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6章 一〇三四章 议灭伪秦(2 / 2)
洪州代表戈旻拍案而起:「同胞老表受难,尔等竟只计较蝇头小利?若无赣西屏障,金兵南下,你们那些商船怕是都要改姓完颜!」
宁铁龙怒视反对派:「赣西义军二十六师,愿以血肉为明国开路!诸位若畏流民之苦,便忘了金狗铁蹄下,宋民如何流离!今日不救赣西,明日金国南下,谁救江南?」
争论如野火蔓延。东侧席位上,年轻气盛的议员们已经按捺不住,有人开始撕扯议案纸片掷向对面。西侧老成持重的大臣们则面露讥讽,摇头叹息。
议事厅内,争论声此起彼伏,气氛如沸水翻腾。方梦华起身,折扇一挥,厅内骤然寂静。她目光扫过众人,缓缓道:「诸君所言,皆有理。灭伪秦、援大楚,军事实无不可,然吞并赣西、湘南,确有治政之难。然本座以为,难而不为,非我大明之志!」
「诸位。」她声音不疾不徐,「四年前,我们在江南取代赵宋时,金陵城识字率几何?工厂有几座?铁路有几里?」她目光扫过反对派席位,「当时诸公可曾因'难'而退?」
吕将眉头微皱,但未出声。
方梦华走向大厅中央的巨型沙盘,折扇轻点湘赣地形。「伪秦不除,洞庭粮道断绝,北伐即成空谈。而赣西、湘南...」她突然提高声调,「正是我大明新文明的试验田!」
她望向全体议员,缓缓说道:「你们说得没错。打仗,我们有把握。可打完后的治理,才是难题。尤其是怎么让一个文盲比例九成的奴化地区学会什么是‘选举’、‘议席’、‘法治’,这不是靠几个兵就能完成的事。」
她顿了一下,语气转而锐利:「但若因此而不打,那我们就是承认了——只要治理落后,就不值得拯救。只要百姓受压迫,就让他们自生自灭。那我们建国时说的话是什么?‘万民同胞,义不与暴并存’,难道只限东岸百姓?」
场中一阵轻响。
「我们若因此止步于赣江以东,那未来还有谁信我们真能救中原?还有谁信我们不是另一个偏安之江东鼠辈?」
她扫视众人,神情冷峻而坚定:「再过五年,十年,大明与其他地方的差距会越拉越远。那时候中土是我们的邻国,而不是同胞。」
「到时我们若说:‘让大明做你的同胞吧。’人家只会说:‘我们听不懂你说的话。’」
她指向墙上赣西舆图,朱砂笔圈出宜春、株洲:「伪秦刘光世,罪不容诛!军事上,我大明无惧!」
她顿了顿,目光转向反对派:「大明立国四年转型,铁路、工厂、电力,皆自无到有。赣西、湘南虽贫,然民心向明,融入可期!」
她转向祖书林:「工务司可在赣西试行模块化铁路建设法,成本可降三成。」又对张孝纯道:「农务司在湘南推广抗涝稻种,配合蒸汽拖拉机,半年内粮产可翻倍。」最后看向李清照:「教务司即刻筹备赣西希望小学,从百花营退役姐妹培训师资,五年内识字率提至两成!」
她声音陡然拔高:「诸位,宋朝纸糊文明,亡于金虏铁蹄!大明之文明,乃电弧、雷汞、钢轨铸就!若畏赣西之难,便忘了北伐之志!今日灭伪秦,救大楚,明日抗金虏,复中原!谁敢言不可?」
静默之中,方梦华缓缓落座,言尽于此。
国会尚未表决,但风向已变。
宁铁龙突然单膝跪地,铁甲撞出沉闷回响。「首相英明!」他虎目含泪,「筠州乡亲不怕苦,只怕没盼头!只要明国的学堂能开到赣西,孩子们不必再当奴隶...我宁铁龙愿第一个冲上宜春城墙!」
方梦华伸手虚扶,转向全体议员:「宋朝亡于畏难,大明兴于敢为。今日不取赣西,明日金兵南下,诸位是要在金陵城头,对着赣西方向说'非我不救,实不能救'吗?」
议事厅内,掌声如雷,宁铁龙、黄十五、熊清泪光闪烁,戈旻、曾辉振臂高呼。晏溥、乐平、邓展虽面有难色,终低头无言。
「现在表决。」方梦华折扇合拢,如法官落槌,「支持出兵清剿伪秦、支援大楚并逐步整合赣西湘南者,请举手。」
手臂如林,占七成有余。
「通过。」方梦华嘴角微扬,「兵务司即刻调兵,各司协同准备接收事宜。散会。」
走出议事厅时,夕阳正将琉璃穹顶染成血色。石生追上方梦华,低声道:「首相今日一席话,胜过十万雄兵。」
方梦华望着天边晚霞,轻叹:「石长老,真正的硬仗,在拿下宜春之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