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借助众人之力(1 / 2)
林向安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座每一张熟悉的面孔,声音沉静而充满力量:
“在座诸位,有与我一样,寒窗十年,去那考场里搏过功名的。
我们越是去参加那考试,见得人事越多,便越会感叹。
科举一道,实乃万马千军过独木桥,其艰辛,不足为外人道。”
林向安顿了顿,目光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人声鼎沸却又冰冷彻骨的江南贡院。
“我见过才华横溢的同窗,因屡试不第,最终郁郁寡欢,乃至疯魔;
也听过不少寒门子弟,为凑盘缠家破人亡,最终名落孙山,客死异乡。
一条功名路,底下垫着多少白骨血泪?”
屋子里顿时安静,连最豪爽的王镖头都屏息凝神。
这一席话,正戳在读书人心底的伤处。
也让其他人感受到科举背后的残酷。
随即,林向安话锋一转,神色由沉重渐渐转为坚定,眼神愈发清亮:
“正因如此,我要办的‘安平义塾’,绝不只是又一个让孩子死记硬背、眼里只有科举功名的书馆!”
砰!
他抬手轻轻一拍桌面,声音不高,却震得众人心神一紧。
“我要建的,是一所‘活’的学堂!
一个能让我们子弟,无论天赋何在,都能找到自身价值的‘青云梯’!”
他缓步起身,边走边说,语气愈发昂扬,仿佛在众人眼前徐徐铺开一幅未来图景:
“科举当然是正途,但天下读书种子何其多,
岂是人人都能挤过那独木桥?
有的孩子,八股文或许平平,
却在算学上天赋卓绝,一个时辰能核完三日的账;
有的孩子,未必爱经书,却对山川地理、物产流通过目不忘,是天生的经商材料。
十指有长短,各有所长。
我安平义塾,便要作那识得千里马的伯乐!”
说到这里,林向安回到椅前,目光如炬,字字如铁:
“在这里,我们因材施教,双轨并行!”
“适合科举的,我们请名师,倾力培养,助他光耀门楣!
擅长算术经营的,我们便教他看账、识货、通商事,
未来便是这安平粮行独当一面的大掌柜!
就连女子,我们也要教她持家理财、明理贤德,
未来无论嫁入谁家,都是能执掌中馈、兴旺家族的贤内助!”
“我办义塾,就是要给孩子们多一条活路,多一个选择!”
他声音陡然拔高,
“更要让我安平粮行,未来不缺忠心耿耿、知根知底的自己人!
让这乌程县,未来提起我两族,不再只是‘有几个钱’的商户,
而是‘诗书传家、人才辈出’的望族!”
话到此处,他环视全场,语气变得深沉而充满诱惑,抛出了最核心的利益纽带:
“而诸位,你们今日在此,便是我这百年基业的开创者与奠基人!
你们的辛苦,不会白费。