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9章 一〇二七章 断粮毒计(1 / 2)
秋风萧瑟,洞庭湖面烟波浩渺,芦苇连天,隐隐透出杀机。湖心水寨,旌旗猎猎,大楚义军连环舟阵如铁壁横亘,火光映水,枪炮声不时划破夜幕。湖外,伪秦军营垒连绵,火把如龙,自湘潭至岳阳,绵延数十里,与西侧岳家军的忠字旗遥相呼应。
伪秦镇西侯郦琼立于湘潭南岸土丘,披一袭玄色披风,目光阴鸷,凝视湖中大楚水寨。他身旁安南侯王德低声道:「我军半年攻潭州,折兵五万,火器虽精,奈何杨幺水寨坚不可摧,车船往来如风,湖贼火枪手伏于芦苇,百步外可穿我军铁甲。」王德顿了顿,指着远处湖面一叶扁舟,「更可恨者,荆南商贾日夜运粮,童叟无欺,杨幺军粮草无缺,民心愈固!」
郦琼冷哼,手中马鞭指向湖东:「杨幺那厮,蛊惑湖民,均田分财,佃户渔夫皆呼其‘宋公明再世’,我军若强攻,恐逼百万流民为匪!」他转头望向西侧岳家军营垒,忠字旗在风中翻卷,「岳鹏举坐镇江陵,火器新成,燧发枪百步穿杨,尚不敢轻动。吾等若再无功,秦王怪罪,恐性命不保。」
半年以来,伪秦军奉金国「镶绿旗」番号,实为蜀宋鹰犬,受赵构密旨与岳飞联手围剿大楚。然杨幺义军依托洞庭湖天险,车船灵活,火器初成,虽甲胄不全,士气高昂,屡破伪秦攻势。伪秦三眼铳虽优于宋军旧式突火枪,然射速慢、易炸膛,难敌大楚水战优势。岳家军封锁湖西与湖北,伪秦负责湖东与湖南,欲断杨幺粮道,奈何商贾补给川流不息,封锁徒劳。
郦琼眯眼,沉声道:「杨幺得民心,商贾不惧战乱,源源运米入湖。此路不断,洞庭难下。」他忽冷笑,袖中抽出一卷密图,摊于石桌,图上标注洞庭湖东商路与明国方向水道交汇处,「若杨幺失信于商贾,民心必乱!」
王德一怔,低声道:「莫非……?」
郦琼手指图上一处渡口,阴声道:「此处名‘芦花渡’,商贾船队必经。我军可假扮伪楚贼军,夜袭粮船,屠商贾,留数人逃生,散布杨幺劫粮之名。商贾畏惧,粮道自断!」
王德倒吸一口凉气:「此计毒矣!若败露,恐损我军声誉,岳太尉必不允!」
郦琼冷笑:「岳鹏举那呆子焉肯行此诡计?然朝廷旨意,百日不功,军法论处!若不速破杨幺,大秦精兵尽丧洞庭,你我皆死无葬身之地!」他顿了顿,目光如刀,「此计不告岳飞,吾自担之。」
洞庭湖的夜,总是来得格外突然。
郦琼站在湘潭南岸的土丘上,玄色披风被湖风吹得猎猎作响。远处,大楚义军的水寨灯火如豆,在浩渺的湖面上星星点点地排列着,宛如一条盘踞的蛟龙。他眯起眼睛,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的刀柄。
「侯爷,已经三更了。」副将黄崇低声提醒,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
郦琼没有回头,只是冷冷地问道:「派出去的探子回来了吗?」
「回侯爷,还没有。」黄崇犹豫了一下,「不过...岳家军那边似乎已经察觉我们的行动迟缓,今早又派使者来催促了。」
郦琼的嘴角抽动了一下。岳飞的使者?不过是来羞辱他的罢了。自从半年前奉命围剿杨幺义军,他的十三万镶绿旗折损近半,却连洞庭湖的水寨都没能攻破一座。蜀宋朝廷的密旨越来越严厉,金国那边也频频施压。
「杨幺...」他咬牙切齿地念出这个名字,仿佛要将它嚼碎在齿间。
湖面上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划桨声,郦琼猛地转头。黑暗中,一艘小船悄然靠岸,几个黑影敏捷地跳上岸来。
「报!」为首的探子单膝跪地,「卑职已探明,明日午时,沈家商队将从芦花渡经过,运载粮食二十船,火药五船。」
郦琼的眼睛亮了起来。沈家商队,又是他们!这半年来,正是这些不知死活的商贾,一次次突破封锁,为杨幺的叛军输送粮草军械,让他们得以在湖中苟延残喘。
「好,很好。」郦琼的脸上浮现出一丝阴冷的笑意,「黄崇,召集亲兵营,本侯有要事相商。」
黄崇心头一紧,但不敢违抗,连忙转身去安排。
郦琼独自站在土丘上,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北岸岳家军营寨。忠字旗在夜风中飘扬,仿佛在嘲笑他的无能。他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杨幺,这次本侯要让你尝尝众叛亲离的滋味。」
洞庭湖心,大楚义军君山主寨,杨幺站在船头,望着东方渐白的天色。他身材高大,面容刚毅,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仿佛能看透这湖上的每一丝波澜。身上的皮甲已经有些旧了,但依然整洁干净,腰间挂着一柄造型奇特的长刀。
「天王,您又一夜未眠?」
身后传来温和的声音。杨幺回头,看到军师火须翁黄诚正拄着拐杖走来。这位年过五旬的老者是大楚义军的智囊,也是杨幺最信任的人之一。
「黄叔。」杨幺微微点头,「伪秦军最近调动频繁,我总觉得他们又在谋划什么。」
黄诚走到杨幺身旁,顺着他的目光望向湖东方向:「郦琼此人阴险狡诈,久攻不下,必然会想些下作手段。」
杨幺沉默片刻,忽然问道:「沈家的商队什么时候到?」
「明日午时应该能到芦花渡。」黄诚看了杨幺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这次青菱姑娘亲自押运,据说带了不少火器和药材。」
听到「青菱」二字,杨幺的表情微微松动,但很快又恢复了严肃:「太危险了。伪秦军最近加强了湖东的巡逻,她不该亲自来。」
黄诚轻笑道:「那丫头性子倔,你又不是不知道。再说了,她哪次不是亲自押运?」
杨幺没有接话,只是转身走向船舱:「召集各寨首领,我要重新部署防御。」
黄诚看着杨幺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这半年来,杨幺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义军的事业中,很少提及私事。但作为看着他长大的长辈,黄诚很清楚,那位沈家大小姐在杨幺心中的分量。
芦花渡,洞庭湖东岸最重要的商路枢纽。
沈青菱站在船头,一袭青衣在晨风中飘扬。她约莫二十出头,面容清丽,眉宇间却透着一股不让须眉的英气。身后,二十五艘商船排成长队,缓缓驶入洞庭湖水域。
「小姐,前面就是芦花渡了。」老船工提醒道,「最近镶绿狗头旗在这一带活动频繁,我们要小心些。」
沈青菱点点头,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的左轮手铳。这是杨幺去年送给她的,说是明国的稀罕物。
「让大家保持警惕,但不要惊慌。」她回头对身后的船队喊道,「我们沈家商行与洞庭湖做生意不是一天两天了,伪秦军不敢轻举妄动。」
话虽如此,沈青菱的心却提了起来。这次运送的物资对义军至关重要,不仅有粮食,还有明海商会秘密提供的火器和药材。如果出了差错...
她摇摇头,甩开这些不安的念头。自从两年前在岳州城外被杨幺所救,她就决心用沈家的商业网络支持义军的事业。父亲沈千山起初极力反对,但在看到义军真正为百姓谋利的作为后,也渐渐默许了。
「杨大哥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沈青菱望着湖心方向,轻声自语。
上次见面还是三个月前,那时杨幺为了救一队被伪秦军围困的渔民,亲自率船队出击,虽然成功解围,但肩头中了一箭。沈青菱得知后,连夜带着大夫赶去水寨,为此差点与巡逻的岳家军遭遇。
「小姐!」一声惊呼打断了她的思绪,「前方有船影!」
沈青菱立刻警觉起来,顺着船工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芦苇荡中隐约可见几艘小船的影子,正快速向他们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