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407章 杀完颜宗翰 完颜宗望全家祭旗

第407章 杀完颜宗翰 完颜宗望全家祭旗(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另一座遭其毒手的便是保州。同样是靖康元年冬,完颜宗望为扫清南征的障碍,率军攻打保州。城中军民明知不敌,仍坚守了数月之久,这彻底激怒了完颜宗望。城破当日,他下令尽屠其民,金兵如同豺狼般冲入街巷,不仅屠杀百姓,

还纵火焚烧房屋,整个保州城在烈火与哭喊中化为灰烬。更残忍的是,为了威慑其他仍在抵抗的宋城,完颜宗望竟命人将城中百姓的头颅砍下,堆在城墙之下,

形成一座京观,其景象之惨烈,让途经此处的宋人无不胆寒。

这两场洗城,不过是完颜宗望南侵路上的缩影。他看似有过「保全赵氏」的提议,实则从一开始就以掠夺与杀戮为目的,本质上就是一场给中原百姓带来无尽灾难的侵略。

身为大宋皇帝,赵俣最恨的就是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

不过,让宋江将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两家押回来祭旗的并不是赵俣,而是张纯。

老实说,张纯找的借口,也就是说「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最恨我大宋,必欲覆灭我大宋,不如押回祭旗,以助官家御驾亲征胜利」,实际上经不起推敲。

奈何,赵俣愿意配合张纯,张纯又有擅长推演之名,这可以将所有不合理都变成合理。

所以,赵俣特意下圣旨,让宋江将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两家押送回来。

等这批金人俘虏被押回东京汴梁城时,赵俣御驾亲征也准备得七七八八了。

这一战,赵误要一举将金国灭掉,最不济也要将金人打到他姥姥家去,彻底占领东北,占领那里的黑土地以及丰富的煤矿、铁矿、石油资源。

这样才不会耽误大宋的工业革命发展,以及才能确保大宋不再缺少粮食。

袁倾城早就跟赵俣说过,后世中国粮食产区主要分布在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十三个省(自治区),这些地区被称为粮食主产区,其粮食产量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八以上。

其中,最大的几个粮食产区分别是黑龙江、河南、山东、吉林(东三省占其二)。

关键还是钢铁、煤矿、石油,工业革命发展离不开这些。

东北地区(主要是东三省)盛产钢铁、煤矿、石油,恰好能为工业革命初期提供关键支撑。

—一东三省仅依靠自身煤炭、石油、铁矿资源,即可支撑起一个年产五百万吨生铁、一千五百万吨煤炭、一千万吨石油的工业体系,相当于工业革命中期英国的工业规模(1800年英国生铁体系约19万吨,1830年约70万吨),其资源储量与协同优势,完全具备推动工业革命初期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

从资源协同性来看,东三省三大资源的空间分布进一步提升支撑效率一鞍山铁矿与抚顺煤矿直线距离不足一百公里,大庆油田与哈尔滨机械加工产业聚集区距离约一百五十公里,煤炭、铁矿、石油产地间平均运输距离不超过两百公里,远低于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铁矿-煤矿」平均三百公里的运输距离。

这一分布特征可降低资源运输成本,显著提升工业化初期的生产效率与成本优势。

这样的宝地,对于已经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宋来说,怎么可能不去占领?

关键,这块宝地,大宋要是不占领,它会孕育出足以威胁大宋的敌人,女真、满清,赵俣要将他们全都消灭、扼杀在摇篮之中。

关键的关键,拿下东北,对消灭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大有帮助。

从地理通道来看,东北是扼守蒙古高原东出南下的唯一门户。蒙古高原东部以大兴安岭为界,而大兴安岭西侧的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与东北平原的松嫩流域形成天然通道。

—一游牧部落若想从蒙古高原向东进入东北,或借道东北南下中原,必须经过这一区域;反之,若控制东北,便能依托大兴安岭的山地屏障,封锁蒙古部落的东进之路,同时沿西辽河、嫩江等河谷地带向北渗透,直抵蒙古高原腹地。

历史上,匈奴、鲜卑、突厥等游牧政权强盛时,均试图控制东北西部的科尔沁草原,以打通东出通道;而唐代安北都护府、明代奴儿干都司对东北的管辖,

本质就是通过控制通道,将蒙古高原东部纳入势力范围,避免其形成东西联动的割据态势。

从经济资源制衡来看,东北的物产是牵制蒙古高原游牧经济的命脉。蒙古高原以畜牧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需依赖外部的粮食、铁器、布匹等物资补充,

而东北平原的农业产出(如大豆、杂粮)、山林中的皮毛、矿产,恰好是游牧部落的核心需求。

若控制东北,便能通过「资源禁运」或「互市管控」,直接影响蒙古部落的生存。

一一例如清代前期,清廷通过掌控东北的互市场所,规定蒙古部落需以臣服为条件换取粮食与铁器,从经济上削弱其对抗能力;反之,若东北脱离控制(如明末后金崛起前,东北为女真部落松散掌控),蒙古部落便可通过与女真的贸易获得物资,甚至结盟形成反制中原的力量,这也正是明代后期蒙古与后金联合,

对明廷构成巨大威胁的重要原因。

从军事战略来看,东北是对蒙古高原实施侧翼包抄的唯一战略支点。古代中原王朝对抗蒙古高原,传统路线多为从河套地区北上(如汉代北击匈奴、唐代出击突厥),但此路线需穿越荒漠戈壁,补给困难且易遭游牧骑兵伏击;而以东北为基地,可从蒙古高原东侧发起进攻,形成侧翼牵制。

—一东北的辽河流域、松嫩平原地势平坦,便于集结重兵与运输粮草,同时能依托大兴安岭的地形,避开蒙古骑兵擅长的草原野战。

例如:清代康熙年间征讨噶尔丹,除了从漠南蒙古出兵外,更令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部从东北西进,两路夹击噶尔丹的后方,最终迫使噶尔丹兵败自杀,正是利用了东北对蒙古高原的战略牵制作用;反观历史上的宋朝,因始终未能控制东北(甚至连华北都没能完全控制在手中),只能被动防御蒙古高原南下的游牧政权,始终处于战略劣势。

综上,要想消灭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永绝后患,非常需要掌控东北这一枢纽地带,切断其通道、制衡其经济、牵制其军事。一旦丧失东北,便等于给蒙古高原的游牧政权留出了东出南下的空间与资源补给渠道,最终陷入被动防御的地缘困境。

所以赵俣对东北势在必得。

如今宋金之战已经进入了尾声,东北地区集结了大宋大半的兵马,单单是战区就有好几个,统帅也有不少。

锐前他们各管一片战区,还好说,如今开始包围金军进行著好的决战了,这些骄兵悍将,难说会配合友军。

都打到这种程度了,说什么赵俣都能让金国因为己方互统属而逃出生天,成为大宋的心腹大患。

好吧,其实赵俣亲自去指挥这著后一战,这事也能解决,无非就是他任命一个都元师,代他行使这个权力罢了。

可另一方面,赵误又企想大宋有独大、名望独高的统兵大臣,老实说,那也是一个隐患。

如此一来,著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赵误亲自去指挥这一战。

这样,才是对赵俣自己著好,对那些统兵大将也好,对大宋的江山丞稷稳固更好。

这赵俣才下定决心御驾亲征,亲自指挥这场决定大宋未来国运的终极锐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