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章 一〇三一章 电报实验(2 / 2)
杨广仁带领马鞍山工匠,将一架新设计的「讯号分配器」安装在实验室中央的铸铁平台上,分配器上嵌着数个铜制旋钮,标有「燕子矶」「国会大厦」等地址标签。
实验室外,一条新铺设的电报线从明华大学沿玄武湖畔向南延伸,直抵三里外的金陵国会大厦外岗亭。线路与先前通往燕子矶码头的电报线共用部分铜线,但在湖畔中继站分叉,通过讯号分配器实现地址隔离。花金斗驻守燕子矶码头,负责接收测试讯号;神机营的李宝则带队守在国会大厦岗亭,监控另一端的接收器。
方梦华拍了拍桌上的地图,朱砂线条勾勒出从明华大学到国会大厦与燕子矶的两条电报线路,中间标注了三个中继站与一个讯号分配器。她清了清嗓子,声音沉稳而带着期待:「诸君,我们要挑战更复杂的任务——在一条主线路上,实现对燕子矶与国会大厦两个接收端的独立传讯,并测试分时传输与异频率脉冲的交换转接方案。」
学生们停下手中工作,目光聚焦。吴淑姬推开《电磁学笔记》,疑惑道:「首相,两地同时传讯,会不会讯号混淆?铜线只有一条,怎么分开地址?」
「问得好!」方梦华指向桌上新制的讯号分配器,上面连着两组电磁继电器与电容。她在黑板上画下分时传输的原理图:一条主线分叉至两个接收端,每个接收端分配独立的时间段与频率脉冲。「我们将用分时传输,让讯号在不同时间段轮流送往燕子矶与国会大厦;同时,通过异频率脉冲,确保讯号不串扰。每个接收端有独立的地址码,例如燕子矶为‘.–.’,国会大厦为‘….-’。」
谢芷兰举手:「可若传输频率不同,接收器怎么识别?我们昨晚试了双频脉冲,灯光闪烁得乱七八糟。」
方梦华微笑,指向讯号分配器:「芷兰的问题正是今日的关键。汤思退,你的分配器如何解决频率混淆?」
汤思退拍了拍分配器上的铜旋钮,咧嘴道:「我参考了神机营的火炮瞄准器,设计了一组电磁开关。每个开关对应一个频率滤波器,用电容与电感组合,过滤掉非目标频率的脉冲。燕子矶的接收器只响应短频脉冲(每秒10次),国会大厦响应长频脉冲(每秒5次)。」
徐月娥翻开《电化学笔记》,补充道:「我昨晚测了电容的充电时间,短频脉冲需要0.1秒的电容放电,长频脉冲需0.2秒。这样就能区分两个地址的讯号。」
方梦华点头,转向叶承灏:「承灏,铅酸蓄电池的电量如何?能否支撑双路传输?」
叶承灏检查了一组串联的蓄电池,答道:「六组电池串联,总电压12伏,容量可支持半日连续传讯。双路传输的功耗略高,但电流稳定,足以应付。」
「好!」方梦华看向杨广仁:「杨师傅,铜线与中继站的整备如何?」
杨广仁抹汗笑道:「从明华到国会大厦的三里线路已全线贯通,铜线用芷兰的酚醛树脂绝缘,耐潮耐热。中继站的电磁继电器昨夜调试完毕,保准讯号不衰减!」
方梦华听到,轻笑一声,在黑板上写下「分时传输」与「异频率脉冲」两行字,旁边画出莫尔斯码的时间序列:短脉冲(.)为0.1秒,长脉冲(-)为0.3秒。她指着图道:「今日我们将传送两条讯息:给燕子矶的‘码头备战,速报’,地址码‘.–.’;给国会大厦的‘议会召开,准备’,地址码‘….-’。分时传输确保讯号不混淆,异频率脉冲让接收器自动过滤。」
申时初,实验室内气氛紧张。方梦华亲自操作电报键,吴淑姬与谢芷兰守在讯号分配器旁,监控脉冲频率。方梦华按下键,发出「嗒嗒嗒」的短促脉冲,随即切换到长脉冲,两组讯号交替传出。桌上电压表指针稳定,铅酸蓄电池的硫酸液微微冒泡。
第一中继站的学生回报:「讯号清晰,短频脉冲通过!」第二中继站紧接着喊:「长频脉冲正常,国会大厦线路通畅!」汤思退守在讯号分配器旁,旋转铜旋钮,确保脉冲按地址分流:「燕子矶短频收到!国会大厦长频无误!」
燕子矶码头,花金斗守在接收器前,炭丝灯闪烁出「.–.」的地址码,随后蜂鸣器响起莫尔斯码「.–.-.-./.-...--.」,他飞速对照码表,惊喜道:「码头备战,速报!讯号完美!」
与此同时,国会大厦岗亭的李宝注视着接收器,灯光闪出「….-」的地址码,蜂鸣器随即传来「…..-/—-.」,他记录后大喊:「议会召开,准备!讯号无误!」
实验室内爆发雷鸣般的欢呼。谢芷兰推开护目镜,兴奋道:「双路传讯成功!一条线路,两个地址,互不干扰!」
徐月娥飞速记录:「短频脉冲每秒10次,长频脉冲每秒5次,电容放电时间精准,分时传输无串扰。」
方梦华微笑,轻敲电报键:「诸君,今日的实验证明了电报不仅能传递讯息,还能精准分流到不同终端。这是大明通信的又一飞跃!」
实验结束后,方梦华召集学生检视系统。汤思退报告:「第二中继站的电磁开关偶尔卡顿,需换成钨簧片以耐高温。」叶承灏补充:「长频脉冲的电流略弱,建议增加电容容量。」徐月娥提出:「硫酸电解液在连续传讯后浓度下降,需设计自动补液装置。」
谢芷兰翻开《材料笔记》,沉吟道:「酚醛树脂绝缘虽好,但长距离线路可能需更耐候的材料,比如南海的树胶。」
方梦华目光扫过全场:「诸君,今日的双路电报只是起点。未来,我们要让大明的每一座城池、每一艘船舰,都能听到电的脉搏!」
当夜,国会大厦的灯火映照玄武湖面,电报线的铜线在月光下如银蛇蜿蜒。燕子矶码头的炭丝灯与国会大厦的蜂鸣器交相响应,仿若大明的脉搏在跳动。方梦华站在实验室窗前,凝视湖面,低声道:「电的语言,将让山川不再遥远,天下从此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