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番外 华天佑和赵灵儿(2 / 2)
锁好门,韩蕾走出小区,来到外面的街道上。
华灯初上,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餐馆里飘出阵阵饭菜的香气,她没什么心情也没什么特别想吃的。
信步走着,最后在一家写着“老陈记面馆”的小店前停了下来。
店面不大,但这会儿正是上客高峰,里面已坐了不少食客,看起来生意不错。
韩蕾走进去,找了个靠墙的空位坐下,点了一碗招牌牛肉面。
面很快端了上来,热气腾腾,汤色红亮,还撒着翠绿的葱花,令人食指大动。她拿起筷子正吃着,身旁一桌客人的谈话声,不经意地飘进了她的耳朵。
那桌坐着三个男人,看衣着打扮像是做些小生意或者跑腿活计的,桌上放着几瓶啤酒和几碟小菜。其中一个嗓门略大的正说得起劲。
“咱们待会儿到鬼市上去看看,张姐的铺子刚到了一批核桃,听说品相好,是从北边一个老宅子里收来的。里头有好几个,纹路深,个头大,隐约已经长出点三棱了!”
旁边一个瘦削些的男人接口道:“三棱?真的假的?张姐那婆娘,眼毒得很,有好东西能轻易露出来?要价不低吧?”
大嗓门嘿嘿一笑,压低了声音,但在相对安静的小面馆里,依然清晰可闻:“她要三万!待会儿咱们过去,给她杀杀价,最多六千,看她卖不卖。”
第三个一直没怎么说话,看起来更谨慎些的男人皱了皱眉,灌了口啤酒道:“六千?大刘,你是不是喝多了?六千块买个破核桃?万一开不出来呢?那不是打水漂了?我看悬乎。”
被叫做大刘的男人不以为然:“你这人就是胆子小!上次倒腾那块汉代玉佩,开始不也觉得贵?后来转手赚了多少?这玩意儿,玩的就是个心跳和眼力!要是真开出个品相好的三棱,那价值,翻十倍都是少的!比上次那玉佩还赚!六千,我觉得都算保守了!”
“就是,”瘦削男人也附和道,“张姐虽然精,但咱们仨一起去,跟她磨一磨,也不是没可能。再说了,当场开!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真要开出来了,现场就能找下家!”
几个人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待会儿去鬼市“开核桃”的计划,却不知这些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韩蕾的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
“玉佩……鬼市……”这两个词像是一道闪电,骤然劈开了她脑海中混沌多日的迷雾!
她停下了夹面的动作,筷子僵在半空,脑子却在飞快的旋转。
玉佩!赵樽给她的那枚玉佩!
这些日子,她像没头苍蝇一样,把所有穿越的可能性都寄托在什么坠崖、深度睡眠、时空裂缝这些虚无缥缈、难以复现的概念上,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搞得她身心俱疲,反而忽略了赵樽送她的那块玉佩。
现在仔细回想,在大景朝纺织厂店铺里的那一幕,弩箭破空而来,不偏不倚,正射中她胸前悬挂的玉佩!
当时情况危急,她只来得及感到一阵巨大的冲击力和惊吓,再接着,便是天旋地转,回到了现代。
那一箭之力何其猛,她敢肯定,玉佩已经碎了。
可为什么弩箭偏偏射中了玉佩?为什么玉佩一碎,她就回来了?
难道……上一次穿越就是那枚玉佩在起作用?是它带着自己去了那个遥远的时代?而玉佩的碎裂,则切断了这种联系,或者说耗尽了能量,所以才导致自己回归现代?
对!一定是这样!
韩蕾的眼睛骤然亮了起来,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
之前,也许是她想错了方向,钻了牛角尖!关键不是环境,不是状态,而是那枚具有特殊力量的玉佩!
“赵樽……宝宝……等着我。”她无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筷子,指节微微发白,喃喃的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却蕴含着无比的决心和重新燃起的希望,“我一定能够找到玉佩!一定能让玉佩再次带我去找你们!”
既然她因为玉佩碎裂而回归,那么,那枚碎裂的玉佩,是否也一同回到了现代?只是不知道流落到了何方。
它可能变成了碎片,散落在某个角落;也可能因为其本身的古物特质,被人捡到,流入了……古玩市场?
想到这里,韩蕾的心跳骤然加速。
她快速扒拉了几口面,几乎没尝出什么味道,便匆匆结账离开了面馆。
身旁那桌客人还在热烈地讨论着,而韩蕾的目标已经明确——鬼市!
她也要去那个鱼龙混杂、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地方碰碰运气。
那里是古董文玩、稀奇古怪之物的集散地,说不定就能淘到关于玉佩的线索,甚至……她万一能够找到那枚玉佩本身呢?
尽管知道希望渺茫,但这是她现在能抓住的最具体、最有可能的方向了。
其实,所谓的“鬼市”,并非真的鬼怪聚集之地,而是本地一个颇具特色的古玩旧货夜市。
它通常在夜晚开市,凌晨散场,灯光昏暗,人影绰绰,交易的东西来路各异,真假难辨,充满了神秘感和捡漏的可能,故而得名。
晚上八点多,韩蕾按照打听来的地址,来到了位于城市老区的一条僻静街道。与周围已然安静下来的区域不同,这里此刻正是人声鼎沸之时。
街道入口处挂着两盏昏黄的气死风灯,映照着“鬼市”两个模糊的大字。
一走进鬼市,仿佛瞬间踏入了另一个世界。
狭窄的街道两旁,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地摊,摊主们大多沉默寡言,或坐在小马扎上抽烟,或借着摊位上悬挂的节能灯擦拭着手中的物件。
摊位上陈列的东西也五花八门:泛黄的字画、生锈的铜钱、缺口的瓷碗、造型古怪的木雕、老旧的钟表、各种玉石挂件……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空气中弥漫着旧物特有的、混合着尘土、霉味和一丝若有若无檀香的气息。
逛街的顾客们摩肩接踵,低声交谈,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
手电筒的光柱在黑暗中交错晃动,人们借着那微弱的光线,仔细甄别着手中的宝贝。他们脸上表情各异,或凝重,或欣喜,或怀疑。整个市场笼罩在一种光怪陆离、真假难辨的氛围中。
韩蕾深吸一口气,融入了涌动的人流。
她的目的很明确,重点是那些售卖玉器、佩饰的摊位。
她努力回忆着那枚玉佩的每一个细节:凤鸟的纹样、玉质的温润感、大小、厚度……尤其是那独特的触感。
她在一个个摊位前驻足,弯下腰,仔细地审视着那些或真或假的玉器。
她看到过颜色过于鲜艳的“翡翠”,看到过雕刻粗糙的仿古玉佩,也看到过一些看起来有些年头、但纹样完全不对的杂玉……每一次满怀希望地看过去,但换来的都是失望。
在市场的中段,一个相对宽敞的拐角处,有一个用简易木板搭成的摊位,上面挂着一盏明亮的充电灯,照得摊位上各式各样的文玩核桃、菩提子、橄榄核雕等物件清晰可见。
摊位后面,一个穿着利落、约莫四十岁上下、眼神精明的女人正抱着手臂站着,面馆里见到的那三个男人正在与那女人说话。
摊位前颇为热闹,围了不少人。
韩蕾也凑了过去,正好看到那叫大刘的男人手里拿着一个青皮核桃,唾沫横飞地跟张姐讨价还价。
“张姐,咱们也是老主顾了,你就给个实在价!六千!六千我们哥几个就开了!”大刘指着那个核桃说道。
张姐嗤笑一声,声音带着几分市井的泼辣:“大刘,你做梦呢?六千?你当我这货是路边捡的?看看这品相大小,少不了40,这三棱都长出来了!三万,少一个子儿都不行!想要捡漏,去别家摊子碰运气去!”
“哎哟,张姐,话不能这么说啊。”瘦削男人帮腔道,“这核桃好是好,但毕竟没开,谁知道里头怎么样?万一有阴皮、有虫眼呢?风险还是我们担着啊!”
“就是,”谨慎的老王也小声补充,“三万太贵了,张姐您再让让。”
张姐丝毫不为所动,指着摊位上的其他核桃:“风险?玩这个不就是赌个运气?那边有便宜的,几十块钱一个,随便你们开。但这个,就这个价!实话告诉你们,后面还有人等着看呢!”
周围看热闹的人也议论纷纷,有说张姐心黑的,也有说这核桃确实看起来不错的。
僵持了一会儿,大刘似乎一咬牙,从怀里掏出一沓钱:“一万二!张姐,我身上就带这么多!行就行,不行我们就走了!”
张姐瞥了一眼那沓钱,又看了看大刘脸上肉痛的表情,眼珠转了转,似乎在权衡。
最终,她叹了口气,一副亏大了的样子:“算了算了,看你们诚心要,又是老熟人,一万二就一万二!下次有好货可记得照顾我生意!”
“一定一定!”大刘顿时喜笑颜开,赶紧把钱塞给张姐,仿佛怕她反悔似的。
钱货两清,重头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