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芳明1128 > 第1175章 一一七三章 高丽铜料

第1175章 一一七三章 高丽铜料(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正是这些利润最厚私密达!」崔氏家主捶了一下手心,痛心疾首,「不让卖这些,等于是断了我们最大的一条财路私密达!倭国银矿虽枯,但那些公卿大名,为了这些新奇玩意儿,舍得掏空家底私密达!这禁令…这禁令从何说起啊!」

他们无法理解。明海商会一向鼓励贸易,为何突然对利润最丰厚的部分设下如此严苛的禁令?那「通行令旗」是商船安全通过对马海峡、获得明海水师护航的凭证,一旦被注销,等于是断了这条航线。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当天便飞越汉江,传入了汉阳宫城。

夜色中的康安殿,灯火通明,却只映照着两个身影:国王王楷与致仕后仍为心腹谋臣的金富轼。

王楷手中拿着一份从永宗岛急递来的抄件,指尖微微颤抖。他对面,金富轼凝神静听,苍老的面容在灯下如同古松。

「…金卿,」王楷的声音带着一丝困惑与不安,「明人此举,意欲何为?断绝商路,于他们又有何益?莫非是嫌我们上交的铜料还不够?」

金富轼沉默良久,浑浊的眼中却渐渐闪过一丝了然与惊悸交织的光芒。他缓缓起身,走到悬挂着的东亚海图前,目光投向了那片隔海相望的岛屿。

「殿下,」他的声音沙哑而低沉,「明人此举,非为敛财,实为…锁国。」

「锁国?」王楷一怔。

「正是。锁的,是倭人之国。」金富轼的手指重重点在倭国三岛之上,「您还看不明白吗?明国那位方首相,对倭国用的并非征服之策,而是绝育之术啊!」

他转过身,眼中闪动着看透棋局后的冰冷:「他们用『日円』吸干了倭国的白银,用内斗耗尽了倭国的元气。如今,更要断绝一切能让倭国接触到新思想、新技术的管道!所谓『永乐十二年后的新奇商品』,哪一样不是承载着新学问、新技艺的器物?电灯背后是电学,电池背后是化学,甚至一辆自行车,也蕴含着机械传动之理!」

「明人要的,是一个永远停留在『唐风宋韵』幻想里,沉溺于刀剑争霸、古典艺术,却在真正关乎国力的学问与技艺上彻底停滞不前、再无威胁的倭国!他们要将倭三岛,变成一座巨大的、风景秀丽的…历史盆景。」金富轼的语气充满了一种后知后觉的震撼,「好狠…好精妙的算计!不费一兵一卒,便要绝其根本!」

王楷听得背脊发凉,瞬间明白了过来。他想起那如山海般运往大明的铜钱,那几乎抽空了高丽数百年积蓄的铜料。

「所以…我们那数以万万斤计的铜…」

「是投名状,也是保护费。」金富轼接口道,语气复杂,「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几乎是掏空了家底,才换来了明国的接纳。他们允许我们的商人继续贸易(虽然是受限的),允许租界的电灯光线照到汉阳,甚至未来可能允许我们的子弟去金陵大学学习格物之学…」

金富轼深吸一口气,总结道:「明国这位新宗主,是要带着我们高丽,跟上他们的脚步,哪怕是作为附庸,作为他们工业巨轮上的一个齿轮,也好过被彻底抛弃在时代之外。而倭国…」他再次望向地图上的那片岛屿,目光中竟生出一丝莫名的怜悯,「他们将被永远锁在过去。再也不能对我们构成任何威胁了。」

殿内陷入长久的沉默。汉江的夜风吹入殿中,带来了远方隐约的轮船汽笛声,那是时代向前奔涌的声音。

王楷走到窗边,望着南方漆黑的海面,心中百感交集。有庆幸,有后怕,有对未来的迷茫,也有一丝作为旁观者的残酷明悟。

他轻声叹息,那叹息彷佛不仅是为高丽,也是为那三个即将被刻意冻结在时间长河中的岛屿。

「如此…便只能,替他们默哀了。」

数日后,仁川港。一支庞大的明海商会船队满载着特殊的货物缓缓启航。船舱内,并非往日的丝瓷茶叶,而是堆积如山的铜钱与少许白银,总重超过一亿八千万斤。这些从高丽民间回收的「经济血液」也是大明全面电气化必备的原料,正被源源不断地抽离,运往大明本土,成为支撑其庞大工业化与货币体系最坚实的基础。

而在高丽,一场静悄悄的货币革命已然完成。人们很快习惯了这种轻便美丽的新钱币,它流通于市井巷陌,见证着交易,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与另一个被精心设计的时代的开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