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白海都护(2 / 2)
千岛群岛中,得抚岛、新知岛、占守岛一线,舟山军经营已六年有余,自北本州虾夷投降之日起,码头、船坞、屯田、学舍具备。南风商船、北海渔舰来往不绝,通番通明,税粮入仓。
而如今,要让「北冥」成为这条物流链上的一环,正是王、周二人此行要务。
北冥初见,远比旧时想像中荒芜之地来得可敬。
在库罗湾与阿瓦恰湾之间,十余座村落如星罗棋布。王大虎与周蒙花登岸后,受两猛安余裔合勒图与也里哈迎接。雪地里,伊捷尔缅与女真人并肩而立,服饰各异,却皆神色自信。孩童持木剑鱼叉,年轻人则备弓刀披熊皮,村前巨熊熊首挂于树帜之上,赫然标示部族勇名。
「这就是你说的‘饿极难民’?」周蒙花眼神一挑。
王大虎嘿然笑:「看来已成自立一方的北部边民了,若非亲眼所见,我也未必信。」
此行最引舟山军注目的,是北冥自铸的第一口「绀锅」。
铁锅高逾尺,厚逾指,以旧时女真人遗法炼造:土坑炼铁、炭泥保温、以山中磁砂为料,砸碎虾夷人贡来废铁掺合其中。锅上刻有「北冥元年」四字,虽字拙工粗,却气势不凡。
王大虎手抚铁锅,沉声言道:「尔等自今日起,可拟正式入‘千岛物流联络系统’,名为‘北冥航段’。」
温蒂罕合勒图与温蒂罕也里哈齐声叩谢,许下「岁供熊掌百副、熊皮五十张、鹿脂三百斤、铁器十具、冬毡百匹、烟干鱼万斤」为年贡。
周蒙花笑问:「若再见虎,岂不也要抓来贡我?」
温蒂罕也里哈拱手应道:「只要虎来,我便擒之!」
当夜,王周二人登楼远眺,海涛声中,雪林远黑,火光点点。
「当年若非梦华将这批猛安族人留命,恐怕如今此处仍是化外荒原。」
王大虎微叹:「方梦华不杀不逐,却让大明得了这一方忠民、忠地、忠产。可谓先声后利,仁政开疆。」
他转头对妻子说:「这里我们可不能只是来看热闹。你我明日就划定港口边界、设立渡口、启用盐场,再留下两个班的工匠与教谕。这些人,是可以培的。」
周蒙花颔首道:「再议个‘北冥巡检司’,设军火库、传旗塔、鼓号制,别让人觉得我们来过就是结束。」
「错,我们的来,是开始。」
次日,舟山军第三师于北冥最南端的阿瓦恰湾设立「北冥巡检司」,并以官军礼将两猛安部授为「屯守义民」,发给明式衣冠、女真文与汉文混刻的垦拓印牒,准其世代耕猎、商通南北、子孙得入学读书。
自此,北冥不再仅是流放之地,亦不止为蛮荒孤垦。
它,成为白海航路上的新星,亦是大明疆域北陲最坚固的一道火线。
而远在南方的方梦华收到密报,读到「北冥巡检司设立,熊掌贡上」的奏章时,轻声一笑:「合厮罕与别里买两部,终究还是被我用活了。」
奏报最后写道:「北冥大荒,如今已非死地,而成新国肇基之地矣!」
方梦华阖卷,立于殿中长思。
她想起当年在舟山军战舰上对众将宣示时的话:「将心比心,予彼生路,或可为我江山立不世之功。大明之治,当超汉唐!」
如今初见成效,心中不由一阵欣慰。
但她亦知,这只是开始。
北冥大荒地广人稀,日后必须以更大规模移民、建市、设官,才能真正纳入版图。
正思量间,辅政大臣李纲、包完、吕将、祖书林等人陆续入殿。
方梦华振作精神,命道:「北冥之地,已开荒成活。着北海道司令李天佑,率舟山军北海舰队,再行增兵一千,派遣屯田官五十员,设北冥府,置守牧使、屯田使、贸易使各一员,新设白海都护府统辖!」
「另谕国子监,选拔能通女真语之俊士三百人,分批北上,教化开智!」
「此地,当为我大明之北门!」
众臣皆振奋颔首。
而在千里之外,冰封的堪察加湾畔,北冥村庄内,女真人、虾夷人、伊捷尔缅人混杂而居,炊烟袅袅,海鸥鸣叫。
孩子们赤脚奔跑在海岸冰雪之上,口中学着陌生的汉字唱歌;老人们则围坐在火堆旁,向年轻人讲述旧日草原与大海的故事。
远方,舟山军巨舰的旗帜在灰白天幕中猎猎作响。
那旗上,绣着四个大字——「白海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