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芳明1128 > 第895章 吴哥之叹

第895章 吴哥之叹(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他长叹一声,终于无力地垂下头。吴哥之城依旧宁静,神塔与古佛似在冷眼旁观他这位「末代盛主」的失落与愤怒。

夜色降临。

高棉帝国的夜,也真正来临了。

吴哥宫廷内部,已不是过去那个万邦来朝、乐舞日夜、金塔飞甍的辉煌圣所了。

自从罗涡战败、克拉地峡丧失,苏耶跋摩二世的权威首次遭到动摇。昔日在朝中唯命是从的贵族、将领与僧侣阶层,开始在殿后私语、在寺中议论、在军中发牢骚。

以婆薮跋摩公为首的一批老贵族代表,在一次王室议政会上直言不讳:「大王,昔日水真腊之败,尚可诿过于交趾之诈与天命难违;但如今罗涡再败,竟是败于傣人蛮族之手,我高棉三百年国祚岂能坐视崩溃?若再不整兵备战,臣恐百官不服,民心不稳。」

堂上气氛一时凝固,苏耶跋摩面色铁青。这些贵族出身多为宗室、婆罗门后裔,本就与他这位靠军功得国的帝王关系微妙。如今趁局势败坏,便借机联合寺院派出高僧们发声:「帝王若违正法,则国土必乱;若顺正法,必得胜利。诸佛之道,正法为先。」

这些话明面上说得中立,实则是公开责难苏耶跋摩与明国开战、与交趾连横,乃至不慎重视北方局势所致败局。

而军中将领更是群情汹涌,特别是败退回国的老将陀婆·迦罗摩诃罗,在军中频频发出不满:「当初罗涡请援,咱们本欲稳守东境、修筑外防,偏偏听了大王一面之命,出兵南下,结果如何?如今华富里失,阿瑜陀耶沦,克拉地峡割,若非我军早撤,怕连暹罗山口都守不住!」

他在军中颇有威望,而他之下的一些年轻军官则更激进,有人甚至公开主张应扶立流亡在外的阇耶跋摩王子为副王,借「救回王弟」之名再整兵铺阵,重夺南地,借机削弱宫廷的实权。

苏耶跋摩震怒,决定反制。

他私下召见了吴哥东门守将、忠诚心腹钦婆提耶·憍陀罗摩,令其严控城门、刺探朝中贵族与军方的密谋活动。并密令禁军于夜间包围婆薮跋摩公府邸,逮捕其子弟亲眷入狱,没收其家产封地。

这一举动震慑一时,但也让朝中氛围急剧恶化,原本观望的诸侯纷纷转为反感。

高棉帝国的统治阶层,开始出现「王室—僧团—军阀三角裂变」之端倪。

在绝望中,苏耶跋摩二世决意最后一搏。他命人召集远在占婆湾的水军残部回吴哥,秘密调集财帛购买从爪哇与印度来的佣兵器械,并派遣密使前往蜀宋与占城两地,寻求建立新的联盟:「只要能拖住大明与泰人于南方,我仍有机会重整兵权,夺回克拉地峡,重建海港与税关。」

然而,大明使节早已入驻富国与芽庄港,商人们纷纷转向曼谷与明国通商,海上丝路已彻底避开高棉水域。

国库税收锐减,贵族土地无人耕作,帝国引以为傲的灌溉体系因内乱停滞,百姓愈发困苦。

苏耶跋摩坐在巴肯山顶的神庙之中,独自面向东望,心中浮现的不再是「征服天下」的壮志,而是:「朕是否才是这个帝国的掘墓人?」

高棉帝国尚未亡,但它已陷入内耗、孤立与时代落伍的泥沼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