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芳明1128 > 第888章 仰光莫宁

第888章 仰光莫宁(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慕容复选蒲甘古寺为「南中书院」,设译经、教化两科。一为将中原与缅甸典籍互译,一为教导新政、律令与军纪。

他以大理印刷工匠翻刻《大理政制要语》《军伍四纪》《新历通书》,并译为巴利语与缅文,张贴于市集佛寺。又命亲信画师绘制《南征之图》《仰光开城图》张挂各村,使民知大理非盗匪,而为重开天命。

更重要者,他设「僧籍调查院」,命缅地佛僧造册,凡持蒲甘佛国登记之僧者可免赋役,并列入教化体系,月给斋粟三斗,条件是不得宣扬排白仇异之说。

他保留三分之一原蒲甘贵族土地,改为「共治田」,由旧贵族与大理军官共同监管,收益分为三等:三成纳税、四成分给佃农、三成为地主与官吏赏金。

凡缅地原王族、上层愿降者,封为「缅侯」「江公」,纳为外臣。赐以段氏女为妻,名曰「姻礼」,形式上融合为大理藩属。

怒江之南、伊洛瓦底以西,尚有阿拉干、孟族等势力盘踞。慕容复不急于进攻,而是命水军控制江口与滩道,断其海通,分化其邦。

他私下与苏耶跋摩二世遣使往来,言:「大理愿与高棉结好,三年内不涉湄公河一带。」以此换取对方在三佛齐与占婆问题上暂时观望。

自仰光城奠基后,国师慕容复深知:「兵者,国之大事,然国久不战,当以商致富,以富养兵。」缅地平定初成,他随即转向海贸大业,计议以伊洛瓦底江为脉,以孟加拉湾为窗,接通大理与印度洋诸国的通道。

仰光港口原是淤泥滩,潮汐反覆,难泊巨舰。慕容复命勃固工匠征调海港筑造技术,在仰光南岸修筑长堤防波,挖出深水泊位,可容千石级帆船停泊。

设立「天南市舶司」,以仰光为正口、莫宁为副口,专管:舶来货税征收、客商入籍与翻译、舶船修造与泊期管理、对外使节出入与赠贡事务。

市舶司设有三语翻译馆,兼用僰文(大理官方语言)、汉文(大理通用语)、孟文(缅地通用语)、波斯文,逐渐招募爪哇、马六甲、泰米尔、信德等地通商笔吏为雇。

慕容复命人绘制《南洋互市图》,记录从仰光出发可抵之海外诸港:西线经孟加拉至加尔各答,通信德、拉合尔、波斯湾。南线经安达曼至马六甲、三佛齐,接占城与爪哇。东线沿海至占婆、乍浦、交趾,通明国南疆与东海。

互市图不仅绘海图与水文,更注明风期(孟加拉湾有东北季风、赤道反流等)、沿岸族别、通用语言与主要贸品,供商船与军船双用。

仰光港初期出口物资为:缅地宝石(红宝、蓝宝、玉石)、茶叶、漆器、藤编、火药(小量)、牛油、象牙、盐与药材

进口则以:天竺棉布、香料(肉豆蔻、丁香、胡椒)、大食香水与玻璃器、西域白糖与波斯毯、各地奴隶与佣工(以后规范不得贩本地平民)

航道初成后,最先与之通航者,为朱罗王朝与三佛齐旧商。彼等见缅地港埠焕然一新、军商并重,纷纷遣船而来,带来来自红海、波斯湾的信息与货物。

为安置常驻的外商使者,慕容复设「仰光外商馆」,仿照明国租界体例,划出港口南侧五里,允许外商自营仓、居留、设祭祀所,惟不得传教或私设兵卫。

为培养大理子弟通晓外语与商法,又设「胡人学堂」,课程包括:胡语(阿拉伯语、波斯语)、海图学与天文航法、国际贸易实务、市舶税则与契约。

此学堂初由国师亲自挑选二十名缅地子弟与大理贵族青年就读,学成后皆可入市舶司或随使出洋,成为国之眼耳与骨干。

是年冬,仰光、莫宁皆成雏形,蒲甘亦重修王城。缅地百姓由初避乱山林,渐渐重返农田。市集重开,佛钟再响,孩童在路边诵读新历课文。仰光港初步开放后,首度有波斯船队、暹罗商帮、马六甲吉打联船进港,市舶司列册登记,烟火三日,夜不闭户。

国师慕容复立于港楼高处,望着成串彩帆与灯火万点的港湾,心中盘算已久:「从仰光起,通东海,入西洋。中原若动,此处当为转圜之机。南国可定,东洋可通,大理当于此立根,待中原纷乱歇息之时……当复旧梦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