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芳明1128 > 第961章 河东剪影

第961章 河东剪影(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没钱?那就滚蛋!」甲士挥了挥手,「别在这儿碍眼!」

难民们无奈,只好继续往前走。他们知道,代州城不是他们的避风港,外面才是更残酷的世界。

然而,代州并非一片死寂。在城外被风雪覆盖的五台山中,仍有绿林好汉在暗中活动。他们是当年哗变后逃入山中的百姓,以及一些不愿屈从金人统治的零散义士。他们靠着对地形的熟悉和对金军的憎恨,在山中与金人周旋,不时袭扰金军的补给线,或是焚烧金人的哨卡。

金人对这些「髪匪」恨之入骨,不断派兵搜山剿匪。在代州城中,时常能看到被金兵砍下头颅、高悬示众的「髪匪」首级。这些血淋淋的示威,旨在震慑人心,但效果却微乎其微。对于那些在绝境中求生的汉人来说,既然左右都是死,不如拼死一搏。

而南面太原府的空气中弥漫着收获后的泥土芬芳,又夹杂着一丝焚烧秸秆的焦糊味。城西郊外的旱田刚收割完谷粟,残存的稻茬在寒风中瑟瑟作响。几个披著粗布短袍的农户弓着腰,在地里翻捡漏下的麦穗,他们的身影被一队骑马巡查的金兵远远扫视一眼,随即默然离去。

自完颜吴乞买下令推行十旗制之后,这座原本属于宋人的河东重镇仿佛一夜之间被掏空了魂魄。城中街道不再是熙熙攘攘的汴人、秦人、晋商与手艺人,取而代之的是身着窄袖裘衣、头顶通天辫的金人旗丁。他们结伴而行,行止肃穆,偶尔夹带几句女真语,在街口引得孩童驻足偷看,却不敢久视。

原本热闹的文庙前,石狮子被砍去了头颅,门楼上悬着完颜氏族旗,一只老鸦立在梁上嘎嘎叫着,似在讥讽什么。旧日太学早已停课,书声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所「旗学」,由金国派来的博啰(文士)讲解契丹、女真诸部史事。

酒肆仍在,但酒味已改。昔日醇厚的黄酒如今被金人改酿为更为辛辣的北地烈酒,常有胡人骑马直入店中,不下鞍便大碗豪饮,喝到兴处便拔刀击杯,大笑如雷。店主人只能陪笑赔酒,不敢多言,宋人顾客更是寥寥,久而久之,只剩些半胡不汉的面孔围坐火炉前,模糊着旧日界限。

太原,依旧是太原,但太原已经不是从前的太原了。

天色微明,太原府的城门在寒风中缓缓开启。守城的金兵呵欠连天,铁甲上结了一层白霜。

城外,几辆牛车正缓缓驶入,车上装着从城外村落征收的粮草和柴火。车夫缩着脖子,用粗糙的皮手套捂住脸,只露出一双疲惫的眼睛。

城内,街道两旁的店铺陆续开张。铁匠铺里,炉火已经烧得通红,铁匠光着膀子,挥舞着铁锤敲打一块烧红的铁块,火星四溅。旁边的面馆里,老板娘正吆喝着伙计往外端热腾腾的刀削面,蒸汽混着面香飘散在寒冷的空气中。

街道上,行人不多,多是些挑着担子的小贩和穿着粗布衣服的百姓。一个老汉牵着一头瘦驴,驴背上驮着几捆柴火,慢悠悠地走着。一个小女孩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一根胡萝卜,时不时喂驴一口。

城中心的一家茶馆里,几个穿着棉袍的汉子围坐在一张桌子旁,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茶馆的角落里,一个说书人正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拿着一把折扇,绘声绘色地讲着故事。

「……咱河东那梁兴梁小哥,领着复兴社的好汉不远千里投奔岳家军,在团风镇大破金兵,还斩了完颜斜也的狗头,没想到被那秦桧老贼给害了!」说书人一拍折扇,声音高亢。

「唉,说起梁小哥,真是可惜啊!」一个汉子叹了口气,「那金狗占了咱们的地,咱们汉人还得给他们低头。」

另一个汉子赶紧拉了拉他的衣袖,低声道:「小声点,别让金兵听见了。」

茶馆的老板是个中年男子,他坐在柜台后面,一边算账,一边时不时地往门外张望。他心里清楚,如今这世道,说话得小心,稍有不慎,就可能惹来麻烦。

城东的市集上,热闹非凡。各种摊位琳琅满目,有卖布的、卖菜的、卖铁器的、卖药材的……商贾们大声吆喝着,吸引着顾客。

在不远处的一个角落里,一个穿着破旧衣服的读书人正蹲在路边,面前摆着一本书和一些笔墨纸砚。他时不时地看向过往的行人,希望能有人来买他的东西。但路人大多只是匆匆而过,很少有人停下脚步。

金国十旗制的推行,仿佛一夜之间改变了这座曾经属于宋人的河东重镇。城中街道不再是熙熙攘攘的宋人百姓,取而代之的是身着窄袖衣袍、头顶通天辫的金人旗丁,以及那些被迫剃发易服、脸色麻木的汉人奴籍。

完颜希尹的新政,让太原府的秋日带着别样的肃杀。街头巷尾,时不时能见到巡逻的猛安谋克,他们骑着高头大马,眼神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个行人。即便那些剃了辫子的汉人,也必须低眉顺眼,不敢与旗丁对视。城中的旗学已初具规模,金人子弟们在其中学习算学、力学,同时熟练骑射与女真语,而一些被选中入旗的汉人子弟,也在此处接受改造,努力抹去宋人的印记,学习金国的规矩。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每月一次的「献鸡日」。按照完颜吴乞买的诏令,所有奴户,无论贫富,都必须向所属旗丁进献活鸡一只。这一天,城郊的农户们带着捆扎好的鸡只,排着长队进入城门。鸡叫声此起彼伏,混合着不甘的叹息和旗丁们催促的呵斥。

在各猛安谋克的宅邸门前,长长的队伍延伸开来。奴户们小心翼翼地将活鸡递到金人旗丁手中,深怕一个不慎便招来责罚。这些鸡只,很快便被送入厨房,炖成浓香四溢的鸡汤,端上旗丁们的餐桌。而那些在旁忙碌的汉人奴仆,只能闻着肉香,咽着口水,心中五味杂陈。鸡肉,成了区分身份的象征,也成了金人巩固统治的手段。旗丁们因定期食肉而体魄日益强壮,而奴户们则在一次次献祭中,被无形地规训着自己的身份。

入冬后,太原府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寒风呼啸,却吹不散城中暗藏的躁动。金国与大明的暂时停战,并未让河东的绿林义军彻底销声匿迹。相反,那些不愿剃发南下、或来不及南下的零散义士,正像雪下的枯草,等待着春日复苏的机会。

在一些隐蔽的酒肆茶楼,偶尔会有身着普通汉人衣饰的陌生面孔出现。他们目光警惕,低声交谈,打探着金军的动向,以及中条山、吕梁山、五台山绿林残部的消息。史斌、高娴深入五台山后便杳无音信,中条山的李彦仙和吕梁山的王荀虽然被迫剃发,但其部众仍旧保持着警惕与韧性。

城中的金工院也异常繁忙,日夜炉火不熄,巨大的锻锤声和焦炭味弥漫在空气中。金人正按照完颜宗翰的指令,全力仿制明军的火器。那些从淮北战场搜刮来的明军火枪、火炮残骸,被仔细拆解、测绘,金人工匠们在皮鞭的催促下,不得不将宋朝的冶金技艺与明国的火器原理相结合。

然而,尽管金人努力学习明国的科技与制度,但他们骨子里的傲慢与偏见,却如同太原城外层层叠叠的群山,难以逾越。他们仍旧无法真正理解「大明」的全民教育、士农工商皆可出头的理念。在他们看来,这些不过是「妖女乱世」的表象,终究会自毁长城。

夜色深沉,太原府陷入沉寂。旗丁们在温暖的营帐中酣睡,奴户们在冰冷的土炕上瑟瑟发抖。金国自以为掌握了统治的奥秘,通过剃发和鸡肉来驯服汉人,通过旗学和强制增种来壮大自身。

然而,在每一个被迫低头的汉人心中,那份对宋朝的记忆,对自由的渴望,从未真正熄灭。金人对南方明国新政的误读,以及他们对汉人根深蒂固的蔑视,或许会成为他们未来最大的隐患。这座被金人强力改造的河东路,在漫天风沙的掩盖下,是暂时的平静,还是更深沉的暗流涌动,无人可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