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一一〇〇章 电灯教室(1 / 2)
永乐十三年秋,凉意初透大连。午后的阳光斜照进实验小学的校园,将红砖墙与青石板路映得分外明亮。四年级的教室里,几盆新栽的旱金莲探出嫩黄的花苞,然而更攫取所有人目光的,是墙壁上如黑色藤蔓般蜿蜒爬行的胶皮电线——它们最终汇聚至教室中央垂下的那颗神秘梨形玻璃泡。
先生沈若兰小心翼翼地托起玻璃泡,里面那根弯绕的炭丝在光线下闪烁着微妙的金属光泽。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叹。
「此灯无需火烛,通电即明!」沈若兰朗声道,同时指向天花板上正忙碌铺设电线的工人,「往后,便是星夜沉沉,此间亦能亮如白昼,供诸生挑灯夜读。」
赵亮(完颜亮)的目光死死锁住那盏灯。思绪瞬间被拽回会宁府摇曳昏黄的烛火下——那微弱的、随时可能被风吹熄的光晕,如何能与眼前这稳定、纯粹、仿佛凝固了日光的存在相比?他下意识地瞥向弟弟赵褎(完颜雍),后者同样屏息凝神,眼中翻涌着难以言喻的震撼与渴望。
「亮哥!这电……真有这般神异?」同桌胡慈英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兴奋。
「自然。」赵亮强压下心头的滔天巨浪,语气维持着表面的平静,「此乃明国顶尖之术。」他脑海中回响着皇玛法完颜吴乞买沉甸甸的嘱托——「学明国之术,为大金所用」。如今,这「术」便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他悄然翻开笔记本,用最简练的线条勾勒下电灯的结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清朗的诵读声被电工锤敲击木梯的「笃笃」声打断。赵亮不悦地蹙眉抬头。教室后排的赵褎却怔怔盯着那剖开的电线胶皮——裸露的铜芯在阳光下闪烁着冷硬的光泽,这让他瞬间联想到燕京金工院里被熔铸成冰冷箭镞的铜锭。同一种金属,在此处,竟成了传递光明的血脉!
「肃静!」沈若兰轻叩黑板,「今日讲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之‘溅’字,妙在何处……」
话音未落,一阵尖锐的「滋啦——」电流声骤然响起!在全班的惊呼声中,那梨形玻璃泡倏然迸发出惨白刺目的光芒!光线如同有形的利刃,将窗棂的阴影瞬间钉死在墙上悬挂的《大明坤舆全图》上,边缘锐利得令人心慌。
「天爷!比海神庙的夜明珠还亮堂百倍!」乌林荅婉容失声叫道。
赵褎猛地低下头,掩住瞳孔深处剧烈的震动。五年前会宁府的狩猎夜宴,足足点燃三十支粗壮的松明,才勉强照亮眼前这般范围。而这光……竟如此轻易,如此霸道!
午后算学课,新装的电灯暂时沉寂,阳光铺满书桌。黑板上,沈先生用木规画下一个巨大的圆:「已知操场旗杆影长五尺,同时测得赵亮身高影长八寸,旗杆实高几何?」
赵亮凝视着粉笔勾勒的相似三角形,脑中却闪电般掠过金军望楼测距的土法。他提笔疾书:5尺/ㄒ=0.8尺/4.2尺
「二丈六尺一角!」他抢先报出答案。沈先生赞许颔首:「善用相似,可测不可攀之高物。」
后排的赵褎却在草稿纸背面无意识地勾勒着燕京巍峨的城墙轮廓——若以此法测距,明军那令人胆寒的火炮,其准头将何等恐怖?笔尖一颤,纸张被狠狠划破。
沈若兰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扭曲的多边形。「此不规则图形,面积如何求得?」
学生们纷纷举手献计,赵亮与赵褎却陷入沉思。此类图形在金国算学中闻所未闻,但他们已习得明国的几何拆解之术。
「可将其剖为数个三角与矩形,分而算之,再求和。」赵褎对兄长低语。
赵亮点头,笔尖在纸上飞速游走,画出分割线,以一元一次方程精准求解每个部分,最终汇总。
「赵亮,上台演示。」沈若兰点名。
赵亮沉稳走上讲台,笔走龙蛇,解题过程清晰流畅,赢得满堂喝彩。他深知,这不仅是学识的展示,更是身份伪装最坚固的盔甲。
「日照香炉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琅琅诗声入耳,赵亮的心却已飞越关山,回到了燕京辽阔的秋狝猎场。他想起了盘旋在金色草原上的海东青,想起了篝火旁豪迈的歌声与烈酒滚烫入喉的灼烧感。这唐诗的瑰丽意境,与金国那粗犷雄浑、带着血腥与马汗气息的豪情,是截然不同的两条河流,在他心底激烈冲撞。
「诸生谨记,此乃盛唐气象,诗家绝唱。」先生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蝙蝠,哺乳纲,翼手目!」博物先生举起一幅色彩斑斓的挂图。恰在此时,天花板上某处电线猛地爆出一团刺眼的蓝色火花!「噼啪」炸响伴随着焦糊味,满室惊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