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安达曼岛链(1 / 2)
孟加拉湾的季风如怒龙咆哮,海面波涛翻滚,却无法撼动十艘金红佛纹的盖伦巨舰。它们乘风破浪,宛若佛国的海上宫殿,船帆上绘满龙树与祥云,迎着朝阳闪耀金光。这是大理天竺洋舰队,载着慕容复的雄心,驶向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这片孟加拉湾的锁钥之地。
舰队指挥官蒙细奴罗与段寿辉站在旗舰「大日如来号」高耸的船首楼上,透过望筒遥望前方。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孟加拉湾深处,那片被当地人视为「鬼岛」的蛮荒之地——安达曼群岛与尼科巴群岛。
舰队甲板上,段寿辉身披滇铁重甲,手按象牙刀柄,凝视远方隐现的翠绿岛屿。身旁,杨义贞一袭黑袍,眺望海天交接处,沉声道:「国师,这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不过是荒蛮之地,土著未开,无城无港,值得我舰队亲征?」
慕容复立于船头,青衫随风猎猎,手持一柄檀香羽扇,目光如鹰:「杨将军,你可知此地乃天竺洋咽喉?控此二岛,等于扼住孟加拉湾的命脉。乔拉王朝的海军若欲北上,必经此处;明国富国岛的南海道舰队若西进,亦难绕开。我于此修筑炮台,布下天雷之阵,足以护我佛国航线,震慑帕拉王朝与斯里兰卡,为明年进军维沙卡帕特南铺路。」
船尾佛坛前,「龙藏尊者」弥迦悉提手持象牙法杖,低声诵念《般若正见真经》。自从仰光港的盖伦船下水,他已习惯了慕容复的「神迹」表演,但此刻身处茫茫大海,依旧心有余悸。他偷瞄慕容复,低声道:「国师,土著虽蛮,却熟悉岛屿地形,若生反抗,恐我军初来乍到,难以立足。」
慕容复转身,淡淡一笑:「尊者放心,土著无弓无矛,信仰原始,见我舰队如见天皇降临。待‘飞天佛影’再现,他们自会拜伏。」他指着船尾一架系着佛光图案的热气球,续道:「此行不仅为占岛,更为立威。安达曼-尼科巴的炮台,将是我佛国在天竺洋的第一道铁闸。」
安达曼与尼科巴群岛人烟稀少,仅有原始部落居民,他们对外来者充满敌意。然而,这些手持羽箭、骨矛的矮黑人土著,在大理军的钢刀藤甲火器面前,几乎毫无抵抗之力。慕容复从来不是心慈手软之辈,他的信条是「以佛度人,以兵伏国」。对那些不愿臣服的部落,他命令士兵不必留情,确保了登陆的迅速与安全。
舰队驶近安达曼群岛的主岛——南安达曼岛。岛上椰林密布,沙滩如银,远处隐约可见土著的茅屋与渔舟。数十名翁格族土著持竹矛立于岸边,眼神惊疑,显然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船队。
「佛光号」率先靠岸,十二门「雷霆炮」齐声轰鸣,炮弹落入海中,激起数丈水柱,犹如天雷震怒。土著惊呼四散,有人跪地叩拜,口中念着含糊的祈词。慕容复见状,下令:「热气球升空,示佛国之威!」
一架热气球缓缓升起,绘满佛光与龙树图案,火光映照下,宛若大日如来凌空显圣。弥迦悉提站在船头,手持法杖,高声宣道:「南无梵天佛国,承阿育王之志,奉佛祖天启,降临此地!凡归顺者,得佛光护持;抗拒者,当受天雷之罚!」
热气球在百丈高空盘旋,投下数枚「焚轮鬼雾」火药罐,浓绿毒烟在岸边绽开,虽未伤人,却让土著惊恐万分。翁格族首领,一位满身刺青的老者,颤抖着放下竹矛,率众跪伏:「天神!天神降临!」
段寿辉见状,低声对慕容复道:「国师,这土人果然不堪一击,无需刀兵便已臣服。」
慕容复摇头:「非是臣服,乃是畏服。欲长久控岛,需以佛法感化,以利益缚之。」他转向弥迦悉提:「尊者,请率僧团登岸,布施米粮与布匹,传《般若正见真经》,让土著知我佛国仁慈。」
弥迦悉提点头,带领十名僧侣登岸,分发从仰光运来的稻米与泰国麻布。土著初时畏惧,见到物资后渐渐聚拢,聆听僧侣诵经。慕容复则命杨义贞率百名「飞龙卫」清查岛上地形,选定炮台修筑地点。
南安达曼岛的布莱尔港被选为炮台据点。这里地势高耸,俯瞰海湾,易守难攻。慕容复亲自勘察地形,指着一处临海山崖道:「此处可建三座炮台,成犄角之势,搭载二十四门‘雷霆炮’,足以封锁海峡。另于尼科巴群岛的卡尼科巴岛建一座辅助炮台,与布莱尔港互为呼应,形成天竺洋的防御锁链。」
修筑工作迅速展开。缅北巨木顺江运至仰光,再由盖伦船载至岛上,作为炮台的基桩与框架。掸邦傣族力士负责搬运巨木,蒲甘木工切割木料,滇中铁匠铸造炮管,泰国工匠编织防风麻布。慕容复改良的「雷霆炮」采用滇中火药配方,掺入缅地硫磺与泰国硝石,威力倍增,每门炮可发射十斤铁弹,射程达三里。
杨义贞亲督工程,却不免抱怨:「国师,这炮台虽威,却耗费巨资,单是火药与铁弹,便花去泰国商路半月之利。」
慕容复目光远眺,沉声道:「杨将军,布莱尔港的炮台不仅为守岛,更为控海。乔拉王朝的海军若北上,炮台可一举击溃;明国的富国岛舰队若西进,亦难越此天险。待帕拉王朝与斯里兰卡归附,我佛国联军将以此为跳板,直取维沙卡帕特南。」
段寿辉点头,补充道:「国师所言极是。安达曼-尼科巴若成我佛国前哨,则天竺洋航线尽在掌握,硫磺、铁矿源源而来,热气球与火炮的量产再无瓶颈。」
修筑过程中,慕容复命僧团在岛上设立临时「佛教总院」,培训土著为低阶僧侣,推广「新佛」理念。翁格族土著逐渐接受布施与佛法,部分青壮年被编入辅助劳力,参与炮台建设。弥迦悉提看着土著诵经的模样,感慨道:「国师,这些蛮人竟也知佛,当真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