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芳明1128 > 第916章 北海归航

第916章 北海归航(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永乐十二年三月初三,北海道的清晨笼罩在一片薄雾中。札幌市的稻田泛起新绿,微风拂过,稻叶间的水珠折射出晨光,彷佛无数碎玉散落田间。远处的木屋炊烟袅袅,河北移民的吆喝声与绿林会家眷的织机声交织,勾勒出一幅热闹却隐含张力的画卷。函馆港的桅杆如林,商船进出不绝,码头上堆满了来自倭国青森的漆器和北海商行的棉布,却也掩不住劳工们低声的抱怨。

札幌市中心,融雪堂茶楼的木门吱呀作响,绿林会元老李守元端坐于窗边,手中捏着一盏清茶,目光却冷峻地扫过窗外熙攘的街道。对面坐着市长高仲,面前摊开一张新绘的札幌地图,红线标出的移民区已密密麻麻,几乎无处下笔。

「高市长,这两年新来的河北人越来越多,连我家的菜园子都快被踩平了!」李守元语气带刺,敲了敲桌上的地图,「当初我们绿林会开荒时,哪有这般挤兑?如今倒好,新人一来就想要地,凭什么?」

高仲放下茶盏,眉头微皱,却不动声色:「李兄,札幌的土地早在三年前就分完了,这你不是不知。河北来的难民多是靖康年间流离失所,无地可耕,只能做工。你若愿意扩招工人,你的稻田产出也能翻番,这不是两全其美?」

李守元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不屑:「工人?说得好听!那些河北佬干活是勤快,可心里都憋着火,动不动就吵着要地契。长此以往,札幌还能安稳?」

高仲正欲回应,茶楼外忽传来一阵喧哗。几名河北青年围着一辆牛车,与绿林会的管事争执,声音愈发高亢:「凭什么你们的地能种稻,我们只能搬砖?这札幌的地,难道只有你们绿林会的份?」

管事怒斥:「放肆!这地是我们一锄头一锄头开出来的,你们后来人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

眼看双方要动手,茶楼的门猛地被推开,一名身着明式长衫的倭国少女快步上前,脆声道:「都住手!这是市长的地盘,谁敢闹事,就别怪我不客气!」她正是片冈千鹤,如今已是高仲身边的文书,汉语流利,眉宇间多了几分威严。

人群一愣,争执声渐低。片冈千鹤转身朝高仲行礼,低声道:「市长,这些人是南街新来的移民,听说土地分配不公,才来闹的。我已让巡丁把他们带回安置点,稍后会查清原委。」

高仲点头,目光柔和:「千鹤,做得好。你去告诉他们,商会正在千岛群岛开新垦地,愿意去的,地契和农具一应具全。」

片冈千鹤应声而去,李守元却嘀咕道:「倭国丫头管得倒宽,这札幌,什么时候轮到她们说话了?」

高仲淡淡一笑:「李兄,千鹤这样的小娘子,勤快聪慧,连你家的李元宝不也天天往她院子跑?这世道,谁有本事,谁就有话语权。」

李守元一噎,悻悻喝了口茶,不再吭声。

与札幌的田园喧嚣不同,函馆港的繁忙带着一股海盐与汗水的气息。码头上,河北劳工赤膊搬运木料,汗水顺着额头滴落,却不敢停下片刻。明海商会的巡视员骑马巡查,鞭子在空中甩出脆响,催促道:「快点!倭国的船今晚就到,货物不齐,工钱全扣!」

码头边,一名叫张大力的河北汉子狠狠啐了口唾沫,低声对身旁的工友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工钱涨了两成,地价却翻了三倍!函馆这地,咱们一辈子也买不起!」

工友抹了把汗,小声劝道:「大力哥,别抱怨了。听说商会在千岛开新地,工钱攒够了,咱们也能去试试。」

张大力冷笑:「千岛?那地方冷得连庄稼都活不了!商会就是拿咱们当牛马使,哪管咱们死活?」

正说着,一艘悬挂明海商会旗帜的巨舰缓缓靠岸,船上走下一名身着青衫的女子,正是北海商行的管事沈瑜。她目光扫过码头,眉头微皱,朝巡视员招手:「这批货是给青森的漆器商,务必今晚清点完。还有,劳工的工钱再加一成,别让他们再闹了。」

巡视员连忙应声,沈瑜转身走向码头边的商行分号。分号内,函馆总督马友正与倭国源氏的使者对坐,桌上摆着一叠新签的贸易文书。使者操着生硬的汉语道:「马总督,青森港愿意再开三成货栈给明海商会,但条件是函馆的铁器价格得降一成。」

马友捻须微笑:「源君,铁器是舟山军的命根,价格降不了。不过,商会可以在青森设两家分号,利润五五分,你看如何?」

使者犹豫片刻,终于点头:「哈一,成交。」

谈判结束,马友送走使者,转身对沈瑜道:「倭国人胃口不小,但他们的市场我们不能放弃。青森的贸易线稳住,函馆的地位才能保住。」

沈瑜点头,低声道:「总督,码头的劳工情绪不稳,昨晚还有几人聚众吵闹,说工钱不够买地。若不解决,恐生乱子。」

马友沉吟片刻:「告诉高仲,加快千岛的垦地计划,把愿意去的劳工送过去。函馆不能乱,舟山军的舰队还得靠这港口补给。」

函馆港外,舟山军第三师的战舰停泊于海面,旗帜猎猎,火炮在阳光下闪着寒光。舰队指挥官李天佑站在甲板上,远眺青森港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警惕。副将周大壮走上前,递上一封密报:「师长,密探回报,倭国源氏在青森囤积了五十艘战船,虽未有异动,但不可不防。」

李天佑点头:「源氏想试探我们的底线。传令下去,舰队每日巡航加倍,函馆到千岛的航线不得有闪失。另派一队火枪兵驻守札幌,防范劳工骚乱。」

周大壮笑着补充:「司令,札幌的学舍刚开了汉文班,连倭国少女和阿伊努孩子都在学《三字经》。这地方,乱是乱了点,但活气十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