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赣西夹层(2 / 2)
议论未了,桑仲长刀一指,喝道:「再有私语,军法处置!」
夜幕降临,宜春府灯火渐稀,秀江河面映着月光,静谧中透着肃杀。府衙后院,刘光世独坐书房,案上一盏油灯摇曳。他展开一封蜀宋密信,乃秦桧亲笔。信中叮嘱:荆南当速纳伪秦治下,与岳飞共剿杨幺,防明国西进;若伪秦有异心,蜀宋必不容。
刘光世冷笑,将密信投入灯焰,火光吞噬纸张,映出他阴鸷的面容。「赵官家知遇之恩,本王铭记在心。秦桧小人,欲借本王之手清湖贼,却防我如防贼!」
他起身,推开窗,望向夜色中的袁州城。城外校场的喊杀声已歇,却掩不住民间的暗流。明国的火器、杨幺的水军、岳飞的忠义、金国的监视,无不在这座临时都城上空盘旋。刘光世知自己如履薄冰,却也胸怀野心:若能剿灭杨幺,节制岳飞,伪秦或可自立一方,与明国、蜀宋三分南方。
「宜春虽小,却是本王龙兴之地。」刘光世喃喃自语,关上窗,转身没入灯影。
赣江如玉带横贯城东,江面波光粼粼,却掩不住两岸的肃杀之气。吉州庐陵府城,伪秦治下重镇,城头绿边狗头旗迎风招展,金狮吞虎的旗面在烈日下泛着冷光。城东望江楼高耸,阁顶了望卒手搭凉棚,凝视对岸明国地界,隐约可见吉水县炊烟与火光。庐陵虽非伪秦都城,却因扼赣江西岸,成为对抗明国的前哨,街巷间弥漫着不安与谋算。
卯时初刻,庐陵府北门外市集已热闹起来。摊贩沿赣江支流卢水摆开,鱼腥与豆腐的气味混杂,夹着挑夫的吆喝与脚夫的笑骂。市集入口,一座石牌坊刻「忠纲卫南」,乃刘光世为宣示「卫护江南」所立,却被百姓私下唤作「伪臣碑」。牌坊下,几个渔夫挑着鱼篓,低头避开巡街的镶绿旗兵。这些兵卒身披轻甲,绿边缝线醒目,腰间长刀寒光闪闪,目光如鹰,扫过每个行人。
「听说对岸明国又征兵了!」一个卖柴的老汉压低声音,对旁边的豆腐摊贩道,「方梦华的火铳军,昨夜试炮,声响传到这边来哩!」
「嘘,莫乱说!」摊贩瞪他一眼,手里的豆腐刀一顿,指了指不远处的兵卒。「前日有个酒肆汉子夸明国,被巡风司抓走,至今没放!」
庐陵府城东临赣江,与明国仅一江之隔。望江楼上,伪秦了望卒日夜监视对岸动静,城中百姓却私下议论明国的铁路与火器。方梦华的改革让南昌府车水马龙,黎民争相投奔,传闻火铳一响,金兵溃散。庐陵虽属伪秦,却因地近明国,市井间充斥对岸的传闻,百姓心底暗藏向往,却不敢言明。
庐陵府衙,伪秦吉州治所,坐落城中,青砖高墙,门前石狮张牙。堂上,吉州知事陈行之一袭青袍,端坐案前,面前堆满征粮清单与军报。堂下,伪秦军校尉张烈与幕僚何氏低声禀报。
「陈知事,荆南大半失守,杨幺水军沿湘江而上,岳飞的回信虽允共剿湖贼,却要求我军受其节制!」张烈浓眉紧锁,手持一封密信,语气不平。「刘主公在袁州已应允,命我吉州出兵万人,随岳飞南下潭州。哼,岳飞小儿,仗荆鄂之势,竟敢如此!」
陈行之闻言,轻抚长须,目光沉静。他知刘光世忠于蜀宋赵构,欲借「代主受辱」之名,剿灭杨幺,节制岳飞,扩伪秦版图。然刘光世昔日卖民为奴,名声狼藉,赵构名义切割,仅以秦桧密信操控。吉州地近明国,民心浮动,陈行之身为知事,深知庐陵之重。
「岳飞忠义,为大宋守荆鄂,欲借我军清湖贼,却不愿与伪臣同流。」陈行之缓声道,「主公既奉大宋密旨,当以剿贼为先。张校尉,传令下去,吉州精兵万人,备粮三月,随岳飞南下。另派细作渡江,探明国火器虚实。」
何氏拱手补道:「知事,城中民心不稳,望江楼下常有顺民议论明国。昨日巡风司捕三人,恐与对岸细作有关。刘主公昔日卖民之事,至今为民诟病,宜安抚百姓,免生乱象。」
陈行之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色。刘光世当年为补军饷,将江南百姓卖与金军奴隶贩子,虽得金国默许,却让伪秦背负「卖国」骂名。庐陵百姓私下唾骂「刘伪臣」,望江楼下的议论,更如暗流涌动。陈行之知,若不稳民心,吉州恐成明国与大楚的争夺前沿。
「开仓放粮,减赋三成。」陈行之沈声道,「巡风司严查细作,却莫滥捕无辜。张校尉,城头加派了望,赣江渡口设卡,严防明国渗透。」
午时,望江楼上,伪秦了望卒手持千里镜,凝视赣江东岸。对岸吉水县隐约可见炊烟,偶有火光闪烁,传闻乃明国火铳试射。楼下江岸,渔船稀疏,渡口设木栅,兵卒盘查来往行人。望江楼三层阁内,几个士子品茶议论,语气低沉。
「方妖女的铁路,已修至南昌府!」一个青衫士子压低声音,「听闻火铳车日行百里,贱民投奔如潮。若明军渡江,秦王何以抵挡?」
「嘘!」旁人急忙止住,指了指楼角。一个黑衣人独坐,慢啜清茶,耳尖微动,似在窃听。伪秦虽远离金国,黏竿处暗探偶尔出没,监视刘光世动向。庐陵地近明国,巡风司查得更严,茶肆酒楼皆是耳目。
「岳飞与方梦华乃师兄妹,传闻曾有旧情。」另一士子低声道,「伪明不攻大宋,说是顾念岳太尉面子。伪秦若与岳太尉联手,或可剿灭杨幺,稳住荆南。」
「刘光世卖民为奴,哪配与岳太尉并论?」青衫士子冷哼,「他那绿边狗头旗,不过金狗的傀儡!」
议论间,一队镶绿旗兵沿江巡过,马蹄踏碎江岸碎石,引得路人低头。队首校尉扬鞭,指着渡口一渔夫喝问:「何人?速报来历!」渔夫战战兢兢,递上路引,兵卒翻看后方才放行。
夜幕降临,庐陵府灯火渐稀,赣江江面映着月光,静谧中透着杀机。望江楼下,渡口木栅紧闭,兵卒持火把巡逻。府衙后院,陈行之独坐书房,案上一盏油灯摇曳。他展开一封袁州密信,乃刘光世亲笔,叮嘱吉州严防明国,速派兵接收荆南,配合岳飞剿贼。
陈行之叹息,将密信收入袖中。他知刘光世野心,欲借剿贼之名节制岳飞,却受秦桧密信牵制。蜀宋退守荆益,伪秦为缓冲,吉州地近明国,稍有不慎,便是兵燹之祸。望江楼对岸的火光,似在提醒这座前沿之城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