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教皇北迁(2 / 2)
第三日黄昏,王军射出一封箭书,附烧焦圣像残骸,其上以炭笔书道:「汝等将见圣火焚像,何以自称主仆?」
城中教士大惊失色,认为乃神之警示,私下开始祷告是否该弃城。费拉雷斯见军心动摇,只能强硬下令「胆言者斩」,城中暗潮汹涌。
第五日夜,西门一处城垣在连日轰击后终于出现裂痕。鲁杰罗命人趁夜集中火弹,焚其木栅与穹楼,硝烟四起。弗罗西诺内守军连夜抢修,至天明筋疲力尽。
第六日,西西里王军突以一车推近城根,投石车抛掷火弹直打城中水井与谷仓,企图断粮断水。果然数处粮仓起火,仓卒中无法扑灭,损失严重。
至此,城内已有数十名守军与平民因烟火与饥渴而死,尸体堆积于地下水道,疫疠初现,将领已现动摇之色。
第七日黎明,鲁杰罗命祭司持十字火炬于军前颂词:「此火不为毁灭,乃为洁净——」
数十弹同时齐发,声若雷震。西门城垣在火爆与震击下土石崩裂,火焰灼入城中教堂之塔,钟声自燃烧中鸣响,凄厉犹如末日。
至午时,守军副将率兵打开东门投降。费拉雷斯见大势已去,自刎于教堂祭坛前。城中民众四散,僧侣或哭或逃,火光与灰烬笼罩整座古堡。
黄昏时分,鲁杰罗二世身披金丝袍,脚踏黑马,缓步入城。其后随火器兵与炼金士队伍,宛如焰中之主。
他命人不杀百姓,不毁教堂,只取圣坛前一尊破损圣母像,留其半焦半融之姿,立于废墟之上,并刻一铭牌:「此火非毁圣母,乃毁伪圣者。焰者,证吾王权。」
他站于废塔之巅,眺望北方,低声道:「英诺森……你让火成为审判之具,今日我让火成为加冕之印。让罗马见证,真正的王,不住于教堂,而来自火焰。」
罗马,永恒之城,历千年而不坠,然在震天雷与火焰洗礼下,权威竟如昙花一现。
作为罗马南大门的弗罗西诺内城堡陷落的消息在第三日便传入罗马城内。与震天雷同样传来的,还有圣火军团所掳破圣物、刻于破铜像上的警语——「火者,天启;王者,执掌之人」。
安那克勒图二世与其支持派的神父与枢机主教们趁机鼓动市民:「神之旨意已明,天选之王已现,英诺森背神而行,其败亡,天命所归!」一时间城中巷尾不断有人张贴火之圣诗,传唱鲁杰罗二世之名,彷若新君入主在即。
而英诺森二世身处拉特朗宫深处,枢机会中气氛日趋冰冷。昔日誓死拥护之人开始三缄其口,或请辞,或私下逃离。有人甚至于半夜潜逃至圣天使堡,再换平民衣装离城。宫中无人再敢提「猎巫」二字,惟恐火将自己先焚。
「你还要等到圣彼得殿顶燃起火来才走吗?」——这是教皇秘书最后一次对英诺森说话。数日后,这位教皇于黎明前悄然离城,由一队忠诚教士与医院骑士团卫队护送,走提伯河支道,直奔北方。
他本欲前往奥维多,然闻该地主教已向安那克勒图宣誓,遂改道比萨。比萨主教仍存忠心,敞开城门迎接流亡教宗,暂居其主教宫。然比萨地处边境,动荡不安,意大利诸侯多观望不表态,英诺森不得不再次西行,辗转经热那亚、马赛,最终投奔昔日盟友——法国教会之柱,圣伯尔纳铎。
勃艮第的冬天寒冷而漫长,但伯尔纳铎的修道院中仍燃着低矮壁炉的火,迎来一位心碎而憔悴的教皇。英诺森于1130年圣诞夜正式于方丹莱第戎修道院召开小型宗教大会,重申自己为唯一合法教宗,并宣告安那克勒图与鲁杰罗「滥用异端之力,自立为主」。
英王亨利一世、法王路易六世、神圣罗马皇帝洛泰尔三世皆致书声援,虽暂未出兵,但已承认英诺森为正统。然教廷原本集权于罗马城的权威已遭受重创,枢机会分裂,圣彼得宝座一分为二,遂如周平王东迁雒邑后,虽号「天子」,但四海诸侯谁复臣服?
在法王庇护下,英诺森暂得喘息空间,并组建「流亡教廷」,由伯尔纳铎神父担任政教幕僚,对抗罗马的「异端火教廷」。但自此,「教宗」一词已再无唯一共识,「圣座」亦不再唯一。
有人私语:若神的荣光在罗马,缘何不显其力守之?
更有人低声传颂:「火杖之声,圣母之烬,天启或非来自天,乃出自人。」
而这些声音,在伯尔纳铎修道院深墙之外,正在匍匐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