是艺术的竞技场,更多的是人情世故、势力博弈和正治正确的秀场。
“对了,莱昂团队那边的冲奖的策略是怎么样?”杨简问道。
“具体还不太清楚,但我听那边的人提到过,无非就是他为奥斯卡努力多十多年,从一个少年到中年类似的。他们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博取评委的同情。”
“这样,你先和莱奥沟通一下,等他过来我也会和他聊一聊。今年他的冲奖策略要有所调整了。这次,我们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吹捧,主打的就是一个实至名归和敬业拼命。”
“重点宣传莱奥在拍摄过程中吃的苦,受的罪。比如他在零下几十度的冰天雪地里摸爬滚打,生吃野牛肝脏,虽然是道具,但视觉效果震撼。还有差点被冻伤,以及为了角色暴瘦又增肥的经历。幕后纪录片等电影上映后就陆续放出来,为莱昂和亚利桑德罗造势。”
“明白。”马丁赞同的点了点头,“我想我们应该强调这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从影以来最具突破性、最投入、最牺牲形象的一次表演。淡化他以往那种帅哥标签,突出他为了艺术毁容般的付出和演技上的蜕变。我们要给评委们灌输一个观念——如果这次再不把奖给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那将是奥斯卡历史上最大的遗憾和黑幕!”
杨简听着,微微颔首。这个策略是对的。奥斯卡评委,尤其是演员分会的那些老家伙们,很吃为艺术牺牲这一套。小李子之前几次冲奥失败,角色虽然也不错,但总让人觉得还差那么点豁出去的劲头,或者运气不好碰到了更强劲的对手,比如前年的《华尔街之狼》遇上了马修·麦康纳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这次《荒野猎人》里的休·格拉斯,无论是角色的深度、广度,还是演员付出的肉眼可见的努力,都达到了一个顶峰。
“这样,等电影上映,陆续放出幕后纪录片,然后给莱昂和亚利桑德罗造势,让学院的评委们看到他们为电影艺术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随即杨简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其他奖项的竞争过于激烈,焦点被分散,对我们争取最佳女主角未尝不是件好事。”
马丁立刻领会:“目前来看,最佳女主角的评选,Crystal最大的竞争对手可能是《房间》里的布丽·拉尔森,她也是年轻一代里势头很猛的演员她在《房间》里的表现口碑很好。还有《卡萝尔》的凯特·布兰切特,不过她年初刚拿过影后,连庄的可能性不大。其他几个,威胁相对小一些。”
“布丽·拉尔森……”杨简重复了一下这个名字,手指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敲击,“让哈维重点关注一下她那边的情况。该用的手段,可以用上。我们需要确保万无一失。”
他这话说得轻描淡写,但马丁明白其中的含义。哈维那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有时候在奥斯卡公关中确实能起到奇效。挖掘对手的黑料、制造负面舆论、在评委中散播不利消息……这些都是常规操作。只要不触及底线,杨简并不介意使用这些“工具”,毕竟还是那个原因,《婚姻故事》是一部华语电影,柳亦妃也不是白人,天然就要别人有难度。
杨简凭借《海边的曼切斯特》拿到影帝,而这部电影也是讲的一个美国故事,加上他动用了很多关系,这才如愿拿到影帝,但凡这部电影要是华语电影,他想要拿奖,就要动用更多的资源和付出更大的代价。
“明白,我会和哈维保持紧密沟通。”马丁应道,“他会知道该怎么做的。”
“对了,杨。”马丁想起一件事,有些犹豫地说道,“关于《荒野猎人》和《婚姻故事》在奖项上可能存在的潜在竞争……”
杨简抬眼看了他一下,示意他继续说。
“你看啊,”马丁组织着语言,“《荒野猎人》肯定是要冲着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这些主要奖项去的。而《婚姻故事》,我们主攻最佳女主角,但也谋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原创剧本的提名。虽然两部片子类型不同,但在一些重量级奖项上,难免会有……呃,会有内部竞争的风险。你也知道,学院那帮老家伙,最喜欢搞平衡。”
这确实是个现实问题。普通人不知道新世界影业和杨简的关系,但那群老登肯定是知道的。如果杨简这边的两部电影在同一个重要奖项上提名,比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很可能会分流票数,或者让评委觉得杨简过于贪心,反而导致双双落选。尤其是在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这种综合类大奖上。
杨简手指轻轻敲着沙发扶手,沉思了片刻。
“这个问题,是我有些疏忽。”杨简缓缓开口,语气果断,“策略要调整一下。”
“《荒野猎人》,作为英语片,而且是好莱坞顶级制作,它冲击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的优先级,要高于《婚姻故事》。”杨简明确给出了指示,“《婚姻故事》这边,我们对外宣传和公关的重点,必须牢牢锁定在Crystal的封神表演和最佳女主角上。对于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提名,《婚姻故事》直接放弃。要让评委们形成一种清晰的认知——《婚姻故事》是一部伟大的表演驱动型电影,它的核心价值在于Crystal的演出。”
他顿了顿,强调道:“简单说,就是给《荒野猎人》让路,至少在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上,不要形成内耗。我们要让评委觉得,把最佳影片投给《荒野猎人》,把最佳女主角投给Crystal,是最合理、最没有争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